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開菠蘿财經,作者 | 蘇琦,編輯 | 金玙璠
從 2020 年開始,SHEIN 就多次傳出即将 IPO 的消息,近日,SHEIN 再次被曝出計劃于今年 IPO 的消息,這似乎是最接近真相的一次。
在這則消息背後,SHEIN 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公司 2022 年收入爲 227 億美元,同比增長 52.8%;GMV 約爲 300 億美元,同比增長 50%;淨利潤達 7 億美元,同比下降 36%。
同時,SHEIN 也備好了沖刺上市的團隊:聘請 Bear Stearns 前投資銀行家 Donald Tang 擔任其執行副董事長,助推 SHEIN 赴美 IPO,以及前軟銀 COO Marcelo Claure,繼北美市場之後,助推公司在拉美市場再下一城。
在出海電商領域,SHEIN 一直是悶聲賺錢的代表。這個主打快時尚性價比女裝的跨境電商品牌,于 2013 年 6 月完成 A 輪融資,彼時估值爲 500 萬美元,到 2022 年 4 月完成 F 輪融資,用了 9 年時間把估值翻了 2 萬倍,達到 1000 億美元。
但在外界看來順風順水的 SHEIN,近期出現了 " 疲态 ":一是被曝出在即将 IPO 的前夜尋求新一輪融資,估值爲 640 億美元,較高峰期跌去三分之一;二是在 2020 年之前,SHEIN 連續 8 年營收增速超 100%,2022 年首次出現營收增速下滑、利潤下跌的情況。與此同時,近日拼多多跨境電商平台 Temu 在美國超級碗比賽中投放了廣告,用 " 低價 " 在 SHEIN 的核心市場搶奪用戶的野心昭然若揭。
一位業内人士分析,在經濟下行和行業競争加劇的大環境下,SHEIN 售價和成本基本固定,供應鏈模式沒有太大突破,新市場拓展遭遇難題,SHEIN 高速發展的節奏将遭遇挑戰。
SHEIN" 搶灘 " 拉美,骨頭難啃
1 月 31 日,SHEIN 在 Twitter 上官宣了前軟銀 COO Marcelo Claure 的加盟,表示 Claure 将成爲其拉美地區的業務主席,主要職責是監督 SHEIN 在拉美地區的戰略和股權事務。此外,Claure 個人還将向 SHEIN 投資 1 億美元。
此舉被外界視爲 SHEIN 全面布局拉美市場的标志,然而 Claure 并沒有在 Twitter 上與 SHEIN 進行互動和回應,隻在同一天宣布自己會将下一階段的投資重心放在支持拉美的公司與創業者上。
在外界看來,Claure 更像是公司請來的拉美市場 " 吉祥物 " 和 " 通行證 ",不過有一件事是非常确定的——SHEIN 正在攻入拉美市場。
圖源 / SHEIN 的 Twitter 官方賬号
早在去年 3 月,SHEIN 就在巴西開放了第三方平台模式,允許巴西本土的商家在 SHEIN 平台開店,目的是縮短交貨時間,豐富供應鏈。
小紅書博主 "Katchen_ 出海營銷日記 " 告訴開菠蘿财經,2020 年左右 SHEIN 就開始布局巴西和墨西哥的 KOL 運營,找大量中腰部網紅合作種草,曝光度提高後,再請當地明星助推品牌知名度。"KOL 們的合作意願很強,因爲彼時其他品牌還沒有觸達到他們,他們對‘大碼友好’的 SHEIN 的接受度也很高。"
根據 Data.ai 數據,今年 1 月,SHEIN 的下載量在巴西 Google Play&iOS 商店排名第一,超過 Shopee 和美客多。另據媒體報道,2022 年 SHEIN 在巴西的營收達 80 億雷亞爾(約合 105 億人民币),占據了當地時尚電商 50% 的份額,年增長率 300%。
在多位行業人士看來,國内主流跨境電商平台先後将目光瞄準歐美、東南亞和中東,拿下了一定市場,但拉美和非洲市場還有待開發。
" 相比之下,拉美市場人口規模大,但品牌競争還不激烈、用戶超前消費意願更強、獲客成本和人力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巴西是金磚五國之一,是全球第五的棉花産地,有服裝原料供應優勢。" 供應鏈資深從業者林夢龍稱。
