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電車的叠代頗爲迅速,不僅技術上越發先進,市場占有率更是大步提升,以至我那從不限購限行的老家,都出現了不少 " 綠牌異類 "。
從上帝視角來看,電車取代油車,似乎隻是時間問題罷了。但在我看來,油車的存在意義依舊重要,并且不會被徹底淘汰。
個性,無法被取代
俗話說 " 窮玩車,富玩表 ",相對汽車來說,腕表的優勝劣汰可兇猛多了,先是石英表以性價比與實用性取代了機械表,又很快因同樣的原因被電子表取代。
而現在,比電子表更性價比、更實用的電子手環成爲了腕表領域的絕對霸主,隻有極少數像百達翡麗這樣的奢侈品級腕表品牌,保持着穩定的聲量和銷量。
很難說這不會成爲油車的未來,但至少在最近,蘭博基尼 Revuelto 就驗證了這種可能性:僅僅發布了幾個月,這款百萬級超跑的訂單就排滿了 2 年産能。
當然,這并不是因爲它們足夠昂貴、足夠性能。不論是百達翡麗還是蘭博基尼,它們能夠在時代大潮中站穩腳跟的根本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足夠 " 個性 "。
" 個性 ",是你的第二張身份證,是你能夠在茫茫人海中被一眼認出的關鍵。一方面,它無關性能,就像阿爾法 · 羅密歐的四葉草,總會比奧迪 RS 更讓人熱血澎湃一樣。
另一方面," 個性 " 也絕不是僅限少數人的奢侈品,就像中庸的途昂和叛逆的途昂 X 一樣,後者同樣擁有親民的售價和不錯的實用性。
當下的電車,正處在 " 工具 " 屬性不斷膨脹的階段," 個性 " 很難被照顧到;而油車的 " 工具 " 屬性則早已發揮至頂峰,它有足夠的精力幫助大家找到 " 個性 "、并且彰顯 " 個性 "。
個性,油車的未來
談到 " 個性 ",自然繞不開法系車。雖然法系車在大街上的能見度并不高,但那些能讓我看一眼就終生難忘的車,又大概率都是法系車。
比如标緻 505,不同于那會兒的拉達、普桑、皇冠這些,這台 30 多年前的老古董,在我的童年記憶裏占據着不少好印象,因爲它光看起來就非常 " 自信 "。
那時的車,主打的設計是 " 平平無奇 "。那前臉就像一個飽受摧殘的社畜一樣,寫滿了對現實的麻木、妥協與無奈,它們也共同構成了我灰白色回憶的主色調。
而标緻 505,則是我回憶裏極少的彩色調。不對稱的梯形大燈,像一對劍眉一樣高高揚起,仿佛充滿了陽光與無畏,這樣的姿态一下就勾起了我對它的好感。
時光荏苒,如今 505 已經成爲了回不去的過去,而現代的接替者 508L 則迎來了中期改款。雖然二者之間相隔近 30 年,但環顧競争對手,帕薩特、凱美瑞等油車無一變成了大腹便便且極盡谄媚的世俗模樣,電車又無不艱難地在平衡電池厚度與座艙空間之間來回渡步着。
彼時彼刻,又恰如此時此刻。
新 508L 前臉所有的設計元素都遵循全新的盾形獅标 logo,無邊框格栅中,所有的點狀參數化元素圍繞着獅标的邊界陣列排布,也與前保險杠完美融爲一體。
獅眼 LED 矩陣大燈與前保險杠配合的位置顯得很有雕塑感和力量感,讓整個前臉橫向顯得更加寬大,更加大氣,在視覺上呈現出對立且統一的視覺沖擊。
從側面看,整車的線條也像曾經的 505 一樣幹練。大面積的弧面和切面,雕塑除了流暢的線條和具有張力的型面,更凸顯動态的優雅和力量。
尾部和改款之前相比,幾乎看不出什麽變化,不過這樣也好,尾部本身的設計就已經足夠好了,甚至 " 三爪 " 式尾燈帶來的視覺沖擊要比前臉的日間行車燈更讓人印象深刻。
當然還有内飾,一套如同戰鬥機座艙的 i-cockpit 唯我全感官座艙設計理念,直接把駕駛者拱衛到了中心位置,儀表不僅難能可貴地保留了下來,還被置于中控最高點,更進一步拉起了駕駛的氛圍感。
這樣追求自我、自信向前、不屑于主流同行的設計風格,何嘗不是一種 " 個性 " 的表達呢?而在電車于 " 工具 " 屬性上取代油車後,像 508L 這樣以 " 個性 " 立命的車,未嘗不會成爲未來油車的發展新方向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