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 3900 字
閱 讀 需 要 10 分 鍾
杭州亞運會開幕在即。目前,有些比賽已經先期進行,爲賽會預熱。本屆亞運會開幕式的主題爲 " 潮起亞細亞 ",水元素将貫穿始終,杭州秋景、錢江潮湧以及火炬台等都令人對開幕式充滿期待。
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彩排畫面。來源 / 央視新聞
這番熱鬧場景,不由得讓人想起 33 年前的北京亞運會,那是中國首次舉辦亞運會。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同樣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艱難情境下的盛會
1984 年 9 月 28 日,在韓國漢城(後改名 " 首爾 ")召開的亞奧理事會第三次代表大會上,中國憑借一部紀錄片《北京風光》,擊敗了之前勢在必得的日本廣島,獲得第十一屆亞運會的主辦權。廣島市市長由于此前話說得太滿,回去後引咎辭職。
之後,各項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不過到開幕前夕,相繼發生的一些事情,令這項賽事在當時的意義超出體育範疇。首先是國内的一些反對聲音,有人對中國體育代表團在 1988 年漢城奧運會上隻取得 5 枚金牌感到不滿,認爲以這樣的體育水平,怎麽能辦得好亞運會。
更大的困難來自國際上。20 世紀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共産黨和工人黨喪失政權。西方國家也對我國實行所謂的制裁。亞運會前,原計劃在北京舉辦的 11 項亞洲錦标賽和 3 項國際比賽被迫改期,有人甚至向亞奧理事會主席法赫德建議,爲避免麻煩,最好能換場地舉行亞運會。廣島率先表示,願意接辦第 11 屆亞運會。
另一個挑戰在于,我們當時想把這屆亞運會辦成一個 " 全家福 ",也就是盡可能讓亞奧理事會的成員全來參賽。但些成員中,有尚未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如文萊、不丹;還有開幕前不久入侵科威特并搗毀亞奧理事會總部的伊拉克……這些都給亞運會的準備工作增加了許多變數。
雖然存在諸多困難,但如果抓住亞運會這一在國際 " 亮相 " 的契機,對外可以打破敵對勢力對我國的孤立和限制,對内可以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從這時起,亞運會就不再是一項簡單的賽事,而是與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大局聯系起來了。
舉國之力辦亞運
1989 年下半年,全國人民,包括海外僑胞都紛紛行動起來,廣泛開展以愛國主義爲主題,學雷鋒、樹新風、迎亞運的宣傳活動。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有主意出主意,通過捐款捐物、獻詩獻歌、義演義賣義診、義務勞動和撰寫文章、知識競賽、街頭咨詢、影視宣傳、商品宣傳等多種多樣的形式支持、宣傳亞運會。北京京郊的菜農們起早貪黑,試種出 50 多種外國蔬菜,專供亞運會選用。烏魯木齊的青年敲鑼打鼓開着彩車,義賣亞運獎券。西藏的藏族同胞捧來幾十丈長的哈達……
爲北京亞運會捐款後收到的證明信件。來源 / 央視新聞《看點》截圖
當時的中國改革開放剛 10 餘年,綜合國力較之前有了較大提升,盡管如此,籌辦亞運會時還是出現了資金不足的情況。國家體委想了很多辦法,包括電視轉播費、蓋亞運村、發行體育獎券等,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則是捐款。
京劇名角程硯秋的弟子李丹林,自老師去世後再未登台,爲了亞運重新出山,演出兩場《碧玉簪》,所得售票款全部捐贈亞運會。一位老太太将 10 年攢下來的養老金捐給亞運會,一共 187 塊 3 毛 1 分錢。許多小孩子則一袋一袋地捐,全是毛票、鋼镚兒,一數好半天。據伍紹祖回憶,他親自參加過黑龍江大慶市 20 多萬工人群衆捐贈 100 多萬元錢的活動。組織者想把零頭抹掉,截取整數,被他制止了,他說,正是這些尾數才有意義,說明是大家用一元、一角、一分集中攢起來的。對于全國上下的高亢熱情,今天可能有人不太理解,但若置身當時的中國,考慮到 20 世紀前半葉國人承受的苦難,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發展曆程,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迫切需要一個機會來向世界全面展示自己。亞運會無疑是一個機會。
辦這樣一個大型運動會,光有熱情是不夠的。最現實的問題是,體育場館是否足夠、設計水平能不能過關、工程能否如期完工、質量如何保證等等。當時要新建 16 個、改建 17 個場館,修繕 46 個體育場館,新建 50 萬平方米的亞運村和 100 多萬平方米的居民住宅區。所有涉及亞運會的工程項目,一律被視爲國家重點。工程總指揮張百發發誓:" 亞運工程完不成,我就從北京的最高點——京廣中心(51 層)往下跳。" 最終,經過 6 萬多名建設者的晝夜奮戰,所有比賽場館和輔助建築分别提前一年和半年全部建成。鄧小平曾在參觀部分亞運工程後,意味深長地說:" 有的人總認爲外國的月亮圓,我看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
