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封鎖這個大家已經看膩了的話題上,美國的騷操作又來了。
不過這次和以往不同,屬于純樂子。
就在昨天,有一幫國會議員開始向美國商務部施加壓力,希望限制中美企業之間在 RISC-V 芯片架構上的合作。
看完這個消息我直接笑到停不下來,這幫國會議員真的是光屁股推磨,轉着圈的丢人。
别的說什麽我都信,但是限制 RISC-V ?
那你還不如信我是秦始皇。。。
接下來我們就給大家盤盤,爲什麽說 " 限制 RISC-V" 的想法很奇葩,如果限制成真,又會有什麽影響。
不過要想把這事講清楚,我們得先花一點點篇幅,簡單講講 RISC-V 。
假如大家在 2019 年左右的時候非常關注科技新聞,那麽應該被 RISC-V 這個詞刷過屏。
大家應該知道,電腦上的 x86 、移動設備上的 ARM ,可以并稱 " 世界兩大指令集架構 " 。
前者出自英特爾,并且授權給了 AMD ,是個人電腦、筆記本能夠運行的基礎。
後者被蘋果、高通、聯發科、華爲海思廣泛采用,世界上 99% 以上的智能手機,目前都在使用基于 ARM 架構和指令集的移動處理器。
但如果硬要湊出 " 三大架構 " ,那除了這次的主角—— RISC-V 以外,還真沒有其他選項了。
它是一個由伯克利教授 Krste Asanovi ć 在 2010 年搞出來的新架構,是目前地球上的 " 第三大架構 " ——盡管這個第三的水分有點兒大:
手機等移動設備目前還是 ARM 的天下,沒有 RISC-V 什麽事。
電腦上蘋果用 ARM , Windows 用 x86 ,也沒 RISC-V 什麽事。
目前 RISC-V 初步啃下了一些服務器市場,但是根據統計,在服務器市場, x86 吃掉了 92.6% 的市場份額, ARM 吃掉了 7.1% 。
而 RISC-V 的市占率則是。。。不到 0.3%
但這并不妨礙 RISC-V 赢麻了,收獲全球贊譽。
原因在于 RISC-V 所堅持的專利模式。
它和谷歌的安卓系統一樣,是免費開放給所有人修改和使用的。
你想怎麽用就怎麽用,想怎麽改就怎麽改,完全不用交一分錢。
差評君注:稍微解釋一個可能存在的誤解,之前有過新聞說谷歌禁止華爲使用安卓,這個表述不太對。其實谷歌禁止的是安卓系統當中的 " 谷歌服務 " ,因爲 " 谷歌服務 " 是谷歌的私有财産。開源的安卓系統本身( AOSP )從來沒有過禁止使用的說法,目前鴻蒙 4.0 系統中的安卓兼容層已經同步更新至了最新的安卓 13 。
而且假如你對 RISC-V 的架構做了一些新的魔改,這部分的知識産權也屬于你。
是不是感覺很不可思議?
以前的 x86 和 ARM 架構,它們的知識産權控制在少數巨頭手裏。
x86 本身就是英特爾研發給自己用的,後來因爲某些原因才授權給了 AMD 。
讓它免費?還不如讓英特爾倒閉。
而 ARM 作爲一家商業公司,每年十幾億的架構授權費幾乎是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
近兩年爲了提高授權,還和高通鬧上了法庭,很不體面。
但 RISC-V 卻恰好相反。
根據 RISC-V 使用的 BSD 許可證,任何人在使用、修改、重新發布相關技術資料的時候,都不需要獲得 RISC-V 基金會的許可。
而且,你不但能免費用 RISC-V 基金會提供的基礎 RISC-V 架構設計,它還有一個龐大的開源社區。
别人設計好的芯片,隻要主動上傳到了 RISC-V 社區裏,你也能免費用!
正是這個完全開放,不受限制的特性,讓 RISC-V 越來越受青睐。
可能有小夥伴會好奇了:RISC-V 這麽搞,他怎麽賺錢?
以往搞芯片多貴啊,他們這是做慈善呢?
