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講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不過,對于形勢發展不斷加速、水平不斷提高的造車新勢力來說,則應該是 " 三年河東,三年河西 "。
如今的天際汽車恰恰印證了這句話。三年前其首款産品天際 ME7 上市時,喊出的 " 一切憑實力說話 " 的口号仿佛還在耳邊回響,但事實上,進入 2023 年以來,天際汽車已經走到了生死邊緣,高管逃離、工廠停産,眼下又遭供應商催債起訴。
日前,東安動力發布公告稱,已于 2023 年 3 月 14 日向哈爾濱市平房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令天際汽車向公司支付貨款 1611.23 萬元并承擔遲延付款的利息。目前,案件尚在一審審理階段。
顯然,此事對天際汽車目前的處境而言,無異于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變得雪上加霜。不過在外界看來,天際汽車被供應商催債或許是早晚的事情,後續肯定還不止東安動力一家。實際上,從今年 4 月初被曝出工廠停工停産、員工工資将按最低标準發放後,天際汽車的處境便不容樂觀。
" 遲到者 " 的無奈
豪華高管陣容卻一路掉隊
Part One
其實在品牌層面,天際汽車絕非 " 遲到者 ",反而是國内最早的一批造車新勢力,前身爲樂視旗下汽車品牌電咖汽車,2015 年便已經成立。2018 年,電咖汽車發布 " 天際汽車品牌 ",正式轉入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賽道,并在同年就帶來了量産度達到 99% 的 ME7 原型車,而彼時的 " 蔚小理 " 中也隻有蔚來一家推出了 ES8。
除此之外,相比于其他造車新勢力,天際汽車還有着令人的羨慕的自建工廠和豪華的管理團隊。董事長、CEO 張海亮曾是上汽集團最年輕的副總裁;董事、CMO 向東平曾在上汽大衆、沃爾沃中國主管銷售工作;董事、CTO 牛勝福是前上汽大衆技術中心執行總裁,包括其餘核心管理團隊人員,幾乎清一色地擁有傳統汽車大廠背景。
正因如此,将天際汽車看作是黑馬的業内人士在當時不在少數,前景本來一片大好。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懂汽車、會造車的團隊,卻直到 2020 年 9 月才完成了首款産品天際 ME7 的真正落地,比同行們慢了不止一拍。要知道,2020 年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已經接近 15 萬輛的規模,而姗姗來遲的天際 ME7 作爲一款沒品牌知名度,産品和服務方面也沒有太多創新亮點的新品,卻給出了和特斯拉接近的定價,最終自然也沒有獲得市場的認可。
盡管之後天際汽車放下身段,推出了 15 萬價格區間的 ME5,并試圖以增程的方式複制理想 ONE 的成功。但已經被瓜分掉的市場再想搶回來可不容易,沒有故事、缺少爆點的天際 ME5 依然隻能是同級細分市場的邊緣車型,更讓天際汽車的高端化品牌形象淪爲笑談。
數據顯示,2021、2022 年天際汽車的銷量分别隻有 1778 輛和 5321 輛,這一數字不僅在造車新勢力中處于隊尾位置,甚至還不足 " 蔚小理 " 的單月銷量。
拖欠費用已不是第一次
天際汽車還能挺多久
Part Two
就這樣,在産品失利、銷量慘淡的前提下,再加上過去三年持續的疫情影響,天際汽車的資金問題也越發嚴重。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天際汽車自成立以來共累計融資 9 次,總融資額超過 100 億元,其中對外公開的最大一筆融資是 2020 年 10 月獲得地方政府産業引導基金和大型國有銀行,融資額超 50 億元。
但同樣在這一年,天際汽車内部管理層也出現大幅變動,董事、CMO 向東平,分管公關傳播、數字營銷副總裁趙煥和分管銷售的副總裁楊彥儒等人先後出走。同時還有媒體曝出,天際汽車拖欠供應商、廣告代理及公關活動公司費用超 3000 萬元。
而在資金緊張和人事動蕩的情況下,天際汽車也想過 " 出海 " 自救。在去年末,天際汽車官宣與沙特本土企業 Sumou Holding 達成合作,雙方共同投資約 5 億美元成立合資公司,并設立新能源汽車生産制造和研發基地,年産約 10 萬台新能源車。
但事實并未按照理想的走向發展,僅過去不到半年時間,天際汽車就傳出了長沙工廠停工停産、拖欠員工薪資的消息。據一品君了解,天際汽車目前在長沙、紹興、南甯、青島共有 4 家工廠,但南甯和青島工廠至今并未實質性投入生産,紹興工廠也基本處于停産狀态,而随着長沙工廠的停工停産,也意味着天際汽車的生産線将徹底陷入停擺狀态。
緊接着,本月初天際汽車 ( 長沙 ) 集團有限公司又新增兩條股權凍結信息,被凍結股權數額合計約 2663.6 萬元。如果再加上如今東安動力的催債起訴,顯然天際汽車已經陷入到了不結清欠款供應商就不會再供貨,沒有供應商供貨就無法生産,不生産就不能賣車,賣不出去車就賺不到錢,沒有錢就更結不了欠款的惡性循環當中。
當然,随之引發的還有經銷商退網、用戶投訴等一系列問題。據一品君了解到的信息,目前北京地區已經沒有天際汽車的銷售門店了,能查詢到的隻剩下四個售後服務點,而當一品君緻電其中一家售後門店時,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很多配件都處于無貨狀态,甚至一些服務也已經關停。
顯然,當一家車企給用戶最基本權益都無法保障的時候,結局便可想而知,留給天際汽車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
寫在最後:
誠然,新能源是當下汽車産業中最火熱的賽道,時至今日仍然不斷有新的玩家加入,這其中不隻有亟待轉型的傳統車企,更有虎視眈眈的互聯網跨界巨頭以及海外造車新勢力。
然而,盡管新能源車市正一路高歌猛進,卻并不意味着身處其中的品牌都能趁勢向上。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就曾表示,今年複雜的市場情況,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一些銷量規模小、資金鏈緊張的弱勢品牌淘汰。
其實除了天際汽車之外,像威馬、愛馳、恒馳、拜騰等二三線造車新勢力都正處于四面楚歌狀态當中,甚至有些已經黯然離場。正如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說的那樣,汽車行業的淘汰賽才剛剛開始,不設法突圍就隻能原地等死,而對于已然 " 大廈将傾 " 的天際汽車來講,如何體面的離開或許才是當下最應該考慮的事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