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9 日,申萬菱信、創金合信分别發布了旗下産品的清算報告,黯然離場。
Wind 數據顯示,截至 2 月 9 日,今年以來已有 34 隻基金發布清算報告。與此同時,年内還有 36 隻基金宣告終止合同,展開清盤。其中多數産品因規模 " 迷你 " 而觸發自動清盤程序。
有業内人士表示:" 包括春節假期在内,2023 年 1 月共有 41 隻基金‘關停’。與去年同期清盤的 29 隻基金數量相比,增長 41.38%,這或将是清盤速度加快的信号。" 不過,就在部分無奈宣告基金清盤之時,也有部分基金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組織産品 " 上新 "。
不難發現,在基金市場 " 冷熱不均 " 現象的背後是基金行業優勝劣汰的常态體現,深入來看,基金公司、銷售渠道、基民等多方主體同樣也在展開博弈。這一趨勢下,基金清盤的現象或将越來越常态化。一些缺乏長期業績和特色的産品,大概率會被市場 " 優化 "。畢竟,投資者樂意申購的依然是風格特色鮮明且能長期保持業績優異的産品。
另一層面來看,在監管倡導的行業高質量發展前提下,同質化、缺少自身特色的基金産品,往往會被市場淘汰,同質化正被市場抛棄。記者在與基民交流中,也常遇到 " 市場需要這麼多基金嗎 " 的困惑,萬隻基金産品的大市場,往往卻一基難求,背後原因多方面,優勝劣汰是基金市場應有之義。
年内 34 隻基金發布清算報告
2 月 9 日,申萬菱信基金發布了旗下申萬菱信價值優利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的清算報告,報告顯示,截至 2022 年 11 月 17 日日終,該基金已經出現連續 60 個工作日基金資産淨值低于 5000 萬元的情形,已觸發基金合同中約定的上述基金合同終止條款。
圖片來源:申萬菱信價值優利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清算報告
同日,創金合信基金旗下上證超大盤量化精選股票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也發布的清算報告顯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 27 日日終,該基金的基金資産淨值低于 2 億元,已觸發基金合同終止事由,将根據《基金合同》規定進入基金财産清算程序并終止《基金合同》,不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前一日,上投摩根文體休閑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華安安禧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富國中證 10 年期國債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也分别發布了清算公告。
2023 年 1 月 4 日,銀華全球核心優選發布清算報告拉開了基金清盤的帷幕。截至 2 月 9 日,Wind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 34 隻基金發布清算報告。
此外,截至 2 月 9 日,年内也已有 36 隻基金宣告終止合同,展開清盤。考慮到目前 2 月還未過半,這一數字明顯要高于去年同期的 28 隻。
數據來源:Wind
基金清盤數量和行情存在高強度關聯性。2017 年 -2022 年,每年的基金清盤數量分别為 109 隻、430 隻、133 隻、174 隻、254 隻和 232 隻。2017 年 -2022 年滬指漲幅分别為 6.56%、-24.59%、22.3%、13.87%、4.8% 和 -15.13%。在行情較好的年份,基金清盤數量遠少于相對行情較差的年份。
此前,天相投顧高級基金研究員楊佳星表示,一般權益類 " 迷你基 " 清盤主要源于運營成本考慮。" 一般 5000 萬以下的産品管理費很難覆蓋成本,如果市場行情好還能再做一做,但如果是震蕩市或不看好後市,清盤對基金公司來說或許是最劃算的選擇。" 此外,楊佳星認為," 另一方面,如果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同時管理多隻迷基的話,也會影響新基金的發行。"
基金市場 " 冷熱不均 " 格局固化
有意思的是,就在部分無奈宣告基金清盤之時,也有部分基金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組織産品 " 上新 "。
Wind 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作為統計标準,截至 2023 年 2 月 9 日,市場新發基金共有 69 隻,發行總份額為 510.77 億份。雖然與 2022 年同期相比,今年新發行基金數量有所減少,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爆款産品。
圖片來源:Wind
以 " 中庚港股通價值 18 個月封閉運作股票 " 為例,該産品僅認購一天便宣布募集完成,成為名副其實的 " 日光基 "。截至 2023 年 1 月 20 日,該産品的最新淨值為 1.0227,成立以來漲幅為 2.27%。除此之外,包括太平基金旗下太平消費升級一年持有、長城基金旗下長城數字經濟混合型産品,也紛紛發公告宣布提前結束募集。
那麼,基金市場冷熱不均的原因究竟為何?
首先,近兩年基金行業實現大擴容,基金産品數量超過 1 萬隻,如果基金業績不是特别拔尖,很難被投資者看到。
其次,良好的品牌形象越來越重要。尤其是,近兩年部分基金公司營銷力度頗大,去年多家頭部基金公司打造 IP 形象,并從多維度打響了品牌度。
此外,頭部基金公司往往具有較強的渠道資源。" 大公司在渠道上更有優勢,渠道在推銷基金時也更容易。小公司往往沒有資源配合渠道進行宣傳,甚至有些渠道,小公司沒有準入資格。" 有基金研究員直言,小基金公司與渠道建立信任需要時間,而小公司旗下有部分産品近三年業績好,但無法保證業績的可持續性與穩定性。
這一背景下,表面上看,基金清盤是基金行業優勝劣汰的常态體現,但深入來看,會看到基金公司、銷售渠道、基民等多方主體的博弈。
但從現階段來看,新基金發行速度仍遠高于清盤速度,這意味着未來一段時間基金數量仍會繼續增加。在這一趨勢下,出資者樂意申購的依然是能發明長時間成績的基金,這在全市場中屬于少數,而短期成績好但長時間成績跟不上的基金,就很難經得住市場的考驗。
因而,基金清盤的現象也将越來越常态化。尤其在監管審批提速、行業競争加劇的情況下,基金産品供給速度正迅速加快。至于一些缺乏長期業績和特色的産品,大概率會被市場 " 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