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 茅台醇 " 之後,茅台集團的價格帶還在進一步下沉。
今日,茅台酒廠(集團)保健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健酒公司)舉辦了新品 " 台源 " 上市發布會。
茅台集團董事長丁雄軍在上述發布會上表示,作爲一款大衆醬香酒,台源在确保品質的基礎上,盡最大的努力去降低非生産環節的成本,最大程度地追求産品的性價比,最終讓利于消費者。據其介紹,台源主打城市社區、鄉鎮農村等基層單元,營銷渠道更爲扁平,消費場景更爲普遍,産品的标簽也更爲親民。
随着上述新品的發布茅台集團的産品體系逐漸清晰,在習酒 " 脫茅 " 後,保健酒公司也有望成爲茅台集團達成 " 十四五 " 目标的關鍵一環。
此外,随着消費的多元化、年輕化,近期五糧液(SZ000858,股價 192.5 元,市值 7472 億元)、泸州老窖(SZ000568,股價 248.73 元,市值 3661 億元)等名酒品牌加碼百元産品,随着上述名酒下沉後,百元價格帶的競争格局或許将發生新的變化。
茅台集團的第二增長曲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了解到," 台源 " 酒定價 156 元 / 瓶。
" 台源酒 " 圖片來源:茅台時空公衆号
在 " 醬酒熱 " 興起之後,醬香型白酒一直主打高端及次高端價格帶,但價格帶布局并不完整。而在 2021 年下半年以來,随着白酒消費的理性回歸,以性價比爲核心的白酒消費理念正在興起。
根據茅台集團 " 十四五 " 規劃,公司營收要增長到 2000 億元。業内有分析認爲,在習酒 " 脫茅 " 後,茅台亟需找到新的增長點以填補該 " 缺口 ",因此保健酒公司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2023 年 1 月,保健酒公司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丁雄軍在集團公司 2023 年市場工作會上的講話精神,會上明确提到保健酒公司定位是集團第二增長曲線。
但記者注意到,保健酒公司在整體體量等方面與習酒相去甚遠,要靠保健酒取代習酒位置顯然不太現實。
行業專家亦提出了相同看法。知趣咨詢總經理、白酒專家蔡學飛告訴記者:" 保健酒公司的最大價值不是替代習酒,而是在茅台集團主品牌之外搭建新的産品平台,從而補充茅台主線産品留下來的價格帶,填補空白細分市場,從而讓茅台集團獲得新增量。"
據了解,自茅台集團整合旗下技開公司白酒業務以來,保健酒公司發布了茅台醇 1992、茅台醇 1998、茅台醇 2008 三款産品,這三款産品主打中低端醬酒市場," 台源 " 的發布進一步向下拓展了保健酒公司價格帶。
白酒專家肖竹青認爲,茅台集團一系列産品與品牌整合動作主要是爲了豐富和清晰全價格帶、全産品概念、全包裝形态産品矩陣,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需求不同層次不同消費場景的細分需求。目前,茅台集團 3 大産品矩陣逐漸清晰,分别爲 1499 元以上的 53 度茅台酒和茅台生肖酒等超高端産品;茅台王子、茅台迎賓、漢醬等茅台股份系列酒産品;台源酒系列、茅台醇年代系列和醬門經典系列爲核心品種的大衆醬香産品矩陣。
名酒 " 下沉 " 百元價格帶格局或将生變
消費升級的趨勢下,行業整體營收規模也在持續增長。如今,高端白酒從以往的小衆消費逐步轉變爲大衆消費。但這面臨的渠道擴容,消費下行,庫存增大,價格倒挂所引發的系列問題最終在去年的行業調整期爆發。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近期指出," 從市場結構上看,消費下行、高端消費增長趨緩,這也推動龍頭企業對于腰部價格帶産品競争參與度加大,在産業、企業全方位深度競争的态勢下,産業将步入調整轉型期。種種迹象表明白酒産業已經開啓了新的調整、變革和轉型。如何破局,應對挑戰,主要還是看白酒産業的戰略調整能否及時到位。"
肖竹青還認爲目前我國消費市場結構由溫飽型向改善型消費轉換。在理性消費理念疊加白酒價值回歸的影響下,消費者崇尚高品質、高性價比白酒需求已是趨勢。
因此,傳統酒廠早已敏銳地捕捉到市場機會,開始争相 " 下沉 ",布局百元價格帶産品。
五糧液宣布對旗下系列酒産品 " 尖莊 " 進行全新升級,同時對系列酒公司更名爲 " 四川五糧液濃香酒有限公司 ",擺在了更高的戰略位置;泸州老窖推出百元光瓶酒産品 " 黑蓋 " 郎酒股份則宣布,以順品郎、小郎酒、郎牌特曲等大衆消費價格帶産品的兼香型産品,未來 2-3 年銷售額将達到 100 億元 ……
這樣一來,如今的百元價格帶呈現新老勢力競争的格局。
當前的百元價格帶中,還有牛欄山、李渡高粱、古貝春白版、西鳳 375 區域品牌,更有光良等新生品牌。
随着高端名酒廠的 " 下沉 ",所帶來的強大品牌勢能是否會對前述 " 舊勢力 " 帶來競争壓力?
蔡學飛認爲,茅台、五糧液等名酒借助自身高端品牌勢能下沉來賦能腰部産品可以說是降維打擊。他說:" 牛欄山、光良等品類定位自飲、朋聚等細分市場,而名酒腰部産品還是聚焦宴席等社交性大衆用酒,用酒場景不同,産品風格不同,屬于不同的品類産品,本身不會造成擠壓,更多的還是對于區域酒企造成一定壓力,名酒下沉進一步掠奪了區域中小型酒企的經銷商、渠道與消費者,對于原先以價格爲導向的區域酒企造成較大的競争壓力。"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 攝)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