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美元能幹什麽?
換算下來 200 多塊是我一個月的地鐵費,或者說半個月的水果錢。而現在,在手機上動動手指,花 40 美元就能擁有一個 "讓全世界人民認識你的機會"。
這裏說的是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上播放自己的短視頻。
這股最近在國内小紅書、抖音上興起的「40 美元上紐約時代廣場」的風潮興起于旅美熊貓丫丫的事情。" 美國人不好好疼愛我們的國寶,那就用輿論壓力讓我們的丫丫回家。" 于是,很多網友自費在時代廣場輪播 " 丫丫,come back" 的視頻。
" 現在普通人也可以在時光廣場上投視頻了?" 大部分中國用戶投放的都是位于第 42 大街和第七大道交彙處的 TSX 大屏。去年 12 月開始,這塊屏幕開始向普通用戶開放,"這是一種享受 15 秒成名的全新方式",TSX 聯席首席執行官 Nick Holmstén 指出。
紐約時代廣場是全球遊客最多的地方,是财富與文化交彙的 " 世界十字路口 ",上到各大公司,下到粉圈打投,這裏一直是做宣傳的兵家必争之地。然後,現在高貴的時代廣場也下沉了。
" 這簡直是高端版朋友圈。" 對于 " 以曬爲生 " 的資深老網民來說,哪裏還有比在時代廣場上曬照片更能獲得滿足感的方式?于是,最近社交媒體上相關的帖子越來越多,用處、攻略、代拍,一條龍服務包您滿意。
真的如此方便嗎?上時代廣場到底是什麽感覺?爲了搞清楚這些問題,氫商業編輯部在小紅書上找了一個代拍賣家 "MR 紐約時代廣場投屏 ",在紐約時間 3 月 12 日這天,也體驗了一把 " 當網紅 " 的感覺。
如果用 2 個字來總結上時代廣場的體驗,那一定是 "絲滑",順利到和在淘寶購物一樣簡單。
也确實就是在淘寶上下單。
爲了能夠在紐約 " 閃亮登場 ",編輯部的同事們也絞盡了腦汁。先是把《老友記》和《武林外傳》的經典姿勢學了一個遍,後來又想把編輯訓仔抱起來拍,卻遭到了她的無情拒絕。最後還是中國大媽給我們提供了靈感,一氣呵成了下面這個星星展翅的經典造型。
根據小紅書上的攻略,在集合編輯部 " 所有女生 " 的要求後,我又用了半小時 P 了一個既土又親民的短視頻,試着在 APP 下單。付錢的時候突然想到,我人不在紐約,光下單也看不到我的視頻。
不過有頭腦的商家們早就想到了這些問題,既然有需求,那就是真金白銀的市場。在小紅書上,随便搜搜就可以看到大量叫做"xxx 紐約時代廣場投屏" 的賬号。經過和他們簡單溝通後,我選擇了一個 IP 在美國的代拍商家 "MR"。根據她的介紹,除了前期的錄制視頻以外,她會包攬後續的所有業務,視頻上傳、現場錄制等等,還會寄給客戶一張來自紐約的明信片。
接下來的操作就很簡單了,我連 APP 都不需要。隻要給 MR 一個 16 秒的短視頻(後台會吃掉 1 秒),然後在淘寶下單,就可以等待在時代廣場上看到我的大臉了。具體在播放時間上也不需要等待很久,我在北京時間 12 日給 MR 了視頻,她立馬就約到了在紐約時間 12 号播放。(中國比美國快 12 小時)
突然之間有點恍惚,畢竟普通人以前想登上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完全不可能,感覺這是隻會出現在晉江魔幻瑪麗蘇文學裏,霸道總裁給的驚喜。
相比于之前國内企業上時代廣場,我的這次體驗可以稱得上足夠傻瓜了。當然這也多虧了同行帶來的競争壓力,像 MR 這樣的商家才會盡可能地把服務做到更好。不過我也爲這樣的服務付了更多的錢,包括帶代拍,一條龍 599 元。
