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才有空看《樂夏 3》第三期,猝不及防看到我自己,和張亞東對上眼神了 ……
當時張亞東在點評麻園詩人改編的王心淩《彩虹的微笑》,不過整場最深得我心的,其實是八仙飯店改編的張雨生《單身旅記》。
當他們說出藏在樂曲裏的彩蛋,是張雨生的生日音符,和代表他生日的雨聲時,我的心真的有抽動一下。
結果下一秒大張偉就給我笑裂,他說:" 張雨生以前玩樂隊的,叫 Metal Kids 非常累,爲什麽呢,因爲‘ metal' 苦幹 "……
诶!但你還别說,大老師雖然貧,知識面絕對夠廣,能提到 Metal Kids 顯然是做了功課的,那可是一個 " 傳說級 " 的樂隊——
影像極少,自帶 " 樂隊魔咒 ",但影響力巨大,影響了後來的許多樂隊。
古早版《樂夏》和樂隊的 " 主唱魔咒 "
Metal Kids 爲什麽是個 " 傳說中的樂隊 "?
因爲主唱和樂手裏牛人超多,但留下來的影像極少。
第一任主唱趙傳,沒錯,就是唱《我是一隻小小鳥》内位,當了主唱不久就和貝斯手鬧掰,退隊了。
老哥把重心放在和弟弟組的另一個團 " 紅十字樂團 " 上,趕上了著名琴行 YAMAHA 舉辦的 " 全島熱門合唱團 " 比賽,參賽斬獲冠軍,趙傳喜提一紙滾石唱片合約,成爲歌手。
據傳紅十字樂團可能是台灣第一個玩金屬的樂團,簽下趙傳的是後來一手打造魔岩廠牌,掀起兩岸三地搖滾熱潮的張培仁
趙傳走了,第二代主唱不怎麽給力,在一次演出中,Metal kids 挖到了第三代主唱張雨生。
張雨生大二開始玩樂隊,和 metal kids 是在一場校外演出認識的,被團長孫寰東挖走,孫于 2005 年離世
巧的是,張雨生進入 Metal kids 之後樂隊也參加了 YAMAHA 舉辦的比賽,隻不過改名爲 " 第一屆熱門音樂大賽 ",趙傳那屆自動變成第 0 屆。
打完比賽,Metal kids 拿下第一,張雨生還得了個 " 最佳主唱獎 "。
這個比賽堪比古早版《樂夏》,出過不少名人,第一屆第五名 " 幻想合唱團 " 的主唱,是後來唱紅《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邰正宵。
而第二屆的冠軍主唱,是蘇見信。
多年後信在節目裏提到,他的堂哥還是紅十字樂團第一代的團員 …… 圈子真小。
比賽出圈了,新的問題也就出現了。
又有大佬看中了 Metal Kids 的主唱。
音樂人翁孝良看完比賽,當即把張雨生簽進自己和孫德榮(就是和羅志祥撕過無數次那位)合作的公司,搭火箭似的,當年四月張雨生就有了第一首出圈廣告曲——黑松沙士的《我的未來不是夢》,接着馬上出專輯,首專《天天想你》大賣。
2020 年茄子蛋又拍了緻敬版本的廣告,也翻唱了這首歌
主唱紅了,不是好事嗎?
——不,主唱是跑了,唱片公司隻要主唱不要樂隊,兩位主唱都被簽走,樂隊簡直陷入 " 主唱魔咒 "PTSD…… 萬一再找主唱,主唱又紅了呢?
而且無論主唱還是樂手在大公司面前都沒話語權,連 Metal Kids 在比賽後的《烈火青春》合集裏的唯一一首歌,也沒能整團參與錄音。
加上各種條件限制,這團留下的錄音、影像文件極少,玩着玩着樂隊不解而散,成爲真 · 傳說級樂隊(隻存在一些人記憶中)。
1997 年,張雨生駕車回住處途中發生車禍,送醫昏迷 24 天後搶救無效去世。
那時張雨生已經在樂壇有了話語權,幫張惠妹制作過專輯,也找回昔日團員老友想再玩音樂,但一切都因爲一場車禍戛然而止。
老團員姜永正也在采訪裏回憶,他曾坐過張雨生出事的那輛車,在車上就感歎小寶怎麽會開車那麽快,沒想到一語成谶
主唱離世,也是對樂隊打擊最大的另一種 " 魔咒 "。
還記得《如果還有明天》這首歌嗎?《披哥 2》黃貫中和張淇等人也翻唱過,那是一首音樂人以生命和着痛與淚創作出來的歌。
1990 年 3 月,音樂人薛嶽得知自己患肝癌,隻剩下半年生命,當即決定制作一張專輯叫《生老病死》,好友劉偉仁哭着爲他寫下《如果還有明天》。
當年 9 月 17 日,薛嶽在最後一個演出《灼熱的生命演唱會》唱完這首歌,跟所有人說 " 謝謝 ",實爲道别。一個月後,薛嶽與世長辭。
薛嶽生前也和趙傳、張雨生一樣被唱片公司看中,公司隻要主唱不要樂隊,他妥協同意,但堅持要自己的樂隊幻眼合唱團參與制作。
薛嶽離世後,劉偉仁接替他成爲幻眼合唱團第二代主唱。到 2011 年,癱瘓的劉偉仁也患肝癌離世,《如果還有明天》成爲絕唱。
即便這樣,樂隊還是選出第三任主唱,繼續留在音樂圈
不知道明天會怎樣,但地上的、天上的老友,都在各自的領域快樂打 band 吧 ~
你看,多年後還有 metal kids 的老隊友回來發帖,還會樂觀地說:" 千萬不要以爲當我的朋友會早死就不跟我交朋友呀!"
