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寶丹
編輯丨黃昱
一場意料之外的互怼,讓消失在主流輿論場已久的周鴻祎再次成爲焦點。
1 月 5 日,馮侖在 " 風馬牛年終秀 " 上請來了老友王石和周鴻祎,作爲主持人的網紅程前和周鴻祎發生争論,在這場唇槍舌中,周鴻祎完全占了上風,年輕的程前則顯得底氣極其不足。
看起來,這是一個修爲還不夠的年輕人,對一個資深互聯網前輩的無禮攻擊。沒有意外,輿論大多偏向周鴻祎,五天後,程前在微博道歉了。周雲淡風輕地表示沒什麽。
很多人沒有忘記,周鴻祎是怎樣一種存在。他和馬化騰、李彥宏同屬第一批互聯網創業者,在此之前,他最出圈的事情是離婚套現風波,以及 2010 年與騰訊著名的 3Q 大戰。
相較曾經那個攻擊性極強的周鴻祎,如今的他已經變得有所收斂,曾經的 " 紅衣大炮 " 已經變成 " 紅衣大叔 "。
這種改變背後,是第一代互聯網創業者們都已過了不惑之年,對周鴻祎來說,比言語交鋒更重要的是,如何抓住 AI 大模型風口以帶領 360 闖出新的生機。
這是周鴻祎的新戰場,戰鬥的号角已經吹響。
危機
在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上,周鴻祎是繞不過去的人物。作爲 360 集團創始人,他首創 " 免費安全 " 戰略,颠覆了傳統互聯網安全行業模式。
更重要的是,360 是在騰訊圍攻下成長起來的互聯網企業。2010 年,已是巨頭的騰訊開始全面布局網絡安全領域,周鴻祎嗅到了危險,爲了遏制騰訊在安全軟件方面的崛起,他主動發起防衛戰。
這場 "3Q 大戰 " 的結果是,騰訊赢了官司,但周鴻祎赢得了輿論。從此,周鴻祎知名度暴增,成爲互聯網行業颠覆式創新的标志人物。
360 早年的發展一路順風順水,始終穩居在互聯網行業的前列。2011 年,360 在紐交所募資 2.256 億美元,成爲當時市值第三的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
2018 年,360 成功回歸 A 股,市值最高 3850 億元,比百度、京東、網易、拼多多等一衆中概股當年的市值都要要高。然而從 2019 年開始,360 以廣告爲核心的商業模式遭受挑戰,公司業績和市值不斷下滑。
根據财報,360 過去五年的收入分别爲 131.29 億元、128.41 億元、116.15 億元、108.86 億元和 95.21 億元。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近年來互聯網廣告行業增速放緩甚至下滑,同時,近年來廣告市場競争激烈,以抖音、快手等爲代表的流量平台不斷瓜分廣告市場份額,不可避免地對 360 的廣告業務造成了影響。
周鴻祎也意識到了問題,并開始調整業務結構,努力提升數字安全業務和智能硬件業務的收入占比。不過,截至 2022 年,360 的互聯網廣告及服務業務占比仍高達 50%。
業務之外,周鴻祎離婚也引起質疑。2023 年 4 月 4 日,周鴻祎宣布與妻子胡歡離婚,周拟将其直接持有的公司約 4.47 億股股份分割至胡歡名下,按當日股價計算市值高達近 90 億元,雖然 360 多次澄清,但外界普遍認爲此舉有 " 套現 " 嫌疑。
過去幾年,資本市場對 360 表現冷淡。截至 2024 年 1 月 17 日收盤,360 市值僅爲 536.6 億元,較 2018 年高峰時點跌去 86%。
在這種情況下,盡快遏制 360 業績下滑的态勢變得越來越急迫,2022 年 11 月,ChatGPT 一經推出就快速席卷全球,這讓周鴻祎看到了新的機會。
挑戰
在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這條路上,周鴻祎曾試水過手機、新能源汽車、元宇宙等業務,對風口的追逐讓他遭遇過很多次失敗,但大模型可能會成爲一個例外。
360 的布局可以追溯到四五年前,360 在 2019、2020 年左右便看到了技術變革的可能,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投入了相當的人力、算力去做人工 AI 場景。
2022 年底,ChatGPT 出圈帶動了國内大模型的發展,360 的大模型由此走上發展快車道。
360 在去年上半年已經将公司戰略調整爲:堅定 " 兩翼齊飛 + 四路并發 " 的方針,全面擁抱人工智能。
周鴻祎曾解釋道," 兩翼齊飛 ",指一方面要發展大模型的技術,另一方面,大模型也一定要場景化、産品化、平民化、垂直化,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所謂的工業革命。
360 大模型落地的速度很快。
2023 年 3 月 29 日,通用大模型 360 智腦大模型 1.0 版本發布,6 月 13 日,360 智腦升級至 4.0 版本,數字人、多模态應用、360 全端應用等成果落地。
從速度來看,360 和百度 " 文心一言 "、阿裏 " 通義千問 " 是同一批發布大模型的互聯網公司。8 月 31 日,十餘家大模型陸續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360 智腦就位列其中。
在業務模式上,360 大模型主要是 To C 場景的産品賦能,包括基于搜索引擎 + 浏覽器和桌面等産品的 AI 助手,面向政府、大型企業帶有安全能力的專有 GPT,以及深挖垂直行業的機會。
光大證券認爲,360 作爲國内頭部的搜索引擎服務商,在數據、工程化調度及算力儲備上均具備天然領先優勢,該機構看好公司大模型在 AI 産業發展中的核心地位,維持 " 增持 " 評級。
360 已經成爲國内首個披露收入的大模型公司。2023 年上半年,360 智腦已創造近 2000 萬元相關業務收入。
不過,相較于 45 億規模的總收入來說,360 智腦的貢獻規模還不到 1%,對業績增長難以構成實際的助力。
周鴻祎的壓力還在于時間的緊迫性,由于大模型試錯成本極高,360 的研發投入居高不下。
2023 年上半年,360 研發費用爲 15.60 億元,占營收的比例高達 34.64%,而且呈現持續上升态勢,由于對大模型的投入,360 在 2022 年已經出現虧損。
2024 年,大模型将集中進入商業化驗證階段。根據賽迪研究院數據,2023 年,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10 萬億元,2035 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爲全球貢獻近 90 萬億元的經濟價值,我國将突破 30 萬億元,占比超過四成。
李開複近日表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競争仍然處在預選賽階段,在預選賽中通過技術考驗的企業将進入下一階段:商業價值階段。" 中國最終隻有幾個大赢家,部分企業可能會體面地退出,但大多數企業要麽半途而廢,要麽轉向更實際的目标。"
這也意味着,大模型行業将從早期試水階段進入更爲殘酷的淘汰賽。對 360 來說,最大的挑戰仍在于,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探索出盈利模式。
周鴻祎不止一次表示要 All in AI。堅決的态度背後,是大模型帶來的一種全新的可能,新舊互聯網參與者都來到了同一條起跑線。
市場對周鴻祎也抱有希望,受益于 AI 大模型概念,360 股價在 2023 年漲了 33.7%,這是公司回 A 後首次出現如此大的年度漲幅。
商業才是周鴻祎最在乎的戰場,至于言語争鋒,他本來就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