在北京時間 13 日一大早,我就收到了 MR 傳來的視頻。得知我有寫稿的需求,MR 還托了一個朋友給我拍了 2 個機位的視頻,以及一些時代廣場的現場照。
MR 攝
此前,國内企業 " 出海 " 上時代廣場一般多選擇的是納斯達克大屏、路透社屏和 3 塊由新華社、國域無疆和藍色光标代運營的中國屏。根據國内戶外媒體代理商王傑介紹,以前國内公司在時代廣場投放廣告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直接和租用時代廣場屏幕的國内廣告公司合作進行廣告投放,二是通過國内廣告代理公司和美國廣告公司合作。
在當時,雖然能在時代廣場上露臉通常被看作是 " 集團 "" 上市公司 " 的 title,但上三大屏不僅審核和等待時間更久," 内容審核爲五個工作日左右,排期爲十五個工作日左右;節假日需提前一月預定爲宜 ",費用也遠不是一般用戶可以支付的,價格在 10 秒 4000 到 2 周 118 萬之間不等。
相比之下我多花了 300 找一個代拍服務、當天上傳當天就幫我跑到現場實時轉播,似乎也沒有那麽難接受了。TSX 屏也不是犄角旮旯的私人屏,就算是和三大屏比較,位置也不差。不僅位于百老彙最中心的位置,前面就是一個巨大的十字路口,面積還遠遠超過傳統三大屏。
根據 MR 的反饋,最近因爲丫丫的事件和小紅書網紅的影響,來咨詢的用戶有了一定提升,"12 号一天有 6 個人下了單 ",目前 MR 的淘寶店這項服務共賣出去 16 單。 " 目前咨詢的女孩子比較多,男孩子一般是用來告白 ",MR 認爲,「40 美元上紐約時代廣場」非常契合當下年輕人的炫耀心理,從去年 12 月到現在能夠有小幅度的發展和 " 網紅 " 這個标簽也密切相關。 什麽東西能夠成爲網紅?好傳播、夠刺激、抓人眼球、門檻低,而「40 美元上紐約時代廣場」這幾個特點幾乎全有了。 巧合的是,TSX 大屏在國外火起來也确實和一個蘇格蘭網紅有關。此前,有一個叫 Darren Dowling 的 TikTok 吃播網紅,爲了試一試 TSX 的宣傳真假,随手上傳了一段自己吃面包的視頻。穿着普通綠色 T 恤他,一邊吃着面包片,一邊仿佛在向時代廣場上的遊客微笑,這段視頻在 TikTok 上獲得了近 17 萬的浏覽量,很快在國外網紅圈掀起了一段上時代廣場的熱潮。
所以上時代廣場什麽感覺?
編輯加号說,既社死又自豪。尤其我們的大頭突然出來的那一瞬間,腳趾頭已經從北三環扣到了京郊懷柔。這是什麽腳力我不得而知,但我拿到視頻後第一時間就分享給了朋友們,她們都說:" 你們這和網紅視頻比起來差點意思啊。"
我們差在哪裏了?
根據 MR 的介紹,用戶們主要用大屏來放給自己或者閨蜜的生日祝福、紀念萌寵,或者是丫丫。" 如果是丫丫的視頻話,我們就不收取服務費了。如果是個人内容的話,都會提醒用戶可以再美化一下視頻内容。"
我也是在 MR 的提醒下又加了 "VISTA 氫商業 "" 女性媒體 " 這樣的宣傳字眼(雖然可能無人在意)。不過看了幾個網紅視頻以後,我發現那些美女們各個别出心裁,有顔有趣。而當我詢問大家是否還要簡單 P 一下,編輯橘總說,不需要了,紐約沒熟人。
沒能讓氫商業在紐約引起轟動是我的遺憾之一。除此之外,忘記把 " 一群女的 "" 女性媒體 " 翻譯成英文,将成爲我畢生的遺憾。就這樣使氫商業錯失了一個走向國際的機會,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我們花了 599 就是爲了 " 出口轉内銷 "!
