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 | 若風 排版 | 五月
第 7882 篇深度好文:8583 字 | 20分鍾閱讀
思維方式
筆記君說:
查理·芒格一生持續不斷地研究收集關于各種各樣的人物、各行各業的企業以及政府管治、學術研究等各領域中的著名失敗案例,并把那些失敗的原因排列成正确決策的檢查清單,使他在人生、事業的決策上幾乎從不犯重大錯誤。
《窮查理寶典》中文版序言中提到,查理思考問題總是從逆向開始。
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查理首先是研究人生如何才能變得痛苦;要研究企業如何做強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業是如何衰敗的。
大部分人更關心如何在股市投資上成功,查理最關心的是爲什麽在股市投資上大部分人都失敗了。
他提倡要學習在所有學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所謂的"普世智慧",以此爲利器去研究商業投資領域的重要問題。
在《窮查理寶典》中,芒格屢屢提到了一個影響他生活、學習和決策的思維方法,這個思維方法建立在他稱作爲"多元思維模型"的基礎之上,他提倡要不斷學習衆多學科的知識來形成一個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
一、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
(一)多元思維模型
查理·芒格關于"多元思維模型"的解釋:
"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頭腦裏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有了那個系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你必須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并經常使用它們——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隻用幾種。大多數人都隻使用學過的一個學科的思維模型,比如說經濟學,試圖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
你知道諺語是怎麽說的:"在手裏拿着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這是處理問題的一種笨辦法。
必須在頭腦中擁有一些思維模型,必須依靠這些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包括間接的和直接的。
你也許已經注意到,有些學生試圖死記硬背,以此來應付考試。他們在學校中是失敗者,在生活中也是失敗者。你必須把經驗懸挂在頭腦中的一個由許多思維模型組成的框架上。"
(二)多元思維模型的全套工具
芒格的所有工具是指将曆史學、心理學、生理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經濟學等。據稱,隻要得到正确的收集和組織,他的多元思維模型(據他估計,大概有100種)便能提供一個背景或者框架,使他具有看清生活本質和目标的非凡洞察力。
具體到《窮查理寶典》中,芒格極爲推崇的就是以下的幾個:
複利原理、排列組合原理、費馬帕斯卡系統、決策樹理論、會計學、複式簿記、質量控制理論、後備系統、斷裂點理論、理解質量概念、誤判心理學、微觀經濟學、規模優勢理論。
這些模型中重要的例子還包括工程學的冗餘備份模型、數學的複利模型、物理學和化學的臨界點、傾覆力矩、自我催化模型、生物學的現代達爾文綜合模型以及心理學的認知誤判模型。
毫無疑問,這種"普世智慧"在投資評估中的運用,是芒格畢生鑽研人類行爲模式、商業系統和許多其它科學學科的産物。
二、多元思維模型的形成
多元思維模型要求跨學科學習。芒格認爲無須理會學科的法定界線,學習就應該回到最初的樣子,需要學什麽就學什麽,世界是衆多學科的綜合體。
芒格是一個如饑似渴的讀書人,他的房間裏、床上、椅子上到處是書,但他并不是一個小說迷,他看的不是商業類、傳記類就是曆史類或者科技類,都是以事實爲基礎的。
他曾說過,我對自己爲什麽要搜集這些信息十分清晰。在開始之前就想好要了解哪些事實,然後去判斷所看到的數據是否符合基本概念。
大量有目的的閱讀可以讓人在潛意識裏養成一種習慣,把讀到的東西和基本概念聯系起來,逐漸就會累積起有關投資的智慧。如果沒有進行過大量的閱讀,不可能成爲一個真正出色的投資人。
而閱讀商業雜志是一條捷徑。巴菲特和我從優秀的商業類雜志中學到的比其他任何地方學到的都要多,隻要很快地翻閱一期又一期的雜志,就可以得到各種各樣的商業經驗,這種方法是如此簡單而有效。
跟離世的偉人交朋友,這聽起來很滑稽,但如果你一生都這樣做,你會受益匪淺。"
三、 查理·芒格的思考方法之一:對自身
那麽,查理·芒格的思考方法是怎樣煉成的呢?《窮查理寶典》中提到以下準則有助于達成目标,做出選擇、解決問題、判别真僞。
1.要利用确定的概念或某個想法
使用有事實做依托的大想法,明白事情的真正意義;
簡化,利用規則并且學會篩選;
知道要達成的目标,尋找并且考量替代方案,了解各種後續情況以及整體結果;
定量,搜尋各種根據,并在此基礎上行事;
能夠反向思考,要有大的成效,就需要諸多因素的總和,評估如果做錯了會有什麽後果。
2.問題的解決
問題是什麽?事情的實質是什麽?事情的核心或重點在哪裏?相應的主要問題是什麽?
