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流量時代興起,小生小花中在演技上有天賦有追求并且肯下功夫的,就變成了值得珍惜的存在。
雖不一定大紅大紫,但總有獨一份的路人緣和口碑。
不過呢,有口碑就會有期待值。因此一旦與期待有落差,群衆失望的聲音也會比較響亮。
這幾天悄悄改頭換面擡上的原耽改101選手《光淵》,就引發了一片心碎聲。
兩位男主角中,付辛博因爲多年沒演戲,期待值也少些,雖有對他顔值的吐槽但聲音相對沒那麽大;
更多的心碎聲來自張新成。那迎面而來的蠟筆小新眉和豔麗口紅,讓人不禁想問造型師對原著中"鼻梁和嘴唇在燈光下好像刷了一層蒼白的釉"的費渡,有什麽誤解?
接着,這張動圖更讓不少路人粉一臉錯愕:孩子你爲啥想不開,接個這麽不适合自己的角色?
不過随即有粉絲反駁說,這一段在劇中就是故意搞笑的喜劇場面,去掉前後劇情的截圖有點刻意誤導尬黑。
也有被嘲聲引起好奇去看劇的觀衆表示,其實破案劇情方面挺還原原著,整體質量并不差?
所以,咱們先不着急審判,還是先多看幾集劇,或許後面會真香也未可知?
最近就有一個開播時差評聲一片,後來卻低開高走"真香"聲四起的案例,那就是昨晚大結局的《顯微鏡下的大明》。
這部劇是奇異果接棒《狂飙》播出的,與前一部全民爆劇的高能狂飙對比,《大明》前幾集顯得拖沓沉悶。
被《狂飙》大結局引流吸引過來看的觀衆,一邊喊無聊,一邊帶着受騙上當感怒打一星。
除了劇情節奏,吐槽火力更多集中在男主張若昀身上。
呀,以往在年輕男星中常被誇演技的張若昀,難道這次也翻車了?
有耐心追下去的觀衆,卻漸漸對這部劇刮目相看。
劇情過半後,自來水更是越來越多。
而對于張若昀的表演,有人到後來改觀,有人依然覺得有缺憾。
"張若昀看上的劇本,一定有點東西"的金字招牌,倒是穩穩地立住了。
今天就來聊聊張若昀吧。在很多人看來,他是赢在起跑線順風順水的星二代,但其實,他的原生家庭和父子關系充滿狗血抓馬情節,雖曾帶給他助力,後來也一度把他坑得不輕。
能夠撕去"拼爹"的标簽,書寫自己名字,是許多名人二代夢寐以求的。但看一看其中"成功代表"張若昀的故事,就知道爲此要經曆的掙紮,要付出的代價,也是千種滋味。
——我是低開高走的分割線——
這部《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豆瓣開分時7.8。雖然後來口碑越來越好,但前期一二星差評太多,分數比較難拉。
昨晚大結局播完,今天已經漲到7.9,觀望一下随着看到後面的觀衆增多,評分會不會進一步上漲。
首先出圈的,是劇中服化道考據嚴謹的良心還原。
與古畫相比,幾乎是一比一複刻的明朝官服;
古代用銀兩、要拿剪刀一塊塊裁碎的細膩生動場景:
連長長的官府邸報,也一絲不苟地參照文物制作了出來。
不得不說,這部劇的畫面、色彩和質感,對眼睛真的太友好了。
古樸素雅,有黑瓦白牆徽派建築;
狂野大氣,有鄉間百姓舞龍求雨的民俗畫面;
飽和濃烈,有打鐵花的熱鬧場景。
看了由衷想說一句:中式審美YYDS!
