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随着國内疫情政策的逐步開放,以及國際多數國家對中國學生的簽證政策調整,業内普遍預測中國留學即将走出疫情陰霾,迎來全新發展時期。如今,2023 年已經邁入第二季度,那麽經過 3 年疫情洗禮的留學行業現狀如何,當下正在向着怎樣的潮流前進,未來又将有怎樣的發展前景?
01
國内市場逐步放開
全球留學行業加劇複蘇
今年年初,文旅部發出通知,試點恢複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經營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出境團隊旅遊業務。随着國内出入境政策的逐步放開,我國進入 " 後疫情時代 ",疫情不再是學生規劃留學的首要考察因素,留學家庭對國内防疫政策的擔憂得到了根本性緩解,間接促進了全球留學行業的複蘇。
在留學目的地國開放邊境并逐步放寬入境限制措施、高校開始恢複校園開放及面對面授課的趨勢下,出國留學的積極性及人數正迎來反彈。根據《2022 中國留學白皮書》數據顯示,即便受全球疫情影響最爲嚴重的前幾年,仍有超八成的學生表示會繼續考慮海外留學。在有留學意願的學生中,九成以上堅持出國留學計劃,面對疫情最常見的措施是延遲而非放棄留學計劃,學生群體對于出國留學的意願依然強烈。
另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不完全統計,2022 年高等教育階段我國留學生人數較多的國家中,排行前十的分别是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日本、德國、俄羅斯、法國、意大利及新西蘭,其中在美留學生已接近 30 萬人,英國和澳大利亞也有超過 15 萬人。
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留學情況就有明顯回暖現象,美、加、英、澳等國家留學申請人數或簽證發放數量均有所增加。以美國爲例,2022~2023 年申請季美國大學本科新生申請人數接近 75 萬人,相比疫情前 2019~2020 年申請季的約 60 萬人,增長達到 1/4。其中,國際學生超過 65000 名,中國依然是其最大生源國。
行業複蘇不僅體現在校内,校外同樣有所體現,将目光放到第三方留學服務機構。在三年疫情的沖擊下,各家機構沒有放慢業務探索的腳步。其中,新東方 2022 财年 Q3 的财報顯示,旗下出國考試和出國咨詢業務同比增長 15%;到了 Q4 季度,新東方的出國考試準備以及出國咨詢業務同比增長 6% 和 16%。新東方之外,另一教培巨頭好未來也在逐步整合自身留學業務,推出輕舟品牌。
此外,國際教育領域的一些民營教育集團如凱文教育、成實外教育等,對留學業務也做出相關布局。就在近日,金吉列留學又發布出國留學考試培訓業務,公司副總裁郭明斐表示,疫情出現明顯拐點後,海外學校因留學生的減少極可能出現擴大招生、降低入學門檻等政策刺激招生的現象,甚至可能爆發申請高峰。
02
專業選擇捉襟見肘
亞洲市場受到青睐
雖然留學市場正逐步放開,但受目的國簽證政策影響,中國留學生在專業選擇上仍顯得捉襟見肘。目前,以美國爲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一定程度上放寬了對 STEM 領域留學的限制,鼓勵國際學生前來留學,但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仍對留學生持敏感态度。即使各國目前的工作簽證偏好 STEM 領域國際學生,但其中的關鍵技術領域可能會受到更嚴格的安全審查,相關專業的留學因此受到牽連。
從細分的專業選擇看,當下我國留學意向人群感興趣的專業主要集中在經濟學、工學、商學和管理學等學科。但由于海外國家擁有大量優質藝術類院校,開設專業覆蓋各個領域,相關産業發展較爲成熟,藝術類留學群體正在逐漸壯大。值得一提的是,近 6 年來,意向留學人群中,就讀語言類和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占比首次超過理學專業的學生。
根據新東方發布的《2022 中國留學白皮書》,意向留學人群選擇專業時考慮前三位的因素是 " 自己感興趣的 "" 就業前景好的 " 和 " 适合自己教育背景 " 的專業。受就業壓力持續增大的影響,越來越多學生不得不開始考慮畢業後的就業情況,更傾向于選擇熱門專業。由此可見,意向留學人群對于專業的選擇與以往相比更具目的性。