什麽是相關的?什麽是可解決的?什麽是重要的?什麽是可知的?什麽是可以适應的?
我了解事情的全貌嗎?爲了使自己對事情有想法,我需要一些相關數據和基本知識儲備,否則我就得承認"我不知道"。
我的判斷比其他人好嗎?我必須對什麽做出預測?它是可預測的嗎?
需要做出決定嗎?如果我不當機立斷,會發生什麽?爲解決此事,我能做什麽?"我"應該去做嗎?
我對此問題的思考花了多少時間?此刻我思考到了哪一步?處于誰的立場上?
簡化問題,先解決"不需大腦思索"的大問題,然後從自己的境地開始思考。
3.理解背後的含義
把語言和各種想法翻譯成我明白的方式。我能理解所用的語言和結論的真正含義和暗示嗎?它意味着什麽?它是否有助于我對未來做出有用的預測嗎?
我是否了解事情發生和運轉的方式和原因?它正在産生什麽影響?爲什麽會有這樣的影響?現在的情況如何?怎樣及爲何會發生如此情況?其結果會是什麽(會有什麽觀察、發現、事件、體驗)?
4.過濾和規則
利用規則和缺省規則來篩選——我可以如何檢測?
改變規則,以适應我的心理特征、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優勢和心理局限。考慮我的價值觀和偏好,由此判斷事物的輕重緩急,以及希望規避的事情。
5.我具體想達成和避免的是什麽,什麽時候達成,原因爲何?
就數字而言,我想獲得什麽樣的價值?目标數字是什麽?目标效果是什麽?所設定的時間範圍是什麽?
假設我已經達到了目标,那麽這個目标如何反映在數字和效果上?接下來又需要達到什麽?這個目标是否合理?如果從目标逆向回溯到現在,是否可行?
我是否有辦法衡量目标的完成程度?這個标準的關鍵指标是什麽?
如果我達到了目标,随之而來的會是什麽?那是我希望得到的嗎?
我可否把大的目标分成若幹有期限的短期目标?
我做此事的真正原因何在?是因爲我想這樣還是因爲我不得不這樣?我在闡述目标時,是基于内外兩方面的現實呢,還是受到了某些心理力量的影響?
我能否簡短地闡述我的目标,以使人更容易明白我達到此目标的方式?這是不是我真正希望達到的結果?
6.成因何在?
爲了達到目标,我必須知道能讓我達成目标的各種成因。通過哪些要素的組合可以達成的目标?我如何佐證此公式?
什麽是我不希望獲得的結果?可能促使"非目标"出現的原因是什麽?我能如何規避?我必須不做什麽,或者必須避免什麽?
整個系統要運轉起來,會受哪些變量的影響?這些關鍵性變量是什麽?主要的未知因素何在?有哪些确定的因素可以幫助我評估和優化這些變量?
哪些變量有賴于其它變量(或情形、環境、背景、時機、行爲)?哪些變量是獨立于其它變量的?
什麽外力才能促使某一變量出現?這些外力來源于何處?是短期還是長期外力?其相對優勢是什麽?這些外力之間如何組合、互動,效果會如何?
我如何才能讓諸多外力作用于共同的方向?缺乏了哪個外力會毀掉整個系統?這個外力來源于何處?可預測度有多高?這些外力如果出現,會促發什麽樣的合理結果?
哪些外力是暫時性的,哪些外力是永久的?作用于變量的這些外力若發生變化,整個系統會發生怎樣變化?