故事改編自馬伯庸作品,而且是他第一次當編劇。馬親王這個名字,是能吸引路人觀衆的招牌,有他參與的劇逼格滿滿制作精良,在意料之中。
但這個名字也會帶來陰影,因爲以往他不少作品影視化後,都有"過于裝X","虎頭蛇尾"的評價,不少人對他這一次能否講好故事,抱着懷疑的眼光。
加上原著是他出于個人興趣,從檔案故紙堆裏刨出來的考據流案件,前幾集之所以拖沓沉悶,就是因爲要把明朝稅制吏制算術等,先做一個基礎的鋪墊交代。
于是剛打開這部劇,就像在看一堆領導和會計開冗長的會議,無怪乎有網友說是電子安眠藥。
張若昀、王陽、戚薇、吳剛等主演陣容,也是一開始吸引人入場的因素,小範大人+騰梓荊+陳萍萍的組合,看起來能讓苦等《慶餘年》第二季的觀衆先淺淺解下渴。
但也正因爲兩部劇的截然不同,帶來了落差感。
張若昀扮演的男主帥家默,沒有能讓普通人代入的爽文人設,而是面朝黃土的一介平民,阿斯伯格綜合症+火災幸存者PSTD+失憶症患者+數學天才。
對于毫無心理準備的觀衆來說,這個角色不但憋屈,而且看起來很奇怪。
劇組爲了渲染案件懸疑感,有時會用昏暗場景配上驚悚音樂,給還沒适應角色的觀衆帶來雪上加霜的驚吓感。
男主翻閱陳年檔案進架閣庫時,就被評論形容像被僵屍咬了馬上要變異:
"熬"過前三集後,從男主一根筋追案牽扯出的官場博弈、主角身世如剝洋蔥般層層展開,觀衆也會經曆慢慢進入、逐步改觀到瘋狂上頭的幾個階段。
但在這個快餐時代,太多人習慣了刷一下前兩集就對整部劇蓋棺定論,這部劇能讓一批觀衆有耐心堅持到漸入佳境,已經很不容易。
讓人刮目相看的,首先是馬親王。他這次真的做到了劇本劇本,一劇之本,一舉洗雪了"作品不适合影視化"的固有印象。
剛打開劇時:這古代案子跟我有啥關系?
幾集過後:哇哦,這真的是可以說的嗎?!
劇中衆生像,就問你眼不眼熟。
比如:飽受盤剝之苦的百姓;
被人頂替功名毀掉一生的小鎮做題家;
打着官腔、人均800個心眼子的大小領導;
看似高高在上實際如履薄冰,于是選擇與本地利益集團勾結的外來官員。
爲什麽我們從小到大,看到很多不平事最後都以和稀泥結局?明朝的官員來告訴你其中道理。
官場群像戲,台詞很重要。這部劇的戲骨們台詞好到什麽地步呢?有半集播放時出了點臨時故障沒字幕,大多數觀衆都沒有發現!
《慶餘年》搭檔過的張若昀和王陽在這部劇裏再聚首,帥家默兩次救下王陽演的程仁清,"範閑沒做到的,帥家默做到了",call back了誰的遺憾~
目前來看,王陽獲得的好評比張若昀多,他的台詞功力在《大明》裏淋漓盡緻展現,讓人大呼過瘾。
不過八八在爲王陽老師打call的同時,也欣賞張若昀挑戰實驗性劇集和角色的勇氣。
其實以這個角色的難度來說,不論換誰來演,都不容易演好。
前期自閉情感堵塞,張若昀會用下眼皮的細微跳動,來表達情緒。
而到最後,他心結解開,曾經被罵是個爹媽死了都不知道哭的呆子,如今終于能夠像個孩子一樣放聲大哭。
劇裏有場被困火海的戲實播就幾分鍾,他在真正的火場裏一拍就拍了八小時。現場濃煙嗆到對白差點說不了,張若昀還要用拳頭和腦袋撞門砸牆:
換機位反複拍,手也砸腫了:
雖然認真用心,仍然會被說表演用力過猛,或是有範閑的影子。一方面塑造一個大爆角色之後,突破觀衆印象真的不容易;另一方面,也說明他确實還有進步的空間,
但憑張若昀挑本子的眼光,冒險的決心和突破的用心,八八還是看好他的未來哒。
——我是父子恩怨的分割線——
想起某次頒獎禮上,阿瑟本想豪言壯語表決心,希望有一天能超越父親的成就,讓别人把陳凱歌叫做"陳飛宇他爸",卻一不小心口誤,說成了"希望别人能說我是你爸"。
其實阿瑟的苦惱,也是許多名人二代共有的苦惱。一方面他們靠爹的資源迅速成名,但是成名後又渴望擺脫爹的光環,獲得獨立行走靠自己的承認。
但從阿瑟同學迄今的星路嘗試來看,八八很懷疑他根本不清楚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不如看看張若昀是怎麽做的吧。
當年張若昀能夠順利進入娛樂圈,跟他有個當制片人的爸爸張健脫不了關系。
他首次出演電視劇是2004年張健當編劇和出品人的《海的誓言》,主演陳曉東、李冰冰、高圓圓。那會兒張若昀才16歲還沒考進北影,就有了刷臉機會。
北影畢業後不久,他先是參演《雪豹》;之後在《雪豹》姐妹篇《黑狐》裏當男一号、文章給他配戲;在《雪豹堅強歲月》裏成了新版周衛國,步步都離不開張健的助力。
但爲什麽他在娛樂圈初步有了姓名之後,就能很快跟父親解綁?
