每年六七月份,在晚上 8 點多鍾,徐州豐縣王溝鎮的樹林裏都是一幅熱鬧景象:村民們手提礦燈,拎着大桶,在林間來回穿梭上演各種神操作,不一會兒,桶裏便滿是金蟬。
" 在我眼裏,這些小東西就是金子。" 金蟬養殖大戶董志勇開心地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今年金蟬的價格持續上漲,每隻售價 1 塊多,養殖戶們的收益都非常可觀。在當地,像董志勇這樣的金蟬養殖大戶還有二十多家,過去的幾年裏,許多青年新農人返鄉創業,加入到金蟬養殖,逐漸形成了一條特色産業鏈。
雨夜搶捉:今晚來的都是 " 鐵粉 "
" 冒雨也一定得來啊,金蟬已經爬出來了。"7 月 12 日晚 7 點半,徐州豐縣突降暴雨,董志勇在自己的金蟬養殖基地裏,挨個給村民們打電話,确定當晚的捉蟬工作風雨無阻。
△董志勇冒雨在樹林裏捉金蟬
" 别人是下雨往家跑,我們是下雨往外跑,金蟬都爬出來了,你不去捉的話,就被雨水沖跑了 ……" 一邊說着,董志勇一邊快速穿好雨衣雨靴," 打頭陣 " 去林子裏搶捉金蟬。
短短十多分鍾内,村民們陸續冒雨抵達基地,頂着狂風暴雨,在 100 畝柳樹林中來回尋覓,娴熟地将爬上樹的金蟬全部捉進桶裏。
" 我們在樹上纏了一圈膠帶,金蟬爬到膠帶的位置,就沒法再往上爬了,我們可以直接捉。" 村民周盼盼是老員工了,在董志勇承包的林地裏捉金蟬已有 4 年,每晚從 8 點捉到 12 點,工作 4 小時收入 50 元。" 不累,很好捉,前幾天出蟬特别多的時候,根本不能用手指頭一隻隻去捏,我們直接雙手去捧,一捧一大把。" 周盼盼說,像當晚這種暴雨天氣,待雨一停更要趕緊去林子裏,雨後出蟬會更多。
說到捉蟬的神操作,村民們告訴記者,捉金蟬考驗眼力和體力,眼睛需要不停地追着燈光尋找金蟬,身體需要不斷地圍着樹身轉,有時稍不留神,腳下還會踩着幾隻。夜間的樹林裏,燈光閃爍,也成了當地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
△董志勇将分裝好的金蟬裝箱
1 小時後,村民們第一波捉蟬行動結束了,沖洗、查數、裝袋、封箱,整個流程熟練幹脆,短暫的休整後,村民們又冒雨出發了。" 一晚上至少要去三趟,前幾天 13 個村民一晚上捉了 7 萬多隻,這個量持續了好幾天,今天來了 9 個人,能冒雨來的都是我的‘鐵粉’。" 董志勇話音剛落,村民們大笑起來,董志勇說,金蟬遇水則會休眠,像當晚這種暴雨天氣,被水沖走幾千隻金蟬都屬正常。" 給河溝裏的魚也增加點蛋白質。" 董志勇幽默地說道。
收購商開車來到林場邊:無論捉多少都包圓
經過 4 個小時的捉捕大作戰,每晚 11 點半以後,董志勇的養殖基地又會變身金蟬交易 " 小市場 ",四五家收購商開着車直接抵達樹林旁 " 搶 " 貨。
△分裝好的金蟬
一個塑料袋 200 隻,交易時,地上的塑料袋整齊地碼放好,光這個場面都非常壯觀。" 有四五家固定的收購商,不管每天能捉到多少隻,他們都全部包圓,根本不需要我再拿到市場上去賣。" 董志勇頗有成就感卻又略顯無奈地跟記者說,别看自己是金蟬養殖戶,其實家裏根本沒有金蟬。" 都不夠他們收購商分的,我哪有存量 ……"
據了解,每年 6 月上旬,金蟬開始陸續上樹,到了 7 月中旬,出蟬量便逐漸減少,整個出蟬期約 40 天。金蟬按隻賣,每隻 1.05 元、1.1 元、1.2 元、1.3 元 …… 今年金蟬的價格依然走高,用董志勇的話說,這些不是金蟬,簡直就是 " 金子 "。
收購商們每晚必到,将搶到手的金蟬連夜運送到濟南、青島、合肥等地的早市上去賣,銷量亦是非常火爆。