在這些變量和外力發生變化時,系統抵制這些變化的慣性有多強?變量和外力産生變化(上升或者下降)後,可能導緻哪些希望的和不希望的短期和長期結果(數字或效果),如規模、體積、強度、密度、長度、時間維度、環境、參與者等?
一組較小的外力如果長期發生作用,會怎樣?如果作用于變量的某一外力長期發生作用,結果會如何?什麽外力能加以改變?需要什麽才能達到臨界質量?添加了哪些外力後能達到臨界質量?如何發生作用?
如果我改變了一個變量或者外力,會導緻其他事情發生嗎?什麽情況會讓一個外力發生改變?這個改變會産生其他結果嗎(請注意我感興趣的是整個系統的效果和最終結果)?
一個變量發生了變化,會對整體結果帶來戲劇性的改變嗎?屬性是否也會随之改變?如果變量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結果會如何?促發改變的那個點是什麽?
障礙是什麽?催化劑是什麽?引爆點是什麽?拐點在哪裏?暫停點在哪裏?局限是什麽?有多久時滞才能等到效果發生?反饋是什麽?什麽能令此成因加速?
效果若要發生逆轉,臨界點在哪裏?對這個公式,我能做什麽改變,其他人能做什麽改變?如何做?誰來做?什麽時候做?我需要改變哪些變量才能達成目标?我如何度量變化的程度?對目标和路徑會産生什麽影響?
如果某一變量保持不變,會如何?我再提高某一變量的同時降低另一變量呢?會有怎樣的網絡效應?如果一次隻改變一個變量或者外力呢?外部環境中有什麽會改變我的處境?
如果對其中一個變量進行優化,會産生其他什麽優勢和劣勢?什麽才能導緻最終結果發生變化?如果我改變了條件,變量還會成立嗎?
這一公式會否出現例外,爲什麽?需要哪些條件才能達成目标?這個成因是否依賴于時間條件?通過觀察效果,我能否追溯其成因?我有否采用不同的角度和立場來審視整個系統?對主題的考量依賴于什麽東西?
限制我達成目标的主要力量是什麽?
7.有沒有現成的替代方案可以幫助我達成目标?
通過目标、主體問題、規則、因果、行爲、佐證、反證、資金的機會成本、時間、其他資源、精力、理解力、風險和精神壓力等因素,來對其他替代方案進行判斷。
我有什麽依據(包括模式)來判斷這些替代方案很有可能幫我達成目标?
這些因素有賴于某些特定的時間點或者事件嗎?每一個行動可能産生的後果是什麽?可能産生什麽效用?可能性有多高?你對每個結果的期待值有多高?如果現在采取某些行動,我是否會放棄未來的一些機會?
8.結果是什麽?
通過對結果的預估,尋找最可能幫助我達成目标的替代方案。
如果我做出了一個選擇,什麽将随之發生,什麽又不會發生?
每個替代方案(邏輯上)可能産生的想要的結果或者不想要(或不希望)的結果是什麽(定性并定量)?結果之後的次生結果(短期内或者長期内産生的)會是什麽?會産生什麽樣不同的情形和結果?在這樣的依據下,會産生什麽長期或短期的效應?
什麽可以幫助我預測事情的結果或其真僞?爲了達到目标,什麽事情必須發生?必要事件發生以及發生在我身上的可能性分别有多高?如果我逆向而行,會有什麽後果?
什麽不确定因素會極大影響到結果?重複出現的效應或者複雜因素會産生什麽不希望的結果?錯誤的選擇和正确的選擇分别會産生什麽後果?
我是否從不同的角度全面考慮了整個系統?我有否考慮過其社會、财務、生理和情感上的結果?别人可能會怎麽做?依照我的經驗和以前的行爲,我會怎麽應對?如果别人也照我這樣做,會産生什麽樣的結果?
9.偏見
個人興趣或者心理原因帶來的會導緻我産生誤判的偏見,有何原因可以解釋嗎?
我所做出的結論或者選擇的事實中,是否存在偏見?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分别是什麽?— 他有多可靠?他有足夠的能力做出判斷嗎?如何加以證明?他做此判斷的目的是什麽?他有沒有撒謊的動機?他如何判斷正誤?
