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關于三大件激情熱議的盛況,如今難以再複現,取而代之的是關乎于智能,小鵬、理想、蔚來等一衆新勢力嶄露頭角,華爲一馬當先、占領智能化的高地,近期與長安的合作更是掀起了高潮。
漫天充斥着新能源車氣息的時代,燃油車散發出來的汽油味和轟鳴聲,都不再讓人那麽着迷了。燃油車開始學會低調行事,因爲停售與明日不知哪一個先到來,但在 2023 年,還是有不少爆款的燃油車,保住了油車的臉面。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 1-10 月,新能源車累計銷量爲 595.3 萬輛,同比增長 34.2%,滲透率爲 34.5%。根據預測,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接下來會一直增加。
不過,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燃油車的份額雖然在不斷被吞食,在主流市場還是保留住了臉面。
先看轎車市場,目前銷量排在第一位的是比亞迪的小型電動車海鷗,二、三、四名分别爲朗逸、軒逸、速騰。尤其是朗逸和軒逸,和過去一樣沒有變化的是,每個月還是可以輕松賣到 3 萬多輛,速騰多少也保持了過往的水準,2 萬多輛的月銷量一時讓人覺得燃油車還有戲。
轎車前十名的榜單中,燃油車占據了 5 款,也就是一半;前二十名榜單中,燃油車占據了 14 款。而這榜單中,都是十分熟悉的面孔,除了前面提到的朗逸、軒逸、速騰,月銷能夠超過 2 萬輛的還有凱美瑞、思域,月銷 1.5 萬輛以上的則更多了。
無一例外的是,保住了臉面的燃油車,皆爲緊湊級别以上,而新能源能夠擠進來的車型中,排在前十名以内的除去秦 PLUS DM-i,其餘 4 款不是微型車便是小型車——說明,緊湊級别以上的主流市場,燃油轎車仍舊是處于主導的地位。
我們再看 SUV。前十名榜單中,燃油車同樣占了 5 個席位,但稍有不同的是,前三名都是新能源車,哈弗 H6 被擠壓到了第四名,所幸的是,包括哈弗 H6、長安 CS75 PLUS、CR-V、鋒蘭達、星越 L 這些進入前十的,都能做到月銷 2 萬輛以上的業績。
前二十名榜單中,燃油車則占了 12 款,較轎車的少了 2 款,月銷量達到 1.5 萬輛以上的不如轎車的多,給油車保住臉面的車型偏少。
SUV 之所以被擠壓得如此厲害,因爲面向主流市場的新能源 SUV 車型不在少數,比如銷量前三的元 PLUS、AION Y、Model Y,不是緊湊級别就是中型級别。
總的來看,雖然部分 " 城池 " 被掠奪,在主流市場也一定程度被擠壓,但在要地,燃油車席位不少,還是擁有着不少的話語權。大家看到的是城牆之外狼煙四起,新能源車其實還在爲對手易守難攻的領域發愁,而燃油車則暫時是坐得安穩。
當然了,坐得安穩有時候僅僅是表象,做給别人看,以免亂了軍心。在實際的行動上,還是得拿出有效的策略,防止對方來了個奇招,便是被 " 偷渡陰平,直取蜀漢 "。
如果将爆款的定義,設爲 " 每月銷量 2 萬輛以上 ",燃油車則有多達 10 款,恰好的是,這 10 款位列總榜的前二十名榜單之中,與新能源車平分秋色。車型包括朗逸、軒逸、速騰、哈弗 H6、長安 CS75 PLUS、CR-V、鋒蘭達、凱美瑞、星越 L、思域。
這些車型的名字,我們都爛熟于心了,和過去稍顯不同的是,朗逸、軒逸、速騰這些出自大衆、日産的車型一般都有着相當可觀的終端讓利,但像其它品牌尤其是豐田、本田,在燃油車 " 全盛時代 ",終端的優惠難超萬元,思域甚至一度 " 吊高來賣 ",而今無一例外的是,需要有誠意地給出動辄 2 萬元甚至是 3 萬元以上的優惠。
降價之後,十分驚人的是,朗逸、軒逸、哈弗 H6 都是 7 萬多元起售,速騰跌破 10 萬元,連 " 神車 " 思域也是貼近 10 萬元,凱美瑞、雅閣、邁騰、帕薩特這些級别的車型更不用說,由于被同價位的新能源車壓制得過于嚴重,低至 14 萬多元起售逐漸成爲了常态。
看來,要想悄然地繼續做爆款,背後的付出真的不小。
綜合來看,能夠在新能源車高速發展的時代保住油車臉面的,大都是一些老牌車型,且必須爲面向主流市場的車型,雖然必須采取的一個策略是,降價才能保證原有的市場份額,但這好歹也比某些降價卻仍無人問津的車型,強得多;而一旦有所成效,則必須采取更多的方法鞏固市場,比如凱美瑞徹底轉型爲全系混動,提升競争力。
保住臉面,确實比任何事情來得重要。
也要注意的一個趨勢是,燃油 SUV 被壓制的情況甚于燃油轎車,原因是新能源 SUV 的産品多于轎車,随着 2023 年即将結束,在新能源轎車逐漸增多之後,燃油車最後的臉面是否還能保得住,實在難說。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