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 2023 年最 " 王炸 " 最 " 出圈 " 的技術,莫過于 Chatgpt-4。
作爲 ChatGPT 升級叠代的版本,它的問世一方面代表着危機開始蔓延,小到一部分群體突然被裁員,大到包括數字生産的步伐邁得太大引發的對于人工智能取代人類的警惕;另一方面它對各行各業颠覆性的改變,又讓無數有夢想有野心的創業者嗅到遍地都是黃金的味道。
抛開争議來說,不論如何,作爲人工智能技術的 AI 産業正在逆流而上,現在幾乎每周都有幾條關于生成式 AI 以及 AI 大模型的熱點新聞,是的,每一場超級工具降臨,都将引發革命,正如 iphone 催生出一系列智能手機 APP,一波應用型公司更是機遇 GPT 等生成式 AI 大模型迅速成長。
中國的科技公司想要在新技術革命中分一杯羹也就不足爲奇,在這其中,有人注意到到了有我國互聯網大廠的躬身入局和「表态」,而作爲最有可能推出 Chatgpt 替代方案的搜索和人工智能公司——百度,其在上個月發布最終的成品—文心一言似乎更像是一場珠玉在前,落差更大的模仿。
以前我們或許會發出 " 中國爲何造不出 xxx" 的呐喊,直到尴尬現實擺在面前,不少人才意識到:在中國,似乎并沒有可以産生具有颠覆性創新能力技術的土壤。
這樣的境遇跟早些年造車也有些相似,百年來,人類從未停止過關于汽車形态的想象,至于這個出行工具的最終形态到底是怎樣的,沒有人能夠給出确切答案,爲此來自中國的創業者在傳統汽車的三大件上摸爬滾打,也上演過類似于如今在人工智能上的軍備競賽,盡管我們在發動機變速箱領域取得過不俗的成就,盡管我們也能通過資本驅動吸納底盤調教的人才,但中國品牌在燃油車時代從未有過撼動國外品牌的時刻。
直到汽車戰場的硝煙從燃油車彌漫到新能源車,我們才願意稱中國爲這個時代的新能源「新月肥沃之地」。無疑這樣的轉變很大關鍵在于這裏有了一家在技術領域「王炸出圈」的企業——比亞迪。
不久前,乘聯會發布第一季度銷量,比亞迪再次以 55.2 萬的成績實現了銷量的驚人飛躍,成績背後最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其在技術上的成功。有人說,2020 年與 2021 年是比亞迪的技術大年,其相繼發布了刀片電池、DM-i 超級混動技術、DM-p 超級混動技術與 e 平台 3.0 架構,這讓比亞迪在一輪又一輪的革新裏真正做到了以技術賦能電動化,将穩健的多樣化平台準備到位,再依托強大的供應鏈作爲後續産品轉化的基石。
誠然,這一輪的技術浪潮的确是做到了讓比亞迪在各個産品系列上有了重大突破,但正如王傳福所言," 我們的技術池子裏有很多魚 ",而以上那些似乎都還不夠「分量」。
4 月 10 日晚,王傳福再一次現身,發布新能源專屬智能車身控制系統—— " 雲辇 "。
這是比亞迪曆時 5 年,耗資數十億元的車身控制技術的集大成者。" 最極端的情況下,哪怕掉了一個輪子,依然可保持平穩行駛。"" 雲辇是擺脫國外扼喉的技術利劍。"王傳福這樣形容雲辇的實力。
在技術發布當晚瘋傳的 U9 跳起視頻中看到,它搭載的這套雲辇 -X 能四輪獨立調節,而且響應速度極快,有着目前市面上所有懸架系統都難以企及的動态表現。據悉,新系統将搭載于王朝海洋旗艦車型、騰勢、仰望以及旗下專業個性化品牌的車型上。
所以在實力最 TOP 的解決方案的雲辇 -X 之下,還有雲辇 -P、雲辇 -A、雲辇 -C 針對仰望、騰勢、比亞迪品牌不同價格車型的智能底盤解決方案。
這套系統真正的颠覆之處在于,它不同于傳統的底盤系統隻能根據自身硬件的好壞和調教經驗來定義車輛的行駛品質,而是依托汽車本身對于路面感知的系統化解決方案,來實現任何場景下的「輕車熟路」和「如履平地」。
所以,它與外資僅僅從單一技術或者單一硬件入手不同。比亞迪爲車身垂向控制插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翅膀,因而誕生出不同的技術之流。
所以,在比亞迪的眼中,這既是其完全區别于其它品牌的技術路徑,也代表着其采用完全不同的技術路徑來切入智能駕駛賽道,雲辇技術要求車輛在感知端、在決策端、在控制端全方位覆蓋家用、運動、行政、越野等不同使用場景,它在 " 軟件定義汽車 " 的新能源時代又破天荒地發明 " 底盤定義汽車 " 去重構人與車的關系。
而今後比亞迪車型與雲辇的關系或許正如 OpenAI 之于 ChatGPT,後者是前者的技術底座和能力支撐,前者爲後者持續的數據賦能。
一場發布會,通過雲辇,比亞迪完成了對中國汽車空氣 / 智能懸挂工業的一次革新,作爲自主品牌,它最大的意義或許在于解決了垂直方向被「卡脖子」的難題,打破了這一行業一直由外企獨占鳌頭的霸權地位。
記得,華爲手機曾經憑借自研的海思芯片與影像技術,實現了在産品上的巨大突破,并在中國市場擊敗了所有的海外競争對手,成爲全球最成功的智能手機企業之一。時代的變化讓行業的參與者意識到技術或許才是推動行業進步的根本,可站在新舊時代交替之時,真正的強者早已認定好了未來發展道路的運行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