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的風潮已經刮了近一年,但如何變現并持續盈利,仍然是一個難題。
對于率先引領了 AI 發展的 OpenAI 而言,這家公司的發展仍在繼續,ChatGPT 獲得的收入仍在持續增長,但最新數據顯示,其增速停滞的苗頭已經開始顯現。
而對于資助了 OpenAI、試圖将其技術結合在自家軟件上的微軟而言,越來越多的客戶并未帶來相應的規模經濟,反而不斷增加了成本,導緻用戶越多,虧得越多。
爲了使收入匹配投入的成本,矽谷巨頭們隻能嘗試爲 AI 功能向用戶收取更高的增值費用,但這也已經引起了用戶的不滿。
AI 雖然給用戶帶來了新奇的體驗,但仍未足以使其成爲用戶的 " 必需品 "。
紅杉資本表示,目前生成式 AI 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找到用例或需求,而是無法向用戶證明其價值。
一些觀點認爲,随着投資者和用戶的熱情褪去,明年,生成式 AI 領域可能會出現一批淘汰者。
ChatGPT:流量下滑 收入停滞
據市場情報公司 Appfigures,在剛剛過去的 9 月,ChatGPT 全球 iOS 和安卓應用程序的下載量達到了創紀錄的 1560 萬次,總收入達到 458 萬美元,但這一增長已經開始放緩。
爲了獲得 ChatGPT 更多的 " 特權 "(更快的響應,高峰期優先訪問以及新功能的優先使用),用戶需要每月向 OpenAI 付費 19.99 美元——這筆不小的支出爲後者在 7、8 月帶來了 274 萬美元和 381 萬美元的收入,對應着 31% 和 39% 的增長率,但 9 月這一數據僅爲 20%。
考慮到蘋果和谷歌的應用商店還将對 ChatGPT 的收入進行抽成,有媒體估計,9 月份 ChatGPT 的淨收入僅有約 320 萬美元。
作爲對比,今年 8 月《王者榮耀》在全球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的收入爲 2.38 億美元。
收入增長放緩可能是 ChatGPT 接近飽和的第一個迹象。另外,盡管安裝量創下紀錄,但 ChatGPT 的流量已經在過去的三個月裏連續下降。
一些說法認爲流量下降與校園假期有關,但顯然,9 月的開學卻仍未給 ChatGPT 帶來強勁的增長。
微軟:客戶越多,虧損越大
不過,ChatGPT 所面臨的隻是增長放緩,對于另一些 AI 應用,尤其是大語言模型來說,别說盈利,何時結束虧損都是一個問題。
微軟的 AI 編程助手 Github Copilot 每月收費爲 10 美元 / 人,但有報道稱,這一功能爲每個用戶每月虧損超過 20 美元(一些用戶造成的損失甚至超過 80 美元 / 月)。
也就是說,Github Copilot 每收入 10 美元,就會倒賠 20 美元。
虧損的根源來自開發和運營人工智能模型的高昂成本。與常規軟件開發和運營,用戶越多成本越低的規模經濟不同,人工智能模型可能需要對用戶的每個需求進行密集的新計算。
這意味着,使用産品的客戶越多,基礎設施費用就越高,導緻那些爲人工智能收取固定費用的公司面臨更高的虧損。
正因越來越高的成本壓力,矽谷巨頭們正計劃爲下一次 AI 升級收取更高的費用。
比如,微軟爲嵌入了 GPT 4 的 Copilot 收取 13 美元基礎月費之外的額外 30 美元;谷歌也計劃爲其辦公軟件所新增的 AI 助手收取額外 30 美元費用。
根據微軟的宣傳,Copilot 能夠幫助用戶撰寫電子郵件、創建 PowerPoint 演示文稿和構建 Excel 電子表格。但對于這一功能是否值得如此高昂的售價,又或者說,将擁有巨大潛力的人工智能用于這一領域是否适當,仍是一些被讨論的問題。正如有媒體總結道:
用它(人工智能)來總結電子郵件,就像讓蘭博基尼送披薩一樣。
價值不明
正如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AI 闆塊進一步上行的動能已經不足。
紅杉資本在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第二章》中指出,無論是首月用戶留存率,還是目前用戶的日常使用情況,相比其他的産品,大模型爲代表的生成式 AI 使用情況都不容樂觀。
相比普通産品最高 85% 的留存和日 / 月活,用戶體驗過生成式 AI 産品後還願意繼續用、或是每天打開的比率都非常低,隻有 56% 和 41%:
Nature 在一項 1600 名科學家的調查中也發現,那些在研究中使用 AI 的科學家中,認爲 AI 工具現在已是 " 必需品 " 的人隻占 4%。
簡而言之,生成式 AI 最大的問題不是找到用例、需求,而是無法證明價值。
指數風投(Index Ventures)合夥人 Mark Goldberg 表示,商業人工智能應用的出現曾經被寄予 " 光速實現 " 的樂觀預期,但現在 " 出現了一種淺層次的幻滅感 ":
ChatGPT 的初始用戶增長激增,導緻投資者高估了消費者将使用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工具的速度。
投資者在這些産品尚未擁有客戶或收入之前便急于支持正在建設這些産品的初創公司,這引發了對市場可能過熱的擔憂。
AI 模型開發公司 Writer 的首席執行官 May Habib 表示,不斷上升的估值反映了人們對人工智能前景的熱情,但高管們很快就會更仔細地審視這些成本:
我認爲,明年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融資基金消失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