22 歲就離世的天才音樂人蔡藍欽也是 metal kids 前鍵盤手
走紅的五月天和解散的信樂團
薛嶽和張雨生離開得早,但他們的故事,他們真正想做的音樂,被有心人聽明白了。
一位叫蔡昇晏的小孩,從小愛聽音樂,小學的時候拿着好不容易存夠的 120 新台币,買下人生的第一盒錄音帶,就是張雨生的《天天想你》。
1990 年某天,13 歲的蔡同學周末在家裏看電視,發現常看的《玫瑰之夜》改期了,取而代之播的是薛嶽《灼熱的生命演唱會》。
他從來沒看過演唱會,也不知道薛嶽是誰,一看,驚呆了——
原來演唱會現場可以那麽有魅力,他們可以把卡帶改頭換面地唱,他們的音樂是 " 活着的 "!蔡同學實在被震撼到了,眼眶噙淚看完了演唱會的電視轉播。
并且以往的樂隊是 " 唱完即走 ",可薛嶽精心設計了搞笑的 talking 環節,互動拉滿,這些細節都給蔡同學留下了深刻印象。
讀高中,蔡同學也開始玩團,有一天和小夥伴一起參加了紀念薛嶽的小型演唱會,在現場看到了幻眼合唱團的劉偉仁唱《如果還有明天》,看到伍佰 &China Blue 唱《機場》…… 還有優客李林的林志炫就站在他們的附近。
一些種子在他們心裏生根發芽。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蔡昇晏就是瑪莎,和他一起看紀念演唱會的就是主唱大人陳信宏。1997 年,他們爲了報名參加野台開唱,用了瑪莎在網絡 BBS 的代号 "MAYDAY" 作爲團名,開唱當天,他們有了正式的名字——五月天。
也在那年,李宗盛聽到了五月天的《志明與春嬌》demo 之後,立即打電話給團長怪獸,談了兩個月後簽約。
當年 11 月張雨生離世,有種兩個時空交錯的感覺。
瑪莎回憶,聽到他的歌和想起他去世時的可怕場景,還有隔年頒獎典禮上張爸爸上台領獎的孤單身影,心中的悲痛仍無法控制。
第一次開大型演唱會的時候,他們唱了李宗盛寫的、薛嶽原唱的《搖滾舞台》,每場演出必有 talking,都成五月天的固定節目了。
石頭求婚的時候,五月天唱了張雨生的《天天想你》。
那是年輕人對外界充滿好奇,渴望聽到新鮮作品的時期,五月天順利地整團出道,甚至服兵役複出後人氣更旺," 主唱魔咒 " 似乎被打破。
2003 年,張雨生離世六年,豐華唱片爲他發了一張紀念專輯,叫《雨生歡禧城》,其中一面收錄了張雨生的遺作,八仙飯店在《樂夏》翻唱的《單身旅記》就出自這張專輯。
實際上八仙飯店的翻唱更接近陶晶瑩的翻唱版本
另一面是張雨生好友藝人的翻唱,五月天翻唱了《小時候》,裏面還出現另外兩個樂隊,一支叫東方快車,主唱曾和張雨生一起參加第一屆熱音賽,另一支是信樂團。
神奇吧?蘇見信是第二屆熱音賽冠軍,多年後他竟然變成信樂團主唱出道了!(信的年齡和他的身高一樣難以捉摸)
也因爲主唱名字都有信,又是當紅樂團,媒體就經常拿他們來比較。
信:五月天的阿信應該改名阿宏,昵稱都是用最後一個字啦 ~
五月天:和信樂團比較是蠻好的成長,我們之前還被拿來和 F4 比較呢。
來源:新快報
還有傳聞說,信說過五月天的音樂不能稱爲搖滾樂,對此信澄清,表示從來沒講過這句話,和五月天也沒不和。非要說,就是信樂團身高比五月天高。
來源:新浪
2002 年出道,這類 " 搞事情 " 的澄清一直說到 2006 年,媒體終于找到新的華點:信好像要解散信樂團?
