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一部《我在他鄉挺好的》靠着真實不懸浮的劇情成功出圈。
豆瓣上,3 萬人打出 8.3 分。
它用真實的細節累出一面鏡子。
往裏一看,能看到無數個和你一樣在城市中一起打拼、一起喪氣、一起安慰的。
朋友和戰友。
如今,這個系列又出了第二部。
劇集延續了前作的寫實風格。
講述了四個一起長大的女孩,從一線城市(北京)回歸家鄉(成都)後,發生的一系列精彩故事。
但具體呈現的效果如何。
還得從頭看起——
《故鄉,别來無恙》
兩年前的 " 他鄉 ",指的是北京。
CBD、國貿、央視大褲衩 …… 映入眼簾全是熟悉的場景。
而底下的主角。
全是一個個表面亮麗,内心焦灼的北漂。
兩年後,視角來到 " 故鄉 " ——成都。
既不卷了也不漂了。
但焦慮也依然存在。
張沛(任素汐 飾),土生土長的成都人。
早早就在外地打拼,作爲北漂一族,她立志要在北京紮根。
雖然嘴上說爲了理想,但她更多的還是爲了脫離父母的 " 掌控 ",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張父張母對她的要求十分嚴格,一心想要張沛按照他們規劃的路走。
而這種過分管控的後果就是張沛不顧一切想要逃離。
爲了留在北京,她每天拼了命戰鬥,談客戶,籠絡人情。
還攢夠了在北京買房的首付。
但好友的突然離世卻一下子擊垮了她。
在這偌大的城市中舉目無親,如果出什麽意外,甚至連個打電話能叫來的人都沒有。
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選擇。
而這時,公司的一紙調令給了她新的選擇。
公司要在她的故鄉成都開設分公司,打算派她回去做分公司的負責人。
一面是獨自在異鄉打拼的孤獨和痛苦,一面是闊别家鄉多年的陌生和不安。
張沛掙紮了很久,還是選擇回到故鄉。
可在家鄉生活也很不易。
很許多回鄉的人一樣,張沛不僅要面臨工作的新挑戰,還有家長的催婚、親戚朋友的追問、街坊鄰居的閑言碎語 ……
她這才知道,故鄉早已不是她的避風港。
和張沛一樣回到故鄉的還有東北女孩吳芸(李雪琴 飾)。
她的媽媽是嫁到東北的成都人,吳芸小時候經常來成都玩,成都對她來可以算是 " 第二故鄉 "。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她是考公熱潮裏的一員。
同時,她也是其中很幸運的一批人——成功 " 上岸 ",拿到了 " 鐵飯碗 "。
雖然隻是街道的辦事員,就職的地方是遠在千裏之外的成都,但她還是對未來充滿了向往。
考公,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實力和運氣都缺一不可。
所以,上岸一直被視爲成功的象征。
曆史的慣性向來如此。
但從來如此,便是對嗎?
當吳芸每天被一堆瑣事環繞,過着一眼就能看到頭的生活,才發現——
" 考公上岸 " 似乎并非人生勝利的終點,而僅僅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旅途的起點。
苟丹丹(史策 飾),一名小有名氣的美妝博主。
隻是這 " 小有名氣 ",是真的 " 小 "。
就算妝容精緻的走在街上,也沒幾個粉絲認出她。
在遭遇事業和愛情的雙重打擊後,她便想回到家鄉,離親人近一點。
可走到門口,卻不敢進去。
因爲爸媽正在裏面跟鄰居驕傲地吹噓自己。
所以,她逃了,她怕了。
她怕看到父母期待落空的樣子,也怕父母見到自己落魄失意的窘況。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她檢查出自己懷孕了。
想尋求父母幫助的她,又該怎麽開口?
而她又能瞞到幾時呢?
有時候,父母的失望比現實的重擊更令人紮心。
還有董家希(王子璇 飾),剛剛研究生畢業不久的她,也在面臨着艱難抉擇。
自己的戲劇事業好不容易有了點起色,老家卻傳來了母親身患重病的消息。
董母雖然對女兒嚴厲,但對女兒的事業一直很支持。
尤其是在得知女兒背着她改了專業後,也沒有大發雷霆。
爲了不耽誤女兒的事業,她多次推脫,不讓女兒回家。
可這卻讓董家希更加慚愧。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自私,讓母親一人面對。
可回到家鄉就意味着一切要重新開始。
她又該怎麽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很明顯,《故鄉》延續了《他鄉》的叙事風格,主打一個真實不做作。
每個人物的焦慮,都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但與此同時,觀衆口碑卻不如《他鄉》。
最主要的原因,是逐漸套路化的故事,似乎已經無法滿足觀衆的新鮮感。
依舊是四個女孩,各有各的煩惱,各有各的苦楚,但卻又不得不去面對。
角色同質化基本是這部劇的 " 硬傷 "。
就拿任素汐飾演的張沛來說,和《他鄉》裏的她所飾演的紀南嘉,基本沒什麽區别。
同樣的職場精英,同樣的大齡單身,同樣的年齡焦慮。
就連轉變想法的契機都如出一轍。
《他鄉》中,紀南嘉因爲一個人生病住院,無人照料,動搖了内心的防線。
随着年齡的增長,她也開始渴望與他人建立更親密的聯系。
而《故鄉》中,張沛因爲好友的去世,萌生了回鄉的想法。
她開始害怕,如果真的發生了意外,身邊連一個幫助自己的人都沒有。
被人愛,被照顧,總好過孑然一身。
同樣的角色找了同一個人來演,本來就夠跳戲了。
更别提兩部劇,都用 " 好友之死 " 作爲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元素。
真的毫無新意。
兩年前的《他鄉》,觀衆們都說國産編劇終于下凡了。
每個主角的遭遇都能戳中我們的痛點。
它的确像 " 命題作文 ",将很多網絡熱點話題套在主角身上。
但這也是它的特色所在——
它就像一個影視化的熱搜榜,濃縮當下最尖銳的現實。
可如今的《故鄉》更像是對《他鄉》的一個 " 複制 "。
年齡焦慮、生存焦慮、職場焦慮、住房焦慮 ……
覆蓋面很全,但創作力卻是肉眼可見的滑坡。
時代瞬息萬變,潮流無法預測。
但觀衆早已經厭煩套路,厭煩對大衆焦慮點的無止境消費。
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
這句話不僅适用于人際交往,更适用于劇本創作。
小妹隻希望,這種将希望寄托在捷徑上的人,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