值得注意的是,除具體學科專業外,留學國家也有所改變,重心在逐漸 " 東移 " 轉向亞洲市場。近兩年,選擇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的中國内地學生越來越多,以亞洲地區爲留學目的地的留學申請增長明顯。啓德留學客戶服務數據顯示,公司 2021 年整體申請數量增長較高的留學目的地有 4 地來自亞洲,分别是中國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尤其香港的咨詢量相較同期大幅上升,同比增長爲 126%。
業内專業人士對此表示,留學亞洲升溫是近幾年來的發展趨勢,這背後既有學費相對較低、文化适應相對容易等因素,也有中國留學理念變化的因素;其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留學亞洲明顯受到越來越多中國内地學子的青睐,這與國際形勢複雜、就業形勢不明朗的背景之下,學子希望選擇就近留學的想法密不可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留學亞洲的升溫,一些亞洲院校的申請要求也在提高。相關數據顯示,因申請人數增長,新加坡院校提高了入學門檻。比如,以往新加坡院校有些專業的申請達到專業的均分和雅思成績要求即可,但現在有些專業增加了 GRE 之類的成績要求。
03
出得去,也回得來
" 海歸 " 成主流選擇
教育部數據顯示,自改革開放到 2021 年底,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數量在 800 萬左右,學成回國留學人員數量 550 萬左右。留學人員遍及世界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多所高校。在去年教育部召開的 " 教育這十年 ""1+1" 系列發布會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表示,十年來,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超過八成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意向留學人群傾向畢業後回國就業。
根據獵聘發布的《2022 海外應屆留學生就業競争力洞察報告》,在受訪留學生中,已回國和打算回國的留學生占比爲 96.07%,而準備長期留在國外的留學生僅占 3.93%。并且,超過八成的企業 HR 認爲在同等條件下,留學經曆會成爲候選人的加分項。另據智聯招聘調研,在年收入 50 萬以上收入群體中,具有留學背景人才顯著高于無留學背景人才,其比例約爲 2:1 倍。
具體而言," 海歸 " 回國人數占比最多的國家是英國,占比大約有 40% 以上。其次是澳大利亞,占比大約有 20% 以上。即使在經濟、科技更爲發達的美國,人數也有 10% 左右。但從 " 海歸 " 人數增長率看,前文提及的亞洲地區最爲顯著,新加坡、日本和馬來西亞留學生回歸的增長率更高。其中,馬來西亞留學生的 " 海歸 " 達到 66%;日本留學生的 " 海歸 " 約占 51%;新加坡留學生的 " 海歸 " 約占 38%。
目前,國家及各地方政府紛紛出台衆多人才吸引政策,并在戶籍、重大科研項目支持、回國養老等領域提供優惠,積極鼓勵、吸引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回國就業創業。以上海爲例,其明确針對畢業于世界排名前 50 名院校的留學回國人員,取消社保繳費基數和繳費時間要求,全職來上海市工作後即可直接落戶;畢業于世界排名 51-100 名的,全職來上海市工作并繳納社保滿 6 個月後可申辦落戶。
總的來看,随着更多留學生學成歸國或在國外短期工作後回國,中國正在形成 " 出國深造—回國就業 " 的國際人才環流趨勢,國家 " 雙循環 " 戰略進一步得到落實。未來,出國(境)留學與工作的中國學生人數将持續增加,具有海外背景的國際化人才将在國内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
各國政策放寬的情況下,相信會有更多學生選擇出國鍍金,留學熱度回暖已成事實。并且,伴随各大院校公費留學、合作辦學、設置跨學科專業等相關項目的持續跟進,學生将擁有更多機會和選擇。
推薦關注:
關注『黑闆洞察』後台回複【2022】或者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獲取多份教育行業賽道、投融資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