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微商行業見識過大錢之後,這些創業者在進入其他領域之後要更爲駕輕就熟,尤其對于人性弱點的把握和流量的獲取已經十分老道,比如通過炫富、與明星合影、做公益等方式,就能快速赢得粉絲的關注和信任,這種手法幾乎是和曾經微商吸引代理的方式如出一轍。
作者丨牧歌
編輯丨堅果
封面來源丨 Unsplash
"
96 套房産被解除查封,銀行賬戶也同步解封,昔日的微商女王張庭,似乎已經安然度過了這場危機。
兩年多前,TST 庭秘密因 " 涉嫌傳銷 " 而被立案調查,這家在微商行業曾一呼百應的明星公司,一度被認爲會遭遇重罰重判,但事情的最終結局卻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TST 案以一種近乎反轉的姿态安全落地。
張庭的丈夫,同時也是 TST 主體公司上海達爾威貿易法人的林瑞陽,在案件結束之後興奮地發視頻表示:" 這兩年來,大家都很委屈,大哥很抱歉。但是大哥也很開心,感謝你們的支持和信任。"
林瑞陽同時還承諾,接下來将在全球各地找回之前 TST 的代理,并且讓客戶也重新回來。
TST 雖然安全着陸,但是對于整個微商從業者群體來說,這樣的事件已經不會再有前幾年那樣的轟動效應。一方面是消費者和代理對于微商模式都早已經喪失信任,而另一方面,則是很多微商品牌公司,都已經在漸漸退出這個行業。
微商這個已經顯得有些年代感的群體,似乎已經不再适合當下的市場環境了。
1
屢涉傳銷的微商公司
在 TST 涉傳案之前,微商行業最爲轟動的傳銷案是摩能國際,2018 年,号稱當時中國最大微商公司的摩能國際因旗下的 " 閨蜜 MALL" 涉嫌傳銷被 " 一鍋端 ",包括董事長蔣德才,總裁、閨蜜 Mall 創始人萬兵等在内的多名高管悉數被抓,賬号被凍結人民币高達 7 億元。
摩能國際早期憑借旗下的 " 棒女郎 " 系列産品迅速在微商圈裏成名,号稱擁有 10 萬代理,銷售額超過百億,2017 年,棒女郎還花費巨資冠名了四川衛視的跨年演唱會。
摩能國際的創始人蔣德才,曾經還打造過名噪一時的 " 尼采 " 手機,憑借着酷似 iPhone 的外觀和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售價 399 元的尼采手機也被稱作一代神機。
而在摩能國際倒台之後,其旗下的 " 太陽聯盟 " 團隊又另起爐竈,在團隊長陳思的帶領下,成立了牛蒡勝美公司,并推出三大産品:林志穎代言的綠色呼吸牛蒡茶、郭富城代言的牛蒡茶餐、柳岩代言的牛蒡雙蛋白營養餐。
由于營銷模式都幾乎是和摩能國際一脈相承,牛蒡勝美快速籠絡了大批微商代理,但也同時觸碰了監管紅線。2020 年 11 月,深圳市公安局龍華分局對深圳牛蒡勝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進行立案偵查。
除了 " 摩能系 " 之外,有着 " 中國微商第一人 " 之稱的吳召國,也被卷入了傳銷風波之中。2022 年 1 月,吳召國旗下的廣東思埠集團有限公司、廣州美埠購商貿有限公司等關聯企業被認定有涉嫌傳銷資金,從而被河南省獲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凍結銀行賬戶,凍結涉及金額約 2 億元。
除了這些知名的微商品牌公司之外,一些以微商代理模式爲基礎的社交電商平台,更是頻頻因爲涉嫌傳銷而遭到查處,這其中甚至還不乏互聯網巨頭的身影。
2020 年 4 月,廣州三帥六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因涉嫌組織策劃傳銷被查,作爲阿裏旗下社交電商平台 " 淘小鋪 " 的運營商,這家公司在進行傳銷活動中通過淘小鋪 APP 組織和發展人員,并進行計酬和返利。
因涉傳銷被查的微商公司雖然不少,不過像 TST 這樣能夠平穩着陸的卻寥寥無幾,根據《棱鏡》的報道,TST 一案能夠出現反轉,是因爲該案的舉報人、管轄權等都出現了問題,加上 TST 此前已經遭到過行政處罰,按照 " 一事不再二罰 " 的原則,最終使得 TST 能夠僥幸過關。
2
轉型洗白再上市