10.假設
假設需要基于我想要達成的目标,并用此假設去檢驗我關于結果的預估。
對每個替代方案都要問:這個替代方案可能達成我的目标嗎?對每個觀點都要問:這個想法是對的嗎?
我如何檢驗某個表述的真僞?在證實之前,我能否先證僞?要檢驗這一表述,我需要知道些什麽?
首先,我必須知道什麽公式能夠讓我的表述成立,然後我才能知道,對于判斷未來的真正結果,什麽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我要知道能夠支撐和推翻這一表述成立的證據。哪些表述是需要論證的?最簡單的假設是什麽?
11.尋找依據,判斷依據
(促發目标、非目标和意見的)主要成因出現的可能性有多高?對判斷做出真僞評判時,去尋找其意義、動力、成因、後果和正反依據。
如果判斷是正确的,那麽後果将意味着什麽?後果會不會超乎邏輯或者不可思議?其中有任何可預測之處嗎?
我怎樣并且從哪裏才能找到支持某一判斷的代表性證據?已知的有哪些?哪些東西是毋庸置疑的?若反複加以檢驗或用其他方式的考量,會出現相同的結果嗎?
我能否對結果進行檢驗?這些依據都是基于已知因素嗎?我是否正确理解了各項數據?依據在哪裏?反面依據呢?我認可依據的理由是什麽?
這一依據的權重是多少?可信度有多高?是否緊密依賴于外部環境?樣本是否太少?結論跟手中的依據相符嗎?有沒有違反科學法則或自然法則?
我有什麽代表性的信息?對其加以觀察會出現發生什麽?我能夠通過實驗來證實我的猜測嗎?
對于将會發生什麽(可行還是不可行),有沒有相關的過往紀錄(案例評估、變異性、平均率、随機程度、自身經曆、環境、夥伴與對手,以及其他相關的因素)?
有什麽理由相信這些紀錄對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并不具有代表性?什麽能讓未來與以往大不相同?什麽是恒在的,什麽不是?
這能持續多久?現在的主要成因是什麽?什麽外力能讓其持續、能帶來改變、或者造成阻礙,爲什麽?可能性有多高?
如果我拿到了能夠推翻我之前信念的依據,我必須自問:爲什麽會這樣?現在是什麽情況?我拿到的是什麽樣的依據?我接受這一依據的理由是什麽?
12.像檢察官一樣對我(或其他人)的結論提出反駁
思考會導緻誤判的原因:
如何檢驗和證明我的結論是錯誤的?我可能犯錯的理由是什麽?從哪裏可以找到證明我錯誤的依據?這個依據可信嗎?有沒有什麽事實和依據與我的結論/觀點不符?
我做的分析基于哪些主要假設?是基于真實情況嗎?假設的結果符合邏輯嗎?有人證明過我的假設是正确的嗎?如果我的想法和假設是錯誤的,結果會是什麽?
我有否忽視了什麽?有沒有更好的選擇?我是否忽視了某些依據?當有人力介入時,我是否考慮到了其局限性?什麽因素是不确定的,爲什麽?
我是否隻考慮到了目前的趨勢?我有否誤解了什麽?我使用了正确的定義嗎?我是否綜合考慮了所有相關的因素?我采用了合适的衡量标準嗎?我有否混淆了成因和相關性?
如果我的目标是基于某個我認爲正确但其實是錯誤的理念,會如何?其中會有随機性的或者系統性的錯誤嗎?對于我所得到的結果,有沒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釋?我有否考慮過,整個系統或者某些互動環節的可能會出現我不希望發生的變化?
我的想法是否存在偏見?在做出一個極具智慧的決定時,我的自我是否過于膨脹?我真的會創造曆史紀錄嗎?我有否看到可能産生的反作用?
我沒看到的是什麽?其重要之處是什麽?如果逆轉我的假設,會否得到極度不合邏輯的結果?這個可能性是不是更高?有沒有反例?什麽依據可以證明我是錯的(或者證明我無法達成目标)?實驗(或者經驗、觀察)得出的證據中,有哪些是錯誤的?有更多支持性的證據嗎?這些錯誤是如何導緻的?
