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行的火爆程度,科大大已經在搶票和酒店預訂 app 上感受到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眼看搶票無望,很多人已經着手準備自駕了。其實帶孩子的話,自駕更不拘束,但難就難在娃們愛暈車啊。
有的孩子一坐車就會暈車,哪怕隻有 20 分鍾的車程,也會吐的一塌糊塗;
還有的家長說,娃對車好像産生了 " 應激反應 ",一說坐車就覺得自己會暈車,特别抵觸,根本不願意上去。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好不容易能出去玩,怎麽能讓 " 暈車 " 影響心情。
今天科大大就針對暈車,做了一個專題,全文幹貨,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裏,一定要看到最後!
➤ 從未暈過車的寶寶
我們就盡量給他提供一個安全、舒适的環境。
✔ 調好溫度
最好能低于 26 ℃,不然就會頭昏腦漲,有暈車的感覺;
✔ 必須坐在安全座椅上
曾有小朋友坐在後排座位上,如同攪拌機裏的肉在車裏亂砸亂撞。
➤ 有暈過車的寶寶
一定要提前在車裏備上塑料袋、礦泉水、紙或軟紗布,放在孩子身邊容易拿到的地方,讓孩子想吐的時候,不需要忍着,直接吐出來。
除此之外,我們還得有點小技巧,比如:
① 上車就哄睡
② 利用姜片防暈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③ 按壓合谷穴。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④ 聞橘子 / 橙子皮
上車前,或在車上時,多給孩子聞聞橘子皮,也能緩解惡心症狀。
1、暈車貼
我們大人用暈車貼時,會感覺有用,不暈了。
但仔細看看它的外包裝就會發現成分複雜,給孩子用不一定安全。
2、防暈車藥
如果 2 歲以上寶寶反應特别大,就能在醫生的指導下,提前吃點暈車藥了。
比較常用的是東莨菪堿或抗組胺藥或者胃複安。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但注意不要和感冒藥一起吃。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兩種嗜睡成分疊加使用,就會加重嗜睡,增加不良反應風險。
3、防暈車手環
這種手環聲稱戴在手腕上就能刺激穴位,從而防暈車,網上的試用效果也都反應不錯。
但科大大覺得可能更多是心理作用,孩子覺得戴上就肯定不會暈車,有了正向的心理暗示。
不過也沒啥副作用,給孩子試試也行。
4、防暈車眼鏡
用過的網友反饋也是好壞參半,大部分人說有用,少部分用起來沒啥效果。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其實寶寶暈車也并不是病,隻是一種暈動反應,下車緩一會就好了。
但很多寶媽還是擔心會不會遺傳,那咱們接着往下說。
1、暈車是病嗎?
不是。
我們常說的暈車、暈船其實是一種生理反應,醫學上叫做 " 暈動症 "。
我國 80% 的人都經曆過不同程度的暈動反應。簡單來說,隻要刺激夠大,沒有不暈的。
2、不吃東西,就不會暈車?
錯了,不吃或吃的太飽會更容易暈車。
胃裏沒有食物,可能不會嘔吐,但幹嘔、冷汗等症狀,可一點都不會少。
3、暈車長大後能好嗎?
可能會。
暈車比較常見于 2-12 歲的兒童身上,之後會持續下降。也就是說,現在寶寶暈車比較嚴重,成年後可能就好了。
4、暈車會遺傳嗎?
我們說的暈車遺傳,一般指前庭器官敏感程度的遺傳。如果家裏有暈車嚴重的人,寶寶也可能容易暈車。
最後科大大還想提醒一下小寶寶的暈車問題。
雖說 2 歲以内不是暈車的高發期,但也難免有個例,如果小寶寶有這些表現,那就可能是暈車了:
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就近找個方便的地方停車,讓娃緩緩。或者幹脆少出行,等寶寶大一些,能表達了,再帶出去玩!
最後的最後,别忘了給科大大點在看鼓勵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