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想看的那種劇情來了。
戰功赫赫的凱撒大帝,到了夜晚戰意又起。
此時,信使抱着一床巨大的毯子進入,說是埃及豔後克裏奧佩特拉送給他的禮物。
但接下來,劇情就往你們沒想到的地方發展。
掀起他的頭蓋來——
凱撒眼前一" 黑"。
聲明一下,Sir 并不是故意要打破大家對這段曆史绯色逸聞的美好幻想,也沒有針對種族和女性的意思。
單純隻是想展示一下,這部網飛剛出的所謂曆史 " 紀錄片 " 到底有多離譜。
埃及豔後
豆瓣 2.5(可能還會持續下降),IMDb 驚天 1.1 分,全球觀衆對它吐槽都異常洶湧,且對網飛非常失望。
不僅僅是接受不了讓黑人演員扮演埃及豔後,還有它明目張膽對别國曆史的篡改,各種錯漏、面目全非。
△ 王冠上的錯誤:埃及豔後所處的托勒密時期沒有雙蛇标
《埃及豔後》預告片播出後,還遭到了許多來自希臘和埃及網民的聯署抗議,目前聯署已經征集了約 7 萬個簽名。但該聯署 15 日卻被平台突然删除。
這幾年,歐美娛已經不是當初的歐美娛了,而是歐美娛(已黑化)。
歐美影視劇的 " 黑化 " 現象并不少見,但是,你演一條魚咱就不說啥了,直接把人家老祖宗一杆子打成黑人,誰能樂意?
諸多曆史考證的内容,網絡已有很多,Sir 暫且不提。
大家退後,Sir 先沖了,看看它到底講了個啥?
勇者如我帶着旺盛的好奇心細細品味這部驚天糞作,并把它抽絲剝繭忍痛品評了一番。
我的評價是,這個塑造,不如二次元的 " 埃及豔後 "。
真可怕,原來 " 黑化 " 隻是它諸多臭毛病中較爲顯眼的一小點。
以下,就請大家跟上 Sir 吐槽的步伐,一起體會這部 " 創世紀評分 " 作品的 " 力量感 "。
爲了安慰工傷的 Sir,你們點個在看好不好 ~
△ 先放上開頭同一場面的 " 玉婆 " 安慰一下大家受創的心靈
01
蘇
抱着看一部正經紀錄片的期待去試毒,結果呈上來的是一盤劣質瑪麗蘇,還是放在後廚漚了三年的那種。
我笑歐美制片少見。
你拍别的也就罷了,這種瑪麗蘇大女主劇情,放在咱内娛看,隻能說是小學生水平。
看這片頭的快剪鏡頭、看看這麽 " 典 " 的文案、看這自信昂頭,我腦海中已經給這段旁白配上了芒果預告的大叔聲線。
好想狂搖一通這位導演:快醒醒,别再抓馬了!擡頭看看你這是紀錄片啊!
你拍的是克裏奧佩特拉,不是娔粴嶴珮特菈。
爲啥要給她堆砌這麽多 " 蘇 " 設?
小小年紀便是語言大師,博聞強識,17 歲成爲法老,尊傳統,愛人民。
△ 少女時期的埃及豔後,這個發型給我一種楊丞琳的既視感。實際上,埃及法老當時都是剃光頭戴假發的,爲了清潔
丈夫短視、殺了當時與凱撒敵對的龐培,流亡途中,她輕呵一聲:" 凱撒不會原諒他,他不知道什麽是羅馬的尊嚴 ",果真如此。
當然,埃及豔後作爲攪動曆史風雲的政治人物,本就聰慧。
但是這種和凱撒強行 " 心有靈犀 " 的塑造,是不是太言情了一點?
更别提聲音、畫面的過度誇張類型化。
少女時代的克裏奧佩特拉正讀着書呢,背景一聲 " 哐 ",音樂響起,一步一混響,仿佛是老天在告訴她:
你爹死了,你這個大女主該上台了。
一條大道,被她踩成細路,唯我獨尊,絕對主角,直接給這部所謂的 " 紀錄片 " 定了調。
還有卡通片式的正反派刻畫。
作爲政敵的弟弟、妹妹、大臣,臉上各自寫着 " 蠢 "" 茶 "" 陰 "。
給他們的鏡頭全都是待在漆黑的栅欄裏,而女主扶着凱撒走在豔陽下。
就擺明了說,和大女主敵對的都是 " 陰溝裏的老鼠 "。
前面鋪墊了那麽多克裏奧佩特拉喜愛知識、擁有政治遠見。
結果,羅馬和埃及的戰争起因還是我們内娛 er 看了一百遍的 " 當衆搶女人 "。
這種小兒科的争寵嘴炮,爲什麽會在紀錄片裏出現啊???
而全劇看下來,埃及豔後的政治手段還是依附各位男性君王,以生育爲籌碼,借力鏟除異己。
我理解,主創想要塑造一個有魅力、有力量的大女主,但是手法爲什麽非得是編造、拉踩和依附?
創造出一個 " 瑪麗蘇 " 神格,難道就能順理成章成爲新一代的文化偶像嗎?