有的微商品牌因爲涉嫌傳銷而遭到查處,但同時也有一些微商品牌希望能夠 " 洗白 " 身份,甚至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睐。
去年 12 月,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港交所,雖然打着 " 港股國貨美妝第一股 " 的旗号,但這家公司最爲人所熟知的,還是旗下韓束、一葉子等知名微商品牌。
早在 2014 年,上美集團就專門成立了微商事業部,并創下 "40 天銷售一個億 " 的戰績,還曾被冠以 " 第一微商 " 的稱号,而韓束品牌大手筆冠名綜藝節目的做法,更是被旗下無數代理反複拿來當作企業實力的背書。
除了上美之外,賣魔酮咖啡的巨星傳奇,賣醫美面膜的巨子生物和敷爾佳,都在近一兩年來成功闖關 IPO,而在幾年之前,這些品牌的微商代理曾擠滿無數人的朋友圈。
隻是随着銷售渠道的變化以及監管政策的收緊,近幾年來這些品牌才開始減少在微商渠道的投入,轉而把精力和财力投向了直播間、社交媒體等新興渠道。
随着這些品牌成爲上市公司,其産品的真實面貌也得以顯現在大衆面前,因爲帶有鮮明的微商行業基因,這些企業無一例外走的都是 " 輕研發,重營銷 " 的發展路線,比如韓束的母公司上美集團,連鎖三年的研發投入比例不足 3%,廣告、渠道推廣等營銷開支占比卻高達 40% 以上。
此外,爲了支撐起微商層層代理的分銷模式,這些公司産品的毛利率也往往高得令人咋舌。比如深耕醫美面膜領域的巨子生物,号稱是 " 中國最大的膠原蛋白專業皮膚護理産品公司 ",根據其招股書顯示,在 2019 至 2021 年間,公司的毛利率分别達到了驚人的 83.3%、84.6% 和 87.2%。
有意思的一點是,爲了規避微商模式所可能帶來的風險,這些公司在上市招股書中都無一例外将 " 微商 " 漂白成爲 " 社交電商 ",比如韓束将其代理稱爲 " 線上分銷商 ",巨星傳奇稱作 " 新零售分銷網絡 ",巨子生物将微商銷售模式形容爲 " 經銷網絡覆蓋個人消費者 "。
3
微商創業者湧向直播間
馬化騰曾經這樣描述活躍在微信朋友圈中的微商群體:沒出事時沒法關停和制止,但是從宣傳上來看,一打眼就知道他們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但是對于微商從業者來說,誇張與暴利永遠是這個圈子的主旋律,喜提和諧号可能隻是個段子,但轉眼就真的有微商能曬出與奧巴馬的合影。
但是随着平台和監管機構加大對于微商的整治力度,消費者也不再容易被朋友圈裏的 " 蒙派營銷 " 所蒙蔽,各類微商公司要麽被封殺查處,要麽就得徹底轉型。
在微商造富夢被戳破之後,一批曾經的微商創業者也開始尋找下一個暴利的财富機會,短視頻和直播成爲了這群人的新陣地。
比如目前在短視頻平台上頗爲活躍的初瑞雪、倪海杉、大藍等知名主播,都有過成功的微商創業經曆。初瑞雪的 CBB 微商團隊曾号稱擁有 10 萬代理,而倪海杉則是微商圈裏知名的 " 老倪膏藥 " 的創始人。
在微商行業見識過大錢之後,這些創業者在進入其他領域之後要更爲駕輕就熟,尤其對于人性弱點的把握和流量的獲取已經十分老道,比如通過炫富、與明星合影、做公益等方式,就能快速赢得粉絲的關注和信任,這種手法幾乎是和曾經微商吸引代理的方式如出一轍。
不過由于變現方式過于簡單粗暴,這類博主也難免會陷入到 " 割韭菜 " 的質疑當中。
去年在抖音上爆火的 T97 咖啡,背後的操盤手李潇也同樣出身于微商行業,其曾于幾年前成功打造過" 環球捕手 "、" 斑馬會員 "等微商分銷平台,但同樣因爲拉人頭的産品機制涉嫌傳銷而遭到關停。
轉戰到抖音創業之後,李潇成功塑造了 " 大嘴妹 " 的喊麥直播,并順帶着推火了 T97 咖啡這一品牌,随後便開始推廣咖啡店的招商加盟,爲了吸引加盟商,李潇甚至豪言 " 沒有把瑞幸放在眼裏 "。
然而僅僅不到一年之後,T97 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都已然失去熱度。
用一位曾經接觸過李潇的投資人的話說," 做微商的都是習慣賺快錢,改不了。"
而這,或許也是整個微商行業走向消亡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