意義何在?我能否向人們證明正确假設所得到的結果是不可能出現的?如果我用數學的方式準确描述出來,其隐含的影響是什麽?相反的方向是不是更有可能?如果是,那麽現在的想法就是錯誤的。
負面影響表現在什麽地方?我會因何受到傷害?什麽可能向錯誤的方向發展?什麽會讓事情走偏?如果這樣,結果如何?
事情出錯的頻率如何?會否有意料之外的因素?什麽事情發生後會極大改變整體結果?
可能發生的最壞的境況是什麽?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不幸發生了,我該怎麽做?如果事情繼續惡化,後果會是什麽?這個後果的後果又會是什麽?
如果我受到多種外力的阻礙,結果會如何?哪種有效效應是危害最低的?執行中會面臨什麽風險?我最不希望出現的是什麽?我最不确定的是什麽?一個看上去是優勢的因素有沒有可能讓我得到不希望的結果?我會怎樣失去某個優勢?
怎樣構建系統才能将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有修正辦法嗎?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我有沒有備選方案?我能加以修正嗎?設定什麽樣的規則可以幫助我達成目标而規避不希望的結果?有沒有内在的安全隐患?
13.如果我錯了,後果會怎樣?
我把賭注押在哪些關鍵要素上?我是否拿對我重要的東西去冒險,換取的有可能是對我效用相對較低的東西?
與現有的次優機會相比,我的正确決定所帶來的益處和價值是什麽,錯誤決定的成本(金錢、時間、精神壓力等)是多少?
我這樣做是因爲我堅信其結果能最好地實現我的利益;或者我相信能符合我利益,但後來證明我錯了;或者它根本就不符合我的利益。
上述三個可能性給我的目标帶來的短期和長期的後果會是什麽(實際損失和機會成本)?我能否加以應對和/或還原?
我不這樣做是因爲我堅信其結果不能最好地實現我的利益;或者我相信不符合我利益,但後來證明我錯了;或者它根本就符合我的利益。上述三個可能性給我的目标帶來的短期和長期的後果會是什麽(實際損失和機會成本)?我能否加以應對和/或還原?
如果我因爲認爲不必要而此刻不采取任何行動,但時候證明我錯了,這給我的目标帶來的短期和長期的後果是什麽?我能否加以應對和/或還原?
14.價值是什麽?
對我來說,每一個替代方案的實際效用和優勢是什麽?哪個方案最有利于我達到目标?它是否真的比其他選擇更有吸引力?
我用什麽标準來判斷替代方案之間的優劣?通過對每個替代方案的特點進行打分,我最看好的是哪一個?這個選擇能不能讓我脫穎而出?能不能造成一定的影響?我是否願意接受某種特定的結果?
15.采用什麽标杆來衡量事情的進展?
我采用了哪些标杆?用作決策依據的标杆是哪些?我怎樣才能容易地評估我向目标推進的程度?有哪些指标可供我對照?
我所構建的系統能否激勵人們按照最有利于達成目标的方式去行動?或者,這個系統是否會阻礙目标的完成?
16.現在如何行動?
我可以執行嗎?我現在必須開始采取的特定行動是什麽?首先需要做的是什麽?
誰做什麽,什麽時候做,在哪裏做,爲什麽做,以及如何做?我知道決定性的點(時間和效果)在哪裏嗎?
我是否設置了一定的控制體系和規則?爲什麽這些規則是合适的?如果我不設置這些規則(或者不改變我做事的方式),結果會如何?
這個規則要求我必須采取哪些管理和實踐的舉措?要遵循這個規則,會花費多少時間?我能否決定自己如何遵循這些規則?我可以設置一個有時間限定的規則嗎?這些規則在哪些地方會失效?
17.我所做的是一個靈活的決定嗎?
我是否準備好了改變決定,以适應新的信息和新的判斷?
如某一特定事件發生,是否需要做出新的決定?如此問題今天就存在,我有否對其進行過評估?支持此決定的理性思考現在是否存在?有什麽新的證據證明這個可能性能可以得到改變?