因爲他從一開始就調整心态擺清位置:想要獨立行走,就不能當尊貴的太子,而是做個被當牲口用的社畜。
據張若昀回憶,他演《黑狐》本來隻是配角,是因爲男一号的演員檔期不夠,父親才讓他臨時救場頂上。一方面是給兒子機會,另一方面也是圖着自家人省錢又好用。
他說當時沒什麽酬勞,一天拍二十小時。
大年初二感冒轉肺炎也照常拍,高燒四十度就淩晨四點去吊水,吊到體溫降到三十六七度,就去片場化妝,八點開工拍到晚上,拍到人不行了,再回醫院去吊針。
拍到後來導演編劇攝影燈光全換了幾輪,新導演搞不清楚之前拍了啥,就抓張若昀來講戲。
相當于一個新人社畜從頭到尾扛起一個大項目,這種成長速度和對項目的全盤了解,讓他有底氣很快邁出獨立行走的第二步:斷奶解綁。
2013年拍完《雪豹堅強歲月》後,張若昀就跟父親訂了三年之約:三年之内不再跟父親有任何合作,自己獨立去闖。
他在微博上記錄過做出這個決定時的心情:
随後他也經曆了低潮期,2014年沒正經拍過戲,交不起房租發不出工資。他也不願向家裏伸手要錢,反而花光積蓄買了塊手表送給奶奶硬充大頭。
正因爲這樣,當機會終于找上門時他成了拼命三郎。2015年一口氣演了七八個作品,一年裏不在劇組的時間少于20天;2016年,5部電視劇1部電影幾乎霸屏整年。
所以,他2013年就跟父親解綁,接着從《無心法師》、《麻雀》到《法醫秦明》,不論角色番位專心磨演技,一部部作品穩定輸出,是不是就擺脫了"拼爹"的标簽呢?并沒有。
直到2019年大熱IP改編的《慶餘年》官宣陣容,張若昀還被質疑是資源咖關系戶,更被嘲"人間哈士奇"的吃藕顔值,和原著裏俊美漂亮的小範大人相去甚遠。
劇播出後群衆才紛紛真香,都get到了他争取角色時說過的那句狂言:"小範大人,非我莫屬"。
先苦幹再解綁,接着腳踏實地多部作品積累,最後憑實力演火一個大爆角色,這才獲得"獨立行走"的公衆認證。
從進入娛樂圈到撕下拼爹的标簽,張若昀花了将近十年的時間。
不知那些嚷嚷着要超越父親的二代們,有幾個能付出這樣的耐心和努力呢?
除了個人努力,張若昀還有一個獨有的"優勢":他和父親的關系并不親密。
他剛記事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而且雙方鬧得非常不愉快。爲了争奪張若昀的撫養權,親媽想偷偷帶他去美國,奶奶知道後,領着一幫親戚連夜去搶人。
最後張若昀被判給了父親,但張健對兒子基本不聞不問,把他從小就扔給爺爺奶奶養。
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張若昀,有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愛,也有很好的熏陶和培養。
爺爺張志新是建築師、地質學家、測繪專家,測繪學裏有個公式就是以他爺爺名字命名的;他還愛好文史,家裏一整面牆都是中國全史,從小爺爺經常看一段曆史,就過來給張若昀講一段。
現在知道爲什麽張若昀能寫一手好詩,還這麽會挑本子了吧?從小學文史,就是不一樣呀。
不過,雖然有爺爺奶奶的愛,他從小就沒怎麽見過父母。母親遠在美國,見面次數屈指可數那是沒辦法;跟父親同在北京,卻一年多才見一次面,爲啥呢?
