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媒體再次掀起 " 中小學生廁所社交 " 的熱議,讓許多家長感到難以理解。爲什麽原本用來解決生理需求的廁所,竟然成爲了孩子們熱衷的 " 社交樂園 "?
經過一番相關資料搜索,發現相關數據令人擔憂:我國 6 歲以下兒童和 6~17 歲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逐年攀升,平均每 5 個孩子就有一個 " 小胖墩 ";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更是高達 52.7%," 小眼鏡 " 已成爲校園中的常見景象。
" 寫完作業就出門去玩,玩夠了就回家睡覺 ",這種純真的童年回憶,成了這屆孩子難以抵達的 " 遠方 "。
廁所裏的 " 社交江湖 "
" 廁所社交 " 悄然興起,仿佛孩子們找到了一個自帶 BGM 的秘密基地。
前段時間看到一條新聞,杭州市笕橋花園小學的趙婷婷老師接手了一個二年級班級,辦公室就在一樓廁所旁。
她發現一到下課時間,同學們就成群進隊地走進廁所,還會逗留很長時間。她叫來幾個孩子問了問才知道,現在的小學生竟然流行在廁所社交。
了解後才知道,女生有時候是聊一聊自己周末去哪裏玩了,遇到什麽有趣的事情;有時候是吐槽一些同班級男生的所作所爲。
比較令人驚訝的是,她們還會分享一些從家裏帶來的小零食," 對于同學們來說,在這裏吃零食,廁所都是香的 "。
男生更調皮,比如把廁所的紙巾扯出來,弄濕後裹成一堆漿糊狀的球扔着玩。
偶爾還有學生跟老師告狀:" 老師,他們在廁所裏比誰尿得更遠。" 讓人哭笑不得。這個充滿童趣的 " 廁所會議室 ",就這樣見證了孩子們内心世界的交流。
電視劇《小歡喜》中,高中生喬英子患上抑郁症,常常失眠。圖源 / 劇集《小歡喜》
還有像在青春劇《少年派》中,主角林妙妙和她的閨密們就曾借用了洗手間的鏡面空間,卸下平日的拘謹,坦誠相對。
劇中,她們圍着洗手台,對着鏡子精心整理發型,一邊塗抹唇彩,一邊分享着青春期的甜蜜悸動與困擾。
那些關于情窦初開的猜想、學業上的焦慮、與父母相處的小摩擦,在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空間裏得到了盡情釋放,形成了一種特别的 " 洗手間文化 "。
這些生動畫面揭示了一個現象:廁所已然變身爲孩子們的小型社交舞台。
廁所,這個私密的空間,在孩子們的眼中卻成了交流的小天地。
圖源 / 劇集《最好的我們》
課間休息、放學後,一群孩子圍坐在廁所的角落,或竊竊私語,或歡聲笑語。他們在這裏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讨論着學校裏的趣事,甚至策劃着下一次的冒險。
廁所不再僅僅是解決生理需求的地方,而是逐漸演變成孩子們課餘生活中的一處隐秘而又熱鬧的社交舞台。
在這裏,他們暫時逃離了規則嚴謹的教室和廣泛接觸的操場,享受到了片刻的自由與樂趣,體驗到了屬于他們自己的那份小世界的奇妙與精彩。
這一現象,也讓許多家長摸不着頭腦:爲什麽孩子們會選擇這樣一個地方進行社交?