一開始信否認了。
一年後 " 傳聞 " 成真,信真的單飛了,省流版原因是合約問題,但信也稍微說了 " 在音樂上會有不同的争執 "。
一時間,很多人質疑信 " 背叛 " 樂隊。信才不得不解釋,當時他是一個人和公司簽約的,公司覺得他人單勢薄,找了幾個人給他打包成團,也沒有以 " 信樂團 " 名義簽約。
言下之意,組信樂團不是他的本意,從古早版 " 樂夏 " 一路殺過來的他,也不喜歡信樂團唱過的一些情歌,隻想做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
噢,是想做這樣放飛的斯内普 · 金屬 · 信嗎?
這倒有點 " 風水輪流轉 " 的意思了,早年唱片公司隻要主唱不要樂隊,後來看到年輕人喜歡樂隊了,又把人給打包組團出道,但感情基礎不深的團注定難走遠。
所以信樂團沒了 " 信 ",隻得重新找主唱,換了人也沒有以前紅,之後的飛兒樂團也是類似的情況,所以,這是千禧時代的 " 主唱魔咒 2.0"?
" 世代交替 " 的草東和五月天
後來随着樂隊越來越多,獨立音樂崛起,台團圈越來越熱鬧,甚至有了 " 天團 " 一說。
誰人氣高誰就是 " 天團 ",一開始是五月天,後來有了蘇打綠,這幾年草東沒有派對被視爲五月天最大 " 勁敵 "(蹿紅時蘇打綠在休團)。
面對種種對比,五月天和蘇打綠硬是沒有鬧出半點 " 不和 " 出來,兩位主唱大人還會隔空唱對方的歌,團員也有合作往來,一派 love&peace。
他們還會奶其他的團。
比如同爲獨立音樂團出身的旺福,青峰和他們是好朋友。
五月天則奶過師弟團 MVP 魔幻力量和八三夭,今年 MVP 魔幻力量要複出了,八三夭的阿璞終于上了披哥和信同台,光速走紅的告五人,還在給五月天當暖場嘉賓。
八三夭和任賢齊、五月天全員出鏡合作《幹啦幹啦》MV,讓人想起以前任賢齊帶還沒紅的五月天到處跑宣傳,而五月天現在也能帶師弟團了
還有五月天和草東沒有派對,被稱作 " 世代交替 ",引起很多五迷不滿。
可阿信在聽到他們的單曲《山海》時,卻立刻對瑪莎說 " 要不要去認識一下這幾個天才?!"
瑪莎也寫下長文,他說," 我是五月天的一員,我認同且感動于自己的作品,但不代表我就非得讨厭草東的作品而無法獲得共鳴。"
長文裏,瑪莎贊同金曲獎評委給草東投的票,還希望大家多關注一些樂隊,比如雞蛋蒸肉餅,獅子合唱團等,結尾寫的一句話特别感人:
" 大家好,我們是五月天,他們是草東沒有派對。"
在這個看似沒有太多束縛的時代,所謂的 " 世代交替 " 倒像是人爲強加的 " 樂隊魔咒 ",好像樂隊之間就必須争個你死我活,不登頂 " 天團 " 不罷休。
但别忘了,最開始玩團的時候,樂手們就是 " 流動 " 地玩的,隻是大家會在玩的過程中确定自己喜歡的風格,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隊友而已,所以實際上也不存在什麽真正的 " 對手 " ——
有誰規定,音樂隻能聽一種風格,而 " 頂流樂隊 " 隻能有一支呢?
E 姐結語
和内地當年的 " 中國火 " 相比,台團好像總顯得不那麽 " 硬核 ",那大概是時代條件決定的。
在處處受限的時代裏突然精緻高速發達的唱片工業誕生,加上資本們過于看重主唱,導緻那些 " 野蠻生長 " 的樂隊反而沒機會上台面,樂隊要麽登頂 " 天團 " 要麽糊掉。
但這幾年又不一樣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網絡發達讓兩岸音樂人互相影響,竟然出現了草東沒有派對、傻子與白癡、告五人等标志性的 " 大陸腔 ";
幾年前康姆士樂團的 " 你永遠是我的寶貝 " 被各種短視頻平台唱成魔性神曲,現在大家對着康士坦的變化球又燃又喪的 " 怎麽過啊 " 深夜 emo。
這倒是當紅流行台團有意思的地方,他們未必是最硬核,但他們有自己缤紛多元的小宇宙,一切就像大張偉說的:" 我們不過就是想在音樂裏變成那個翻跟頭的孩子,因爲那一刻叫做自由!"
最後一個問題:" 主唱魔咒 " 有解法嗎?
有,伍佰和 China blue 簽公司之後有段時間沒活幹,China blue 幹脆主動提出向公司解約,但長期合作,他們可以找活幹,也能在伍佰有需要的時候登場,這樣的 " 戰鬥友誼 " 一直持續多年,現在伍佰老師開唱都不用自己開口了。
還有已成大佬的趙傳,上《歌手》就帶着紅十字樂團登場。隔壁的汪峰也是,和鮑家街 43 号樂隊齊齊整整出現在台上。
還有不少歌手也采用了藝人 + 樂隊的形式,比如伍佰 &China blue,蕭敬騰 & 獅子合唱團等
說到底,樂隊好不好,還得看團魂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