畢竟中國企業們在時代廣場真有過一段出口轉内銷的故事。2010 年前後,當時有大量的中國企業在時代廣場上投放中文廣告,比如聚劃算打出的 "30 萬年薪招聘處女座 " 廣告,以及某蛋糕品牌喊話," 風投們:不要再找我了,我隻想好好做蛋糕 "。
在 " 世界的十字路口 " 放廣告,用的還是中文,看起來這些企業也沒打算掙外國人的錢。當然氫商業不是的,沒用英文完全是我一時疏忽。
雖然隻花了 599,露了 15 秒的臉,但能上時代廣場還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
一直以來,世界上最強大的公司都喜歡在這裏做廣告,可以說時代廣場的戶外大屏是 " 世界頂級品牌秀場 ",這裏的 " 世界第一大屏 " ——納斯達克交易所大屏,代表世界财富最高峰和至尊榮譽。
其實自 1880 年代成立以來,時代廣場就已經是一個巨型廣告的彙聚地,而這裏的廣告宣傳甚至比 " 時代廣場 " 的誕生還早。時代廣場是因爲《紐約時報》把總部設在了這裏而因此得名。此前,百老彙與 42 街的交彙處叫做朗埃克廣場,是馬商、鐵匠、馬廄的集散地,在那時候,這裏已經有了明顯的廣告牌。
現在,時代廣場是全球遊客最多的地方,每天吸引約 33 萬人來訪,每年超過 5000 萬人次。如此龐大的遊客量,使這裏被視爲 " 吸引全球目光 " 的最佳窗口之一。這場有關注意力的競賽提供了所有奇觀,因此即使明晃晃地塞滿了消費主義,但有關的贊譽依舊不減。
這件事情在過去百年都是這樣,能不能上時代廣場大屏一定程度上被當作企業興衰的晴雨表。上個世紀 80 年代,随着日本成爲全球 GDP 第二的大國,日清、東芝、豐田、索尼等大公司的廣告開始攻占時代廣場,長年租下廣告牌。
但随着日本經濟進入 " 失去的 20 年 ",越來越多的日本品牌無法再支付巨額的廣告費。曾因爲一杯冒熱氣的拉面廣告成爲時代廣場上一個亮眼符号的日清拉面,在退出時,日清營銷助理副總裁 Linda Chung 感慨道," 爲了消化租賃廣告牌帶來的大量成本,我們得賣出多少拉面啊。"
不過,第一個上了時代廣場的中國企業不是華爲、騰訊等這些知名大廠,而是那個" 沒有哪部國産劇可以逃過 " 的 999。
1995 年勞動節的那一天,曼哈頓的商業精英們如果擡頭可能會發現有點不一樣:一塊蔚藍色底上寫着 "999 三九藥業 " 的中文廣告牌從那一天開始矗立在第七大道和 48 街交界東南角。" 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在世界上廣告密度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商業區做中文廣告,時代廣場從此出現了一種新的廣告語言 "。這是當時《紐約時報》的評價。
這樣看來,确實沒有 999 去不了地方。這家制藥集團也曾在中國廣告史開啓了多個先河:第一個在出租車上做廣告、第一個在機場塔台上做廣告,以及第一個請明星代言做廣告。
圖源:小紅書 @Hello 琦琦~
以及第一個 " 無處不在 "。不過,在 8 年之後的 2003 年,三九集團也因爲巨額的債務危機而撤下廣告,按照當時簽訂的協議," 前五年每年 12 萬美金,後五年每年 20 萬美金 ",三九集團爲了在時代廣場打廣告也已支付了上百萬美元。
中國企業大幅度進駐時代廣場則是在 2010 年之後的事情了。2011 年 1 月 17 日,一則姚明、郎平、丁磊、李彥宏領銜的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在時代廣場戶外大屏幕不斷播放,這意味着由政府主導的形象宣傳片開始登上時代廣場的熒幕。