我衡量進展的标準,是否能讓我判斷之後将要發生的事情?哪些事件是相關的,哪些是不相關的?我的目标會否因此發生改變(若不考慮時間長度)?
18.死後反思還是邊學習邊成長?
事情進展的情況有多好或者有多不好?我有否采取什麽行動?我說到做到了嗎?當時我是怎麽考慮的?初衷和現實的出入在哪裏?
爲什麽我會犯錯?犯錯的過程是什麽?在哪裏犯錯了?機會成本有多大?
我如何判斷現狀是否會照此繼續下去?我對錯誤有沒有采取行動?如何才能不重演錯誤?我該做卻未做的是什麽?我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哪裏?我必須提高和學習的地方在哪?
19.問題的本質在哪?
我想達到的是什麽?爲什麽我沒有達成目标?發生了什麽?怎麽發生的?在哪裏發生的?什麽時候發生的?誰被影響了?
我的目标因何而達成?能夠促使我達到目标的因素會受到什麽幹擾?這些因素是标還是本?對我達成目标構成限制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一個?
我把目标建立在什麽原則和假設上?如果這些原則和假設有誤的話,結果會如何?假若不存在任何限制,最好的行爲鏈是什麽?其他可能的結果是什麽?
20.什麽促使我這樣去做?
目前我所處的環境和我的心理狀态如何?如果避免了痛苦,我能獲得什麽好處?我如何判定什麽是結果?它們讓我難受還是愉悅?哪種心理趨向會影響我?這些因素會導緻我做出誤判嗎?
21.做決策的語境是什麽?
環境和參與者(包括其規模)是什麽狀況?誰是決策者,他做決策的标準是什麽?誰獲益,誰買單?誰爲結果負責?參與者對現實結果的看法會受什麽影響?
四、 查理·芒格的思考方法之二:對他人
1.我能對他做出正确的判斷嗎?
我能判斷他的角色是什麽嗎?他的經曆如何?哪些臨時性或者永久性的特征在影響着他(如年齡、文化背景、健康情況或者心情)?什麽環境(内部或者外部的)或者處境會影響他?他是否意圖向我出售什麽?
2.他的個人利益在哪裏?
什麽會符合他的邏輯?他如果避免痛苦,可以獲得什麽益處?他将什麽視爲痛苦?他害怕什麽,爲什麽?他想多得到一些什麽,不想失去什麽?什麽"資源"會帶給他動力?是他的健康、工作、家庭、職銜、聲名、地位還是權力?
什麽會激發他,什麽會打擊他?什麽會(被他視作)是對他的懲罰?他可以如何被評估?他怎樣看待"非目标"的後果?對某事的相信(或者不相信)是否能給他帶來優勢/利益?
3.什麽心理取向或缺陷會導緻他做出誤判?
什麽偏見會影響他得出的結論?有什麽外在原因可能會影響他?哪些誘惑會符合他的個人利益?什麽會激發他去行動?
4.結果是什麽?
我最終的結果是什麽?能達到我的目标嗎?有利于他的東西是否也有利于我?我們建立的系統是否能讓相關參與者的利益與我的目标相一緻?他的錯誤決定是否會由這個系統來買單?他是否知道他的行爲的結果?
對他來說,短期或長期的結果是什麽?責任鏈是什麽?他對結果是否負有責任?如果換一個人也做同樣的事情,會如何?
5.如果交換角色,我希望構建什麽樣的體系?
如果将我的角色調換,我希望怎樣被對待?什麽會促使我去做我希望他做的事情?我能通過什麽行爲取向來影響他的行爲?如果我執意要達成"非目标",我需要怎麽做?把角色轉換回來後,我能夠避免以上事情發生嗎?
6.系統正确否?
我可以滿足他的個人利益嗎?我能否消除他對失去聲名、金錢、地位,以及家庭的恐懼?我可以改變他對痛苦的看法嗎?怎樣架構體系才能使某些影響最小化?
我有否告訴過他我的期望是什麽?我有否檢查過已經完成的事情?對于成功完成的事情,我是否給出了鼓勵與支持?