因爲父親忙着組建新家庭。
張健跟張若昀的母親離婚後,又有過幾段婚姻,其中跟馮小剛早年的禦用女主角劉蓓分分合合尤其抓馬。
劉蓓嫁給張健時25歲,那會兒她剛演了《過把瘾》,還沒拍《甲方乙方》。這段婚姻維持了六年,離婚後劉蓓和導演張黎結婚,她是張黎的第五任妻子。
僅僅過了兩年,劉蓓懷孕期間,張黎跟合作的某女星傳出绯聞。生下兒子一個月左右,劉蓓就果斷跟張黎協議離婚,獨自撫養孩子。
兜兜轉轉十來年後,誰也沒想到她和張健又複合了。劉蓓說過兩人隔了好幾年重新聯系,發現彼此成了哥們兒和親人:
當時有新聞說,張健對劉蓓的兒子"視若己出"。把愛給了新兒子,也就顧不太上自己的兒子了吧。
雖然情節狗血,破鏡重圓的故事還是讓不少人感動的。
然而幾年後,大家又驚奇地發現張健和劉蓓不知何時又分手了,身邊多了個比張若昀還小5歲的93年小嬌妻馮越,還爲高齡的他添了個幼子。
所以張若昀攤上的就是個這麽讓人糾結的爹。
他最需要父母陪伴的童年期,父親完全缺席;進入青春期後,父親忙着跟别人分分合合,不是忙着照顧别人的兒子,就是忙着自己老來得子。
明明是至親,但在父母生活裏他總像個邊緣人。張若昀的感受外人難以揣測,但他曾說小時候性格孤僻,估計心裏還是承受了很多傷害吧。
2013年他毅然在事業上和父親解綁,也是這年父親節,他在微博上發過一組搞笑漫畫,第一張就是《星球大戰》裏黑武士對盧克說:我是你的父親。而盧克的反應是:不!!!!!
他跟父親事業上的解綁,回頭看是個正确的選擇。不過張若昀估計沒料到,幾年後父子的徹底切割會那麽糟心。
2019年6月,張若昀唐藝昕在愛爾蘭舉行婚禮,張健沒有出現,合影裏雙方家長隻有唐藝昕父母:
就在同一天,張若昀張健名下6000萬财産被凍結跟婚禮一起上了熱搜,此後又接連曝出張若昀涉1.4億财務糾紛、房産疑被查封等。
整件事簡單說來,就是張健陷入債務糾紛還不起,就代張若昀簽了四部劇,想用兒子片酬來還債,而張若昀堅決不認:
于是不僅張健成了失信被執行人,連違約金在内總計1.97億元,張若昀也被裁定要承擔連帶責任。多次提出異議被駁回後,2021年他以委托合同糾紛爲由把父親告上法庭。
這起官司以張若昀撤訴告終,他最後也不得不幫忙還清了這筆賬,但父子也幾近決裂。
父子鬧翻的2019年年底,他曾經在淩晨四點多突然發了一條微博,随後秒删。
這條微博裏他先是描述了似乎父子把酒言歡的溫馨畫面,最後卻說"可惜你不配"。
後來也有說法指這隻是《慶餘年》的台詞。
是不是在借台詞傾訴父子關系曾帶給他的痛苦和矛盾,他在範閑的故事裏是不是也看到了自己和父親的影子,那就隻有張若昀才知道了。
去年張健再次成了老賴,被執行4400萬元,這次是因爲張健砸錢拍戲,捧93年小嬌妻馮越當主角,但沒有衛視和平台買單又還不上錢
事情還沒完,接着又被銀行追讨欠款要抵押房産、去年年底再被強制執行3億:
張若昀總算不用再被牽扯進親爹的這些糊塗賬裏。多年後回憶起父母的婚姻,他也釋然了:
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世界。
與唐藝昕戀愛時各種甜蜜撒糖不說,結婚到唐藝昕生孩子,他全程陪護,換尿布哄孩子洗衣服,承擔起該盡的育兒責任。
他曾經想對18歲的自己說:後面還有很多的路,我不會告訴你發生了什麽,是好是壞你自己來看。
如今35歲的張若昀,至少可以告訴那個少年:你沒有活成父親的樣子,那已經很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