随後,五糧液、海爾、格力等企業也開始投放廣告。按照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趙新利的統計,2014 年亮相紐約時代廣場的中國廣告數量較 2011 年翻了三番,達 27 條。
中國企業亮相時代廣場在 2015 年達到了高峰。那年的國慶節期間,時代廣場上的路透社大屏播放了中國 66 家企業的中英文宣傳片,其中既有行業巨頭華爲、長安汽車、海爾、綠地集團,也有當時一些正在處于增長期的行業黑馬。
但是随着互聯網的影響,很快中國企業也不青睐時代廣場了。這裏成了地産樓盤、流量明星、網紅、微商,網貸公司、區塊鏈企業的最愛。
由于投放成本較低,越來越多 " 詐騙公司 " 盯上了這裏。比如被質疑爲傳銷騙局的 " 霸屏天下 "、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被立案偵查的團貸網,還有衆多 " 割韭菜 " 的區塊鏈 ICO 項目都曾在時代廣場高調打出大屏廣告。很難不讓人懷疑下一個投放風潮不是元宇宙就是 ChatGpt。
除此之外,一些網紅、流量明星也看重了這塊屏幕。2016 年,TFBOYS 組合中王俊凱的粉絲在時代廣場包下時代廣場 11 塊大屏爲其慶賀生日,在國内引起震動。在此之後,粉絲輪番出錢幫愛豆在路透屏打榜成爲潮流。
直到今天,像我這樣的普通人也可以登上時代廣場了,僅需 15 秒就可以圓一個網紅夢。有網友估算過 TSX 屏一年的收入。在所有時間段都賣出去的理想情況下,15 秒賣 40 美元,一天就是 230400 美元,一個月 30 天是 691.2 萬美元,一年 8409.6 萬美元,差不多 5 個億人民币。" 相當于 TSX 建了個樓,安了塊屏,開發了一個軟件,輕輕松松就可以穩賺幾個億了。"
不過,這塊看起來很大的蛋糕,實際上依舊抵不過互聯網的沖擊。
根據《好奇心日報》的報道,藍色光标的屏投放爲期 2 周的廣告費用爲 118 萬元人民币。國域無疆市場部負責人曾透露,其屏幕廣告的價格爲每條每月 10 萬美元。相比之下路透屏和納斯達克大屏廣告價格較低,10 秒視頻在 4000 到 1 萬之間。
這樣的價格甚至比不上腰部網紅的報價。根據小紅書的商務平台蒲公英顯示,粉絲在 1 萬左右的母嬰博主的廣告報價在 2000 元左右。網紅的報價越來越貴,時代廣場卻不再受企業青睐,可能在互聯網時代,單單從轉化率上來看,時代廣場是不如網紅的,畢竟後者動辄就有全網百萬的粉絲量。
互聯網正在草根化一切事物,打破以前的那層濾鏡,很多事情變得 " 觸手可及 "。
藝術家們找個淡季去維也納 " 金色大廳 " 搞場個人演唱會給自己鍍金,被罵欺騙營銷。不過這種事情放到普通人身上,更多是圖個開心,小則衆籌 400 元可以讓遠在非洲的小哥們來一段異域祝福,大則花掉幾千幾萬請個小明星來我們花了 599 上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像愛豆一樣 " 被應援 " 是啥感覺?唱歌祝福。
這樣看來上個時代廣場大屏也算不上什麽新鮮事。畢竟時代廣場正在跌落神壇已經是闆上釘釘的事實,百老彙演出減少、犯罪率上升、優質商店和寫字樓租戶不斷離開、每日遊客量難回疫情前。《紐約時代》認爲," 時代廣場正處在雙向十字路口 "。
把大屏開放給普通用戶或許是時代廣場扭轉現狀的方式之一。畢竟「40 美元上紐約時代廣場」滿足了一切網紅事物的要素:足夠大的傳播量,足夠獵奇的新形式。可就算是這樣了,上了時代廣場的我們還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女性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