除了本土電商美客多和傳統電商亞馬遜之外,SHEIN、TikTok、Shopee 等新興渠道也都加入了拉美戰局。
不過,拉美市場這塊蛋糕并沒有那麽好啃。
其中最大風險在于地緣政治風險,一位接近 SHEIN 的投資人張琳指出,SHEIN 就曾因此在非洲市場遭遇下架,熟悉拉美市場的 Claure 的加入,或許能助公司一臂之力。
清關手續複雜和物流配送成本高,也是拓展拉美市場的困難之一。林夢龍指出,以巴西爲例,巴西對于跨境電商的關稅較高,目前起征點 50 美元、關稅 60% ( 按進口 CIF 計 ) 。巴西的清關手續也較爲複雜,耗時普遍爲 7 天左右,而從中國出發常規渠道派送需 40-60 天,中間需要轉飛,丢包的幾率較大。
另外,巴西目的地末端的派送統一爲郵政,配送時效和效率将會拖 SHEIN 訂單交付的後腿。退貨問題也是難題,需要消費者先退到郵局,然後再統一安排取走并處理,這同樣爲售後處理服務打了折扣。
SHEIN 的 ODM 供應商陳峰也指出,雖然巴西當地的競争不強,出單率很高,但物流問題一直很難解決,因爲物流時間過長,導緻客戶的退貨率升高,且丢包率也很高。他觀察到,很多華人都更願意在巴西當地開檔口和實體店售賣服飾。
千億估值蒸發 360 億美元,SHEIN 怎麽了?
與 SHEIN 新人事任命一同引發關注的消息是,SHEIN 正在尋求 IPO 之前的最後一輪融資。
今年 1 月有媒體報道稱,SHEIN 正在洽談一筆約 30 億美元的融資,估值爲 640 億美元,較此前估值峰值縮水約三分之一。此時距離該公司估值突破 1000 億美元僅過去 9 個月。
開菠蘿财經了解到,2022 年 SHEIN 就有老股以 400 億 -600 億美元的估值進行交易。" 老股交易的頻繁,對于一家還沒上市公司來說,不是一件壞事情,說明有流動性,還有人看好這家公司。不過這個價格也證明,SHEIN 的千億估值,在部分老股東看來‘虛高’。" 凱爾特創投亞洲合夥人陳潔稱。
如今 SHEIN 的估值回落到 640 億美元,真的如市場所言是 " 跌下神壇 " 嗎?
其實,從财務模型來看,曾經的千億估值摻雜了不少市場情緒賦予的泡沫。
過去三年,SHEIN 的 GMV 增速平穩,但收入增速逐年下滑。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其 2020 年 GMV 達近 100 億美元,2021 年約 200 億美元,2022 年約 300 億 GMV。同時,SHEIN 在 2020 年的收入達到 100 億美元,同比增長 211%;2021 年收入達到 157 億美元,同比增長 57%;2022 年營收達 240 億美元,同比增長 52.8%。
" 現在 640 億美元的估值,按照 2022 年 240 億美元的收入算,是 2.7 倍 PS;過去 1000 億的估值,按照 2021 年 157 億美元的收入估算,PS 高達 6.4 倍,這本身就是很瘋狂的。" 陳潔稱。
在陳潔看來,給 SHEIN640 億美金的估值,也是一個不低的數字。" 因爲一般高利潤的企業,用高 PS 估值才合理,投資人給 SHEIN 高估值是在‘賭’它的高成長性。" 他對比分析稱,SHEIN 淨利率約爲 6%,低于 ZARA 的 11.7% 和優衣庫的 12.37%,而 ZARA 母公司 Inditex 和 HM 的市值總和,長期穩定在千億美元左右。
張琳表示,從公司的發展進程來看,此輪估值下降恐爲 " 降價融資 "。根據 SHEIN 的演示稿顯示,公司 2022 年依舊盈利,利潤達到 7 億美元,但較 2021 年的 11 億美元有所下降。在收入增速和利潤雙降的情況下,SHEIN 還得大舉進行全球化擴張,面對 Temu 等對手的競争,同時還需要完善供應鏈和配送倉儲的布局,在上市前,公司仍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
