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Introduction
央企整合應戰比亞迪。
作者丨楊 晶
責編丨楊 晶
編輯丨何增榮
短短 10 來天時間,關于東風與長安的整合,已經從剛開始的撲朔迷離,逐漸在所有人的視野中變得清晰起來。如果說 2 月 9 日的幾則公告讓業内充滿遐想,那麽如今的一則消息,讓東風與長安的整合軌迹浮出水面。
據知情人士透露,兵工及兵裝合并後,将爲汽車闆塊設立全新的母公司,新母公司目前有三個備選名字,但排在第一傾向的是中國南方汽車集團,新集團下屬東風、長安兩家車企。
總部不會設在北京,可能是重慶和武漢二選一。據傳,重慶武漢兩地正在博弈争取總部落戶。
按照車企合并慣例,東風、長安品牌可能會繼續保留,但在财務、技術研發、零部件采購方面将實現協同發展。
事實上,東風公司與長安汽車作爲中國四大汽車集團中的兩家重要企業,其整合事宜一直備受矚目。這兩家企業不僅擁有深厚的曆史底蘊和強大的技術實力,更在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中占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就在幾天前,原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周治平調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兵裝集團)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這一人事變動,一度被認爲是東風與長安兩大汽車央企整合戰略的具體體現。
實際上,周治平作爲在汽車領域擁有豐富管理經驗和深厚行業背景的 " 汽車老兵 ",其職業生涯軌迹與東風、長安兩大汽車央企緊密相連。周治平在長安汽車和兵裝集團的工作經曆,使他深谙長安的文化與運作機制;而在東風公司的工作期間,他又對東風的業務有了深入的了解。
如今,他帶着這份雙重經驗回歸兵裝集團,無疑将爲東風與長安的整合帶來更加務實的推動力和更加清晰的戰略視野。綜合來看,周治平無疑是整合東風與長安兩家車企,形成更好協同效應的最好操盤手。

此外,随後就有消息傳出,現任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原本因年齡問題會在今年榮退。然而多方信息稱,朱華榮已經與長安汽車續簽合同,繼續擔任長安汽車董事長一職。此舉也被業内認爲,或爲東風和長安重組做好充分準備。
因此,當有關兩家企業整合的消息傳出時,立即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讨論。人們紛紛猜測整合後的新企業将以何種面貌出現,又将對中國汽車産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從外資獨資到民企再到央企
2024 年 2 月 9 日,東風公司子公司與長安汽車确實相繼發布公告,表示它們的間接控股股東正與其他中央管理的國有企業進行重組計劃。這一公告引發了行業的廣泛猜測和讨論,但并未明确說明整合的具體形式和名稱。
需要指出的是,企業的整合與重組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協調和戰略規劃。因此,關于東風與長安整合的具體進展和結果,還需等待官方消息的進一步确認。

綜合業内的共識,東風公司與長安汽車的整合,是汽車行業 " 大整合 " 時代背景下的必然選擇。
東風公司和長安汽車作爲中國汽車工業的 " 國家隊 ",擁有雄厚的實力和豐富的資源。東風公司在商用車領域具有領先優勢,長安汽車則在乘用車領域表現突出。兩家企業整合後,可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優勢互補,形成合力。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争和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汽車企業需要通過整合來提升規模效應、增強競争力。東風與長安作爲國内汽車行業的佼佼者,其整合不僅有助于提升雙方在技術研發、生産制造、市場營銷等方面的能力,更将推動中國汽車産業向更高水平邁進。
在中國汽車産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市場競争格局日益激烈。民營巨頭比亞迪憑借其在新能源領域的卓越表現,已經成爲全球銷量第一的新能源車企,而外資 " 大佬 " 特斯拉則以其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能力,在中國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
面對這樣的競争态勢,作爲央企車企的代表,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的整合,無疑成爲了 2025 年的當務之急。

實際上,中國汽車市場已進入存量競争階段,新能源轉型加速,傳統車企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巨大壓力。比亞迪和特斯拉的成功,不僅在于其産品的技術創新和市場認可度,更在于其背後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品牌影響力。
換種說法,比亞迪等民營車企的崛起,打破了傳統汽車産業的格局。它們機制靈活,創新意識強,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先發優勢。特斯拉等外資車企則憑借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實力,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
相比之下,央企車企在體制機制、創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勢,面臨着市場份額被擠壓、盈利能力下降等嚴峻挑戰。
對于央企車企而言,如何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争力,成爲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速度決定勝負
實際上,要回答東風與長安的整合問題,還需要回答另外一個問題:爲什麽相關方面會加速推動整合步伐。
原因就在于,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已從 " 合資紅利期 " 轉向 " 自主品牌淘汰賽 ",國有車企在新能源轉型上滞後于民企。國資委推動央企專業化整合,旨在通過資源集中突破核心技術瓶頸,避免重複投資和資源浪費,提高生産效率和研發能力,改變國有車企 " 大而不強 " 的現狀。

回顧 2024 年,東風公司和長安汽車分别實現了 248 萬輛和 268 萬輛的銷量,兩者相加已超過 500 萬輛大關。整合後,新集團将輕松超越比亞迪,成爲中國最大、全球第五的汽車集團。
這一變化不僅标志着中國汽車産業集中度的顯著提升,更将極大增強中國汽車品牌的國際競争力。在全球汽車市場中,中國車企的聲音将更加響亮,影響力也将進一步擴大。
新集團将彙聚東風公司與長安汽車在研發、生産、銷售等各方面的優勢資源,形成更強大的研發實力、更完善的産業鏈布局和更豐富的産品線。這将爲攻克關鍵技術、加快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2025 年,中國汽車産業站在了發展的關鍵節點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機遇。這一年,政策助力與市場變革的雙重驅動下,中國汽車産業正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政策層面,政府持續釋放利好信号,加力擴圍實施 " 兩新 " 政策,即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和推動老舊汽車報廢更新。這不僅爲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了強勁動力,也推動了汽車消費市場的全面升級。

同時,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和财稅體制改革的推進,進一步降低了汽車企業的融資成本,激發了市場活力。
市場趨勢方面,2025 年中國汽車市場預計将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态勢。随着智能化、電動化技術的不斷進步,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有望突破 50%,成爲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此外,商用車的新能源化也将進入快速爬坡期,成爲新的增長點。
技術發展上,2025 年被視爲自動駕駛的爆發期,智能駕駛技術将迎來快速發展。車載智能計算平台、整車全域操作系統等前沿技術的突破,将推動汽車産業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邁進。同時,以固态電池爲代表的新一代電池産品的加速量産,也将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這意味着,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将迎來爆發式增長。東風公司與長安汽車的整合,必須抓住這一時間窗口,盡快完成整合,形成合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占據有利地位。

|楊晶|
中午不睡
下午崩潰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