" 前幾天一晚上能賣近 8 萬塊錢。金蟬的價格這兩年都非常高,可能也和大家的喜好有關吧,它的營養價值和口感逐漸被大家認可,市場需求量大了,價格一直走高。" 董志勇分析,由于養殖金蟬周期長,兩三年後才會出蟬,而且期間受雨水天氣影響較大,前兩年雨水多,很多蟬蟻在地裏沒有成活,多重原因導緻金蟬價格居高不下。
預計 40 天收入破百萬元:接下來可以休息了
在王溝鎮許廟村金森金蟬蟬蟻孵化基地,董志勇小心翼翼地打理着架子上被捆紮成束的帶蟬卵枝條。" 這裏有蘋果樹條、柳樹條、楊樹條等,這些枝條上炸開破皮的地方,裏面都是蟬卵,每年 9 月份采購這些帶蟬卵的枝條,經過精心孵化培育,到了次年五月份,蟬蟻就‘出生’了。"
△捆紮成束的帶蟬卵枝條
董志勇今年采購了 200 萬根帶蟬卵枝條,進貨價 3 毛錢一根,今年光枝條的投資就是 60 萬元,利潤按 1 毛錢一根算,總利潤約 20 萬元。孵化出來的蟬蟻不僅可以銷售,還能再種到自己的地裏,董志勇承包的 100 畝柳樹林,投資的蟬蟻約 10 萬元。
今年 56 歲的董志勇,曾跑過長途客車,也做過木線條出售,2017 年看着村裏其他村民養殖金蟬收益不錯,便嘗試着自己幹了起來,種下這 100 畝的柳樹林,開始了養殖金蟬的創業路。
随着管理經驗日益成熟和金蟬價格與日俱增,近三年來,董志勇的金蟬養殖場已經逐漸形成了從金蟬養殖到捕獲、收購、售賣爲一體的産業模式。" 去年這 40 天出蟬期收入六七十萬元,今年預計破百萬元了。" 董志勇笑着說,自己年齡也大了,等出蟬期結束,接下來的日子可以休息了。
董志勇的這片金蟬養殖場不僅富了自己,還帶動了周邊村民增收緻富。今年 36 歲的王金超,就是董志勇的 " 學徒 " 之一,他在許廟村黨群服務中心工作,金蟬養殖是他的副業。" 我承包了 20 畝地,一整個出蟬期平均每畝地能捉到約 7000 隻金蟬。" 王金超算了一筆賬,以每隻 1 元的價格來算,40 天賣金蟬的收入約 14 萬元。
樹下 " 掘金 ":童年趣事成了 " 緻富寶貝 "
看到如今這金蟬如此搶手,47 歲的村民李師傅和記者聊起了自己記憶裏的童年趣事:捉金蟬。
" 那時候家裏供電不正常,晚上經常停電,我們就跟着大人一起去樹下乘涼,聽到樹上的蟬鳴聲,就撿長樹枝敲打樹葉,有時候一個枝條上都十幾隻,地下也可以撿到很多。" 李師傅說,那時候捉金蟬是他和小夥伴們印象中最深的童年趣事,但捉到的金蟬大多喂了雞鴨,當時并不知金蟬如此美味。
△村民在數金蟬
上了中學後,金蟬陸續登上餐桌。" 那時候 5 分錢、8 分錢一隻,誰能想到今天竟成了緻富寶貝。" 李師傅一邊數着金蟬,一邊回憶道。
2015 年初,王溝鎮種植大戶趙立峰、劉洪權等人在孫油坊村 300 餘畝柳樹苗木基地發展金蟬養殖,到 2017 年初見效益,年收入達 150 餘萬元。該基地金蟬養殖的成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增收緻富的新思路、新途徑。2019 年,全鎮金蟬養殖規模擴大到近 6000 畝,樹下 " 掘金 " 産業迅速發展。
過去的幾年裏,許多青年新農人返鄉創業,加入到金蟬種植當中,逐漸形成了一條特色産業鏈。金蟬養殖産業的發展,既增加了農村綠化面積,改善了農村生态面貌,又發展了林下經濟促進了農民增收,嫣然成爲該鎮又一個增收富民的産業。" 希望更多村民加入,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探讨、共同緻富。" 董志勇說。
通訊員 雷文濤 現代快報 + 記者 馬壯壯 張曉培 鄭陽 文 / 攝
(校對 許元華 編輯 陳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