恰恰相反, RISC-V 選擇 " 開源模式 " ,就是爲了賺錢。
是這麽一回事:
最近這十年,大家對高性能自定義芯片的需求越來越高——就連搞短視頻的公司,爲了讓大家更爽的看短視頻,都得研發芯片。
相比市面上的通用處理器,這些定制芯片能更快更節能的完成工作,甚至采購芯片的成本都能降低。
這些剛起步的自研芯片要是選擇了 ARM 架構作爲基礎,還沒流片就得先給 ARM 交一筆過路費。
要是不選擇 ARM ,而是選擇其他諸如 MIPS 等等的 " 上古架構 " ,又沒法滿足性能上的需求。
" 不用交錢 " 的 RISC-V ,正好切中了這些 " 新互聯網廠商 " 的痛點:
1 、起步成本低;2 、社區資源豐富;3 、魔改之後的成果還能變成自己的私有産物。
這個套路是不是聽着很耳熟——當年的谷歌安卓不就是這麽起來的嘛。依靠開源,很快聚攏起了非常多的廠商加入。
而且,雖然 RISC-V 本身不盈利,但是 RISC-V 架構的創始人自己開了家公司,給其他廠商提供 " 咨詢服務 " ,幫着别人設計 RISC-V 芯片。
小日子也算是過得風生水起。
截至目前,包括華爲海思、阿裏平頭哥,高通等等上百家廠商都推出了使用 RISC-V 架構的處理器。
谷歌也在今年宣布, Android 将把 RISC-V 放到與 ARM 相同的地位上。
OK ,講到這裏,我們基本上就把 RISC-V 是個什麽東西給盤清楚了。
而看到這裏的大家,想必也已經琢磨明白,爲什麽美國議員嚷嚷着限制 RISC-V 完全不現實了。
首先,它是開源的,除非未來的 RISC-V 基金會宣布閉源、設計保密,否則制裁無從談起。
然而 RISC-V 會轉向閉源嗎。。。
别逗了,他們創始人聽說可能會被制裁風波影響之後,馬上把基金會從美國遷走了。
目前 RISC-V 基金會位于瑞士,自古以來的中立地帶。。。
其次,假如 RISC-V 真的宣布閉源了,影響也不大。
打個比方, ARM 也限制華爲使用他們的設計了,但是完全不影響麒麟 9000s 的發布,因爲華爲基于對之前公版設計的理解,自研出了新的鲲鵬架構。
全球首個手機端超線程的處理器,你們受得了嗎?
而且不同于 ARM 拿公版架構限制華爲,公版 RISC-V 架構對廠商們的限制更少。
因爲就和早期的開源安卓一樣,RISC-V 目前也正在經曆着嚴重的生态割裂。
簡單來說就是, RISC-V 基金會本身提供的架構過于毛坯,每家廠商爲了拿過來用,都不得不往原本的 RISC-V 架構上加上點兒自己的東西。
換句話說,雖然都是基于 RISC-V 設計的芯片,但在具體應用的時候早就變成了 " 高通 RISC-V" 、 " 阿裏 RISC-V" 等等。。。
"RISC-V 兼容 " 商标
假如放在 " 社區互惠共利 " 的語境下,這樣的割裂非常不好——各家做出來的成果很難共享,最後演變成了重複造輪子。
但要是在貿易制裁的語境下——兄弟,我壓根就沒用你的東西,你拿什麽制裁我?
拿勇氣嗎。。。
不過。。。雖然前兩個方向的制裁都不是很現實,但美國确實有一個方向的制裁是可以考慮的,這其實也是美國當年給華爲用過的最終技:
不從芯片設計下手,從制造端下手, " 禁止擁有美國技術的光刻機,生産中國公司的 RISC-V 芯片 " 。
但是。。。怎麽說呢。
美國已經對華爲下過這種狠手了,爲什麽 Mate 60 Pro 還在賣呢 ~
總的來說,這次 " 限制 RISC-V" 的風波對于我們來說唯一造成的殺傷力,就是肚子笑的有點兒疼。。。
這些議員可能心裏也清楚是個怎麽回事,大概率也是搞個大新聞,做個姿态,拉拉選票。
順便惡心人而已。
不過換個思路講,美議員們居然已經開始試着拿開源架構整活了。。。那沒活不如咬個打火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