用誇張的類型化技巧、而且是爛俗網劇般的類型化視聽來整曆史紀錄片,那麽 " 記錄 " 也不再是 " 記錄 "。
而是又臭又長、被劃滿應誦 " 主題點 " 的歐美政治正确大綱。
02
假
其實,這部片塑造人物的出發點是好的。
想給曆史上被冠以 " 風流美豔 " 名号的女性提供新的公正視角,增強女性人物在曆史上的力量感。
但是其心不誠。
意圖過于明顯,成效十分蒼白。
這部片子大部分時候将 " 男性 / 女性 " 與 " 正派 / 反派 " 粗糙對位。
剛繼位的克裏奧佩特拉身邊有兩個智囊侍女,那麽弟弟方就自然形成了男性的反派同盟。
埃及豔後與凱撒交好之後,有一段宴會舌戰羅馬智者的戲份,又将這種 " 男性 / 女性 " 的對位等同于 " 羅馬 / 埃及 "。
而這部片對埃及的塑造(或者說是用想象力進行霸占),是黑人主導、擁護傳統、且男女平等的。
而這部片在對女性去污名化這方面也很雙标。
既然打着女性平權的旗号,爲什麽一方面把克裏奧佩特拉塑造成光輝政治家,另一面又把與之争奪皇權的妹妹塑造成一個腳底一滑 " 搶男人 " 的心機女?
真正的女性主義作品,是不該有這麽幼稚的雌競戲份的呀。
片中的确加了一些舊式人物傳記中鮮少刻畫的古代女性生育的痛苦,強調女性被忽視的最大付出,這本沒錯。
但是片中又用這樣的台詞,将女性的身體工具化:
△ 這裏指的可不是克裏奧佩特拉,而是她肚子裏那個
這種 "假平權,真強權" 在塑造克裏奧佩特拉感情線的時候又露了餡。
片中埃及豔後和凱撒之間,那叫一個靈魂伴侶、并駕齊驅。
用通俗的話來說,這叫 " 強強 CP"。
開頭那一小段 " 心有靈犀 " 就是在講二位緣分天注定。
片中也不止一次說,豔後對凱撒的欣賞在于 " 他有長袖善舞的政治手腕 "。
兩人的床戲也有蕩氣回腸的歌曲配樂。
還有學者解說:
就差說:這倆世界之王搞西皮給你看了,還不跪舔嗎?
而實際曆史上,與克裏奧佩特拉有更多情感糾纏的君王,馬克安東尼,在這部就被狠狠拉踩了。
擁有酒神精神的安東尼曆史功績的确不如凱撒,但是和埃及豔後擁有三個孩子、同戰共死的卻是他。
這段感情線也是其他埃及豔後相關作品重點刻畫的。
這部反其道而行之,給了安東尼 " 渣男 "" 懦弱 " 的人設。
戰争後期,是克裏奧佩特拉親自過來鼓舞軍心,才讓安東尼拾起勇氣對抗屋大維。
這部片中,慕強遠大于真情。
踩着小爹舔大爹,才是真正的叙事策略。
結尾,在多次強調了克裏奧佩特拉對國忠貞、品性高潔之後,她洗了一次澡。
這也是唯一一個片中涉及到女性身體凝視的鏡頭。
然後服毒自殺,而非傳聞中用毒蛇。
片中,克裏奧佩特拉徹底和 " 蛇蠍 " 解綁。
人物是幹淨了,但是她比紙片還要脆。
03
舔
片中,克裏奧佩特拉在臨終前強調要保衛國家的自主權:
" 讓托勒密帝國綿延,埃及不要成爲羅馬的一個行省。"
結尾更是明晃晃打出這部片旨在塑造一個 " 非洲女王 ",激發 " 女性共鳴 "。
制作方想給美國黑人塑造一個女神形象、确立文化自信。
但是爲了過度的 " 正确 ",忽視了真實,甚至任意塗抹别國的曆史。
也不是沒有想辦法遮掩他們的 " 曆史發明 "。
片頭學者道:
???
咋說,有種想扯遮羞布,但是缺絲兒露線兒隻能瞎蓋一氣的擺爛。
片中想要喚回的,是一個與真實大相徑庭的 " 黑化埃及 "。
想要成爲的,是羅馬帝國強權的附庸。
這裏的埃及豔後的确沒有那麽信任男人,她信任的是父,懷揣着綿延托勒密家族的意志。
所以在這樣的父之強力意志下,欲望和野心是需要讴歌的,殺戮是需要褒贊的。
縱使四百年前,莎士比亞已經在《裘力斯 · 恺撒》中就凱撒被刺事件,探讨着獨裁與民主、情與理的矛盾,并采取了客觀視角。
四百年後的今天,仍有這樣的紀錄片,在刺殺事件中将所有的光明立場都放在了凱撒的身上。
如何更真誠地拍攝一部君王紀錄片?
首先,要把 ta 當個 " 人 ",而不是過度 " 神 " 格化。
有明有暗," 人 " 才會立體。
BBC 紀錄片拍攝對普魯士有重要功績的腓特烈大帝,用的卻是一件舊外套。
這是種自我消弭,拒絕被當作個體的人來看待。因爲在成長過程中,他被嚴厲禁止成爲自己想要成爲的人,他情願披上這件毫無特色、隻有符号意義的外套。
一個獻祭者,因爲這一點性格的縫隙,變得更加立體光輝。
而原本複雜的克裏奧佩特拉。
卻在一堆過曝的明燈直射中,變得愈發模糊不清。
六十年前,好萊塢電影工業光芒萬丈、極盡奢華。
飾演埃及豔後的伊麗莎白 · 泰勒扮成女神,從獅身人面塑像上走下,展示着自己的财力、權力與霸道。
背後是美國電影商業化強力的鮮花着錦、烈火烹油。
六十年後,這股霸權中的一支從商業蔓向文化領域。
打着政治正确的旗号,不惜搶奪、篡改他國的曆史以争奪自己在西方話語中的一席之地。
而無論被後人附上怎樣的頭冠、服飾、甚至膚色。
真實的克裏奧佩特拉始終經曆着時間河流的沖刷。
沉默不語。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就是塗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