他掌握必需的技能、知識和相關的信息嗎?他知道自己肩負的期望嗎?他是否明白無誤地知道目标是什麽,如何達到,以及爲何這是最優途徑?
他會評估自己的進度嗎?這與他的日常行爲有關嗎?他是否負有責任并獲得了授權?他所能得到的獎勵是否和目标一緻?
我可以設定什麽樣的規則來應對人類共有的局限性?設置一個相反的規定會怎樣?哪些改變是必須發生的?誰對此負有責任?發生改變的可能性會有多大?
他的價值觀是什麽?他的目标?他會将什麽視爲結果?如果他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去做,他會如何看待結果?如果他不照我們希望的那樣去做呢?
(三)業務評估
過濾器1:我能理解業務嗎——可預測性
需求的原因——我有多确定(并且能解釋爲何如此确定)人們将來仍會繼續購買這類産品或服務?過去的情況是什麽,未來可能發生什麽?需求是否呈周期性?生産能力與需求的對比是什麽樣子?
回報能力——産業和公司的回報能力,以及其過去10年的發展狀況是什麽?
産業結構——競争者的數字和規模?誰在該産業中擁有發言權?要在該産業中獲利,什麽因素是必須的?公司在産業中的地位如何?我是否知道誰會在這個市場上獲利,爲什麽?
真正的消費者——誰對購買行爲有決定權?其決定的标準是什麽?
過濾器2:此業務是否有足夠的競争優勢?
競争優勢——我有多确定(并且能解釋爲何如此确定)别人會購買我公司的産品或服務而不是其他人的?其中的原因是否10年來幾無變化?在下一個10年會不會改變?
價值——我們的優勢能有多強大和可持續?這些優勢在若幹年後會更強大更具持久性嗎?什麽會破壞或減少這些優勢?市場進入壁壘?品牌忠誠度?受需求或價格變化的影響程度?是否容易複制?
産品生命周期是否很長?客戶改變供貨商的成本和動機爲何?每年能夠抵禦機競争的價格差異?需要多大的資本投入?
議價能力如何?産品過時的風險?客戶新的替代選擇是什麽?購買習慣或購買力會有何改變?若成本結構相同,競争對手會有多大的降價空間?
需要做什麽才能保持穩固的競争優勢?還有成長空間嗎?市場對此産品的需求有上升的可能嗎?定價能力如何?
盈利能力——競争優勢能否轉化成利潤,并且如何才能做到?公司怎樣盈利?要實現收入增長,需要多少資本?
财務特征——資本回報率(營業利潤率和投入産出比)、毛利率、銷售額增長、成本/資本結構及其使用效率?正常情況下的現金流是多少?有無規模優勢?有無決定性的因素?
資本回報(操作成本的富餘和資本轉化),毛利潤,銷售增長,成本和資本結構的效用率?正常的現金流?規模優勢?
過濾器3:能幹且誠信的管理層?
組成管理團隊的,是能力出衆、誠實可信,并且理解和全力去創造價值的人嗎?
過濾器4:價格正确否?
我能夠以比其他選擇有更好回報的價格買下這個産品麽?需要有事實和數據爲依據。
過濾器5:反證
生意會怎樣被毀掉?如果公司要徹底将一個競争對手置于死地,這個對手會是誰?爲什麽?如果公司繼續運營下去,5年之後誰會是競争對手,爲什麽?
公司業務抵抗不利因素的能力如何?如果公司花光了所有的股權投資,它還會不會有價值?會否出現某人獲得大量資金和人才,在競争中勝過公司?如果競争對手并不在乎回報,他可以對公司産生多大的破壞?
公司對經濟衰退的敏感程度如何?執行時所面臨的風險有多大?新技術會有益還是有害?
過濾器6:如果我錯了,結果會如何?
五、結語
查理·芒格有兒童一樣的好奇心,又有第一流的科學家所具備的研究素質和科學研究方法,一生都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幾乎對所有的問題都感興趣。任何一個問題在他看來,都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通過自學完全掌握,并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創新。
他的思想輻射到事業、人生、知識的每一個角落,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及幫助他人的理想。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