廁所社交背後的 " 推手 "
學校的作息規律和管理制度似乎無意間促成了這一現象。
每當課間鈴聲響起,對于孩子們來說,那短短的十分鍾不僅僅是解決生理需求,更是他們短暫珍貴的 " 自由交談時光 "。
原本應該是嬉戲追逐、歡聲笑語的課間走廊和操場,在嚴格的秩序維護下變得靜谧而有序,孩子們的活力和天性被戴上了緊箍咒。
課間十分鍾,除了上廁所,孩子們幾乎沒有多少閑聊的時間,還經常被占用,不知不覺,廁所就變成了寶貴的 " 話匣子開放區 "。
圖源 / 視覺中國
之前跟朋友家的孩子聊過,他渴望和其他同學分享新買的漫畫書和昨天晚上的動畫片劇情,但是走廊裏不讓大聲喧嘩,沒辦法,隻能叫幾個哥們一起去 " 上廁所 ",在那裏吹吹牛皮。
不光是有些學校嚴格的管理,家長們的期望和過度保護也無形中加重了這一現象。
家長們擔心孩子在玩耍中受傷,或者過分在意他人評價,這導緻家中難得有一個不受拘束、暢所欲言的地方。
就像朋友總是提醒女兒在家中不要吵鬧、跑來跑去,鄰居會找來,有時間多去學學習。
這麽一來,學校廁所反而成爲了朋友女兒與小夥伴們分享心情、傾訴煩惱的唯一 " 安全地帶 "。
圖源 / 視覺中國
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有兒童心理發展的特性。
在電影《瘋狂動物城》中,狐狸尼克和兔子朱迪第一次真正交心,是在無人打擾的洗手間裏。
另外,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也引人深思。一位名叫小林的海澱媽媽提到,她的兒子告訴她,自己的很多朋友都是在廁所裏結識的。因爲在課堂上不能交談,他們就會約着一起上廁所,在那裏聊天、玩遊戲,甚至偷偷分享零食。
小林最近經常在孩子的書包裏發現 " 來曆不明 " 的零食,詢問後才得知,是他們在廁所裏用紙飛機和同學交換得來的。
這些例子表明,廁所的私密性恰好滿足了孩子們的安全感需求,使他們願意敞開心扉,嘗試建立親密關系。
但長期這樣,也帶來很多孩子在身體和心理成長發育的擔憂。
比如長時間憋尿隻爲抓住寶貴的聊天時間,不僅可能影響身體健康,還可能導緻尿路感染之類的健康隐患。
過于依賴 " 廁所社交 " 也許還會影響孩子們在正常社交環境下的情緒表達與溝通能力的發展,甚至可能導緻一些不良行爲的發生。
長時間滞留在潮濕、封閉的廁所環境中,容易滋生細菌,增加孩子們感染病菌的風險。
如何把孩子們從廁所中解救出來
作爲家長,我們怎麽幫助孩子克服對 " 廁所社交 " 的依賴,把孩子們從廁所中解救出來?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① 設定家庭 Talk Show 時間:設定家庭共享時間,爲孩子定制專屬的家庭交流時段,比如每周固定的 " 家庭故事會 " 或者睡前悄悄話,鼓勵孩子暢所欲言,講講學校的故事,分享生活點滴。
家長也要學會傾聽,尊重孩子的觀點和感受,營造輕松愉快的家庭談話氛圍。讓孩子明白家裏也是暢所欲言的好地方,不用隻在 " 秘密基地 " 廁所裏分享小心思。
② 築造快樂家庭磁場:主動邀請孩子的好朋友來家裏做客,定期舉辦一些家庭聚會或者小派對,擴充孩子們的社交領地。
讓家庭活動也豐富起來,比如 DIY 手工、觀影、桌遊這些活動,增強孩子在家中的社交體驗,遠離僅靠 "WC 社交 " 維系友情的日子。
圖源 / 劇集《追光的日子》
③ 壓力變形記:幫助孩子掌握應對壓力的小工具,像健身球、繪畫用品、音樂設備之類的,把負面情緒轉化爲正能量。
教孩子正确的壓力管理和情緒調節方法,像冥想、運動、繪畫等,轉移他們依賴廁所排解壓力的行爲。
④ 自理達人養成計劃:學會用輕松有趣的方式引導孩子懂得按時按需如廁的重要性,也要在适當的時候給孩子講講生理衛生小知識。
告訴他們憋尿可是會讓 " 膀胱君 " 很受傷,可能會引來膀胱炎、尿道感染。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愛護自己,從健康生活習慣做起。
⑤ 社交小超人修煉手冊: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比如在自己的社區裏,約其他家長一起溜娃,鼓勵孩子們主動去交流,跟小朋友們分享。
多參加一些線下社交活動,約着朋友一起去郊遊,家長也要參與其中,告訴孩子們一些必要的社交規則。
圖源 / 劇集《匆匆那年》
⑥ 發揮榜樣的力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們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以身作則,給孩子多講講在公共場合交流時需要注意的事。
别忘了也要時不時誇贊孩子在公共場合的表現,甚至可以設立趣味挑戰任務,讓孩子覺得每一步的成長都有小獎勵等待,激發他們樂于在正規社交場合建立健康的社交關系。
作爲家長,看到 " 廁所社交 " 這一獨特甚至覺得 " 奇葩 " 的現象,我們不能簡單否定它存在的合理性,但也必須看到裏面可能存在的問題。
我們也要多多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想辦法提供一些舒适的社交環境,讓孩子們成長爲身心健康的社交小達人。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社交小宇宙,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打開那扇通向真實世界的大門,而不是被鎖在那個狹小卻似乎充滿吸引力的 " 秘密基地 " 裏。
文字 | 李戈
編輯 | 超楠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