北京工人體育場城市風光。攝影 / 高高秋月,來源 / 圖蟲創意
1990 年 9 月 22 日,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隆重舉行。奪取中國奧運史上第一枚金牌的許海峰、帶領中國女排五連冠的張蓉芳和有 " 跳水女皇 " 之稱的高敏帶着聖火點燃了亞運主會場的主火炬。
30 多年過去,今天再去回顧當年的這場盛會,有兩個标志性的符号依然讓人印象深刻,那就是亞運歌曲《亞洲雄風》和亞運會吉祥物熊貓 " 盼盼 "。
一首歌和一隻熊貓
" 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 " 早在亞運會開幕式之前,《亞洲雄風》這首歌就很火了。
這首歌的歌詞朗朗上口、旋律舒展開闊,散發着高昂、雄壯的氣勢和活力,且易于傳唱,第一次錄音時就得到現場人員的一緻好評。在 1990 年元旦晚會上,劉歡、韋唯首次演唱,立刻打動了億萬觀衆的心,随即風靡全國,成爲當時最受歡迎、傳唱最廣的歌曲。
盡管《亞洲雄風》已經成爲北京亞運會的一個标志性符号,實際上,這首歌隻是北京亞運會的一首宣傳歌曲,真正的會歌是施光南譜寫的《燃燒吧!火炬》。這首歌曲調雄壯有力、歌詞也富有美感,但儀式感過重,與當時的流行文化并不相符。于是組委會找到作曲家徐沛東。徐沛東本人是個體育迷,聽說來意後,徐沛東順手在鋼琴上彈奏起前兩天睡覺時從腦海中蹦出來的一串音符,當即就被工作人員确定。徐沛東譜好曲後,找來好友、曾創作過《籬笆牆的影子》《鼓浪嶼之波》《我和我的祖國》等歌曲的詞作家張藜。不到一星期,張藜就填好了名爲 " 亞洲雄獅 " 的歌詞。後來,有人指出,一個洲際運動會的主辦國不應該有具體意象,因而将 " 雄獅 " 改成 " 雄風 ",一首佳作就此誕生。
歌曲錄制時,劉歡和韋唯是分開錄的。劉歡唱了一遍又一遍,總覺得不滿意。後來徐沛東買了半打啤酒,喝了酒的劉歡狀态立馬不一樣,很快完成錄制。兩位演唱者都沒意識到,這首歌後來能紅成那樣。韋唯後來回憶說,她當時正好在北京,接到徐沛東的一個電話,說要錄首歌,她也沒多想就去了,從看作品到試唱、錄制,總共不到一個小時,過程很簡單。而她也憑借這首歌,成爲當時炙手可熱的歌星,有時一天要接幾十個商演電話,主辦方無一例外地都要求她唱《亞洲雄風》。其實,除了《亞洲雄風》外,當時的亞運歌曲還有杭天琪的《黑頭發飄起來》、朱哲琴的《不要說再見》等,也很受歡迎 。
與《亞洲雄風》一同被人記住的,還有吉祥物 " 盼盼 "。
1990 年北京亞運會吉祥物 " 盼盼 "
" 盼盼 " 是長春電影制片廠美術設計師劉忠仁以一隻名叫 " 巴斯 " 的熊貓爲原型設計的。" 巴斯 " 是隻流浪熊貓,1984 年,四川保護區内的竹子出現大面積開花現象,4 歲的 " 巴斯 " 餓着肚子漂流到寶興縣巴斯溝一條小河中,被一位農民發現而得救,故名 " 巴斯 "。據劉忠仁介紹,最初的設計是熊貓舉着火炬,後來爲突出體育賽事,改爲舉着金牌。取名 " 盼盼 ",寓意爲盼望亞運會和平、友誼和賽出好成績之意。亞運會期間,手持金牌做奔跑狀的 " 盼盼 " 形象幾乎天天出現在全國各家報紙、電視台上。這個可愛的熊貓形象不僅征服了全國人民,也赢得了全亞洲的好感。
在這屆亞運會上,中國隊隻花了 6 天的時間,就實現了金牌數破百的目标,并最終取得 183 金、107 銀和 51 銅共 341 枚獎牌的輝煌成績,位列金牌榜、獎牌榜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組委會經過籌辦亞運會的鍛煉,積攢了舉辦大型國際運動會的豐富經驗,他們在亞運會結束後立即啓動了申辦奧運會的工作,并最終成功申辦 2008 年奧運會。更重要的是,通過北京亞運會,中國在世人面前展現了良好的形象,表明了中國擴大改革開放的決心,也打破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封鎖和限制。一位外國商人敏感地認識到,中國人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不會改變,與中國交往不會有風險,當即決定重返中國。一位在中國的外賓一邊擔任亞運會的技術仲裁,一邊與當地政府洽談經濟合作意向。贊助亞運會的外國企業也紛紛湧入中國,開展合資或合營。
1988 年發行的第 11 屆北京亞運會郵票
國運盛,體育興。北京亞運會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展現了中國的開放與好客,是中國開啓未來高速發展階段的輝煌見證。今天的中國,有強大的國力、頂尖的科技承辦出一流的國際賽事,展示出熠熠生輝的人類體育精神,和一個文明和諧富強自信的大國形象。
參考資料:
伍紹祖口述、汪文慶整理:回顧 1990 年北京亞運會 . 百年潮 2009(10)
孟紅:亞洲雄風唱響始末 . 黨史文苑 2019(02)
吳志菲:《亞洲雄風》背後的人與事 . 黨史文彙 2011(09)
孫玲:1990,永遠的亞運記憶 . 中國報道 2010(11)
孟紅:亞運會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前前後後 . 黨史縱覽 2010(09)
* 本文系 " 國家人文曆史 " 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番茄汁
編輯 | 詹茜卉 陳麒伊(實習)
校對 | 苗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