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二,蘋果公司内部宣布,擱置并取消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所有開發計劃,這令參與該項目的近 2000 名員工倍感震驚。蘋果公司首席運營官(COO)Jeff Williams 和負責該項目的副總 Kevin Lynch 共同做出上述決定。兩位高管告知員工,該項目将開始逐步縮減規模,而汽車團隊(即特殊項目團隊,簡稱 SPG)的衆多成員将被調往人工智能部門,由高管約翰 · 詹南德裏亞(John Giannandrea)領導,而對于一些與項目相關性較強的員工,比如硬件工程師和汽車設計師,這些人則可能面臨重新分配至其他蘋果團隊的情況。同時,蘋果公司也會進行裁員,但裁員的具體人數未知。
針對該消息,蘋果公司暫未發表置評。有報道評價,蘋果公司放棄長達十年的造車努力,也放棄了該公司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項目,這一努力曾被視爲有可能改變汽車行業。在相關報道出來後,蘋果股價短暫受到提振,收盤報漲 0.81% 至 182.63 美元,總市值 2.82 萬億美元。股價反映了資本市場對于蘋果造車的态度,放棄或許是及時止損。
或許,在行内行外看來,蘋果造車并不是一個可行的項目,但不管怎麽說,蘋果還是在造車路上摸爬滾打了十餘年。蘋果的造車計劃開始于 2014 年左右,期間投入了數十億美元,而參與汽車項目的高管中,不僅有初代 iPod 負責人史蒂夫 · 紮德斯基,還有前蘋果設計總監喬納森 · 艾維等,其團隊可謂人才濟濟。
不過,在造車的路徑上,蘋果内部出現了兩種聲音。其一認爲,蘋果應該通過與汽車行業内成熟供應商的合作,打造生産線以實現高質量的整車生産。另一種聲音則認爲,蘋果應該将目光投向未來市場,也就是高階自動駕駛和電動車産品。顯然,作爲一家科技公司,後者更符合蘋果的口味,于是蘋果在 2016 年确定了未來将以軟件爲核心,并專注自動駕駛研發,但蘋果對于 L3、L4 自動駕駛并不感興趣,一開始就目光瞄準最高的 L5,而對于沒有任何造車經驗的蘋果而言,這無疑是十分困難的。
2019 年,蘋果公司内部進行大改革,原先汽車項目的管理層出現了重大人事調整,蘋果的造車策略也發生了改變,開始與現代、大衆、豐田等車企洽談合作,但對于供應鏈過于苛刻的要求使得談判并沒有成功。到最後,燒錢無數的蘋果非但沒有造車成功,反而随着中國造車的興起不得不審視自己的造車項目,市場的變化卻爲蘋果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在業内看來,蘋果放棄造車,主要原因有三:1、造車業務投入大、周期長、競争激烈,現金流經受擠壓,競争力和項目回報難以評估。2、外界對于自動駕駛能力的關注,以及帶來的安全監管會越來越嚴格,公司會被不斷拖入輿論和監管漩渦之中。3、庫克不牽頭 All in,項目負責人屢屢更叠,項目目标不斷降級,内部軍心低迷士氣低落。
在外部,蘋果汽車至少要到 2028 年才能上市,且不說産品是否能夠比肩特斯拉,與一衆中國車企相比,就要面臨首發即落後的局面,即便它是蘋果。如今,就連特斯拉也面臨巨大的發展危機,雖然它在 2023 年創造了銷量新高,但這是不斷降價産生的結果,四季度毛利率僅爲 17.6%,創下 2019 年以來最低水平。所以,蘋果終止造車,雖然十餘年爲此付出了巨額資金,但相比于量産後面臨的銷量變數以及燒錢無底洞,及時止損也是好的。
同日,特斯拉 CEO 馬斯克在社交媒體網站 X 上轉發蘋果放棄造車的相關報道,并配上緻敬和香煙的表情符号。在蘋果宣布放棄造車之後,特斯拉可能是這一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特斯拉在美國将難逢敵手,中國車企進入美國市場不會很快,特斯拉的地位不會受到威脅。所以,馬斯克 " 幸災樂禍 " 也很容易理解。
今日午間,雷軍微博發文稱,看到蘋果放棄造車的新聞非常震驚,小米戰略是 " 人車家全生态 ",3 年前做了無比堅定的戰略選擇,認認真真爲米粉造一輛好車。
理想汽車 CEO 李想表示,蘋果放棄造車,選擇聚焦人工智能是絕對正确的戰略選擇,時間點也合适。
岚圖汽車 CEO 盧放表示,蘋果取消造車是颠覆式創新的技術時機未到,或是還沒有找到合适的商業模式,是階段性暫時放棄,可能是當下的無奈 " 優選 "。
智己汽車 CEO 劉濤則表示," 蘋果取消造車,确實令人驚訝,也算情理之中。"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