從行業情況來看,跨境電商領域的其它公司市值也都出現了下滑,甚至對比之下,SHEIN 的估值縮水幅度還比較小。2022 年 11 月,跨境電商 " 子不語集團 " 于港交所上市,目前市值 24.80 億港元,距離上市首日 42.25 億港元的總市值跌去 70%。
從 2020 年開始,SHEIN 就多次被曝出赴美 IPO 的傳聞,近期有消息稱,SHEIN 計劃于今年晚些時候進行 IPO。多位業内人士表示,SHEIN 一直在做難度很高的供應鏈整合,此次估值回落到正常水平之後,生命周期會更長,也有利于公司的 IPO 進程。
SHEIN 還有三大難題
在上市之前,SHEIN 至少還有三大難題待解:轉做第三方平台效果有待觀察、供應商被 " 透支 ",以及快時尚公司都将面臨的 ESG 應對難題。
目前 SHEIN 官網顯示,其擁有 10 個自有品牌。從去年起,SHEIN 就開始嘗試突破原有的業務模式,轉爲第三方電商平台模式。開菠蘿财經了解到,對于 SHEIN 不生産的品類,其選擇開放給第三方,一開始考慮過類似于天貓模式和寄賣模式,但出于經驗和效率的考慮,最後内部傾向于寄賣模式。
引入第三方賣家的舉動很好理解,可以幫助 SHEIN 進一步擴大客戶群并豐富品類,本土商家的入駐還能緩解跨境物流的壓力,利用當地的資源自産自銷,減少跨境的稅務影響、減少處理關務的手續、減輕合規壓力等。
SHEIN 官網顯示的自有品牌
"SHEIN 此前一直在做更可控的事情,一旦開放第三方模式,效果有待觀察。" 陳潔解釋稱,核心在于品牌方與 SHEIN 合作的意願強不強,平台内自家品牌與第三方商家之間的流量如何平衡;另外,有能力的賣家都想做 DTC 品牌,平台如何與品牌建立核心信任感,打消他們的顧慮,也是一大難點。
張琳還指出,SHEIN 的野心或許不僅于此,根據公司的現有步調,是想從過去 DTC 電商 + 國内服裝供應鏈的模式,轉型成全球本地化 + 全渠道的模式。例如,北美基本盤之外,在巴西市場走第三方平台模式,在日本市場做線下零售店,另外在美國規劃布局三個配送中心,在波蘭和多倫多設立倉庫。
作爲供應鏈運營和物流優化的必經階段,林夢龍看好 SHEIN 花重金在多國落地倉配,特别是歐盟和美國等國家地區收緊小額包裹免征進口增值稅待遇,跨境物流成本上升的前提下,這一動作有利于提升效率、優化成本。而難點是,如何選擇合适的落地地點以及數量,才能有效覆蓋相應區域。
SHEIN 尋求業務模式的轉型并不令人意外。無論是做平台還是配倉儲,核心目的都指向了 " 供應鏈多元化 " 這一核心目的。
盡管 SHEIN 在供應鏈運營上的口碑不錯,但在業内人士看來,其運營模式在某種程度上會把壓力轉移給供應商,導緻部分供應商的透支。
陳峰表示,對于供應商來說,跟 SHEIN 合作,好處是訂單穩定,回款周期可控(從 7 天至 30 天不等),但需要讓渡一部分利潤。" 平台壓價太厲害了,會找報價更低的供應商來做。平台壓供應商,供應商就會去壓材料商,現在(自己)工廠一件衣服的利潤基本在 3 元左右。"
跟 ODM 供應商比起來,OEM 供應商還面臨更大的庫存風險。陳峰舉例說,一位 OEM 供應商一個月能出 5-8 萬件貨,月流水約有 200 萬,但扣掉庫存成本就虧了。
多位業内人士稱,在初創階段,SHEIN 就能夠抓住自身特質并攻克供應鏈難題,表明 SHEIN 的管理層目光是清晰的。但面對上市進程,SHEIN 還需要處理自身的遺留問題,包括外界對設計版權、爆款抄襲、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問題等提出的質疑。
談到 ESG,林夢龍稱,"Zara 母公司 Inditex 每年的年報,往往有半數篇幅都會談及 ESG 的解決方案。環保問題一直都是這類快時尚品牌所需要面臨的問題,尤其是爲了追求快速上新、占領市場導緻的過度生産和過度浪費行爲,爲很多類似企業招來過批評的聲音。"
*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峰、張琳爲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