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召開 3 月 " 兩會 " 了,老百姓關心的大事都可能在會上有一個說法。比如,2023 年 1 月 -2 月,各地兩會傳來的社保利好消息,機關事業退休人員和企業退休人員上漲養老金大局已定!1.6 億農村老人雙眼含淚,期盼調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标準,能多漲一點養老金呀!
2023 年 1 月 13 日,江西鷹市社保發布的一則公告,一石激起千層浪。從該公告可以看出,四類群體的養老待遇差距。用肉眼一眼就能心算出來:機關事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是農民基礎養老金的 50 倍左右。其實,參與城鄉居民(含農民)養老金全國平均水平也隻有 188 元 / 月。
【一】四類退休人員群體的養老待遇差别。
很多人并不知道,四類退休人員群體的待遇有着天壤之别,既有曆史原因,也有客觀因素,國家正在努力解決,逐步解決養老金水平差距過大等問題,強化均衡性,推進共同富裕。
以前,機關事業人員的退休金和企業人員、城鄉居民都不一樣,走的是雙軌制,自己不繳社保,退休金由财政資金供養,退休金水平都比較高。而财政經費是由企業人員和農民創造的價值轉化,歸根到底,機關事業人員也是有企業人員和農民 " 供養 " 的。
企業人員走的是多繳多得的養老保險的市場機制,單位繳 20%,進入社會統籌賬戶;個人繳 8%,進入個人賬戶。其實,單位繳納的 20% 也是員工的錢,招聘時已經包含在薪酬福利包裡了。從本質上講,企業退休人員是自己供養自己。
農民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屬于自己給自己養老,不同于機關事業人員養老保險和企業人員養老保險。購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檔次從最低 200 元或 300 元到最高幾千元,個别省市甚至達到萬元。然後根據繳費檔次,進去不同檔次的養老金,實事求是地講,廣大農民的養老金多數在 100 元左右。
【二】農民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合适嗎?
2023 年度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即将開始了。很多地區都開始上調繳費标準和補貼标準。廣大農民非常關心一件事:根據 2023 年上調參保标準的情況,聽說一次性補繳 3.9 萬元以後每月可發 1000 元的養老金,這個分析靠譜嗎?
以前,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保險都可以一次性補繳,但是,現在企業養老保險已經不容許一次性補繳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建立時間比較短,家底比較薄,所以,截止到目前,農民還能一次性補繳。隻是對于很多農民來說,不知道一次性補繳合适不合适?
首先需要說明,一次性補繳 3.9 萬元,且補繳 15 年的話,不能享受補貼。3.9 萬 /15 年 =2600 元 / 年,等于每年繳納 2600 元。那麼,一次性補繳之後,能夠領取多少養老金呢?
我們都知道:城鄉居民(含農民)的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 + 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 當地的固定标準,不是全國統一标準,各地之間差異性很大。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标準高,達到幾百元,最高是 1300 元。大多數地方的标準為 100-200 元。我們假設去中間值 150 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 = 個人賬戶餘額 /139 個月。
補繳 3.9 萬元以後領取的養老金 =3.9 萬元 /139 個月 =281 元 +150 元 =431 元。
所以,一次性補繳 3.9 萬元之後,領取的養老金是 431 元,遠遠達不到 1000 元的标準。
【三】三類人員太心酸。
第一類是自己購買低檔次養老保險,享受一點政府補貼,月養老金隻有 100 元左右的農民老人,他們在鄉下生活得很讓人心疼。
第二類是到城市打工的農民工,沒有單位為他們繳社保,他們自己也舍不得買社保。在工地上打工到六七十歲,身體累垮了,回鄉也沒人養老。
第三類是沒有買社保,想一次性補繳,自己沒有錢,兒女也不給錢的老人,他們的晚年非常凄涼。
PS:多多轉發,讓有關部門看到,共同呼籲政策更加溫暖。
各位老鐵:請關注一個小号,防止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