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個 " 二進宮 " 的 " 豪華 " 品牌,林肯汽車在經曆了幾年的快速發展之後,在華出現銷量危機。在過去的 2022 年,林肯全年銷量 7.93 萬輛,同比下滑 13.4%,未能突破十萬台的大門檻。而從去年 9 月開始,林肯中國銷量不斷下滑,今年 2 月銷量創新低。
林肯汽車銷量走勢
造成這樣的局面,除了受到換帥的影響之外,林肯旗下産品競争力不強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同時在電氣化方面推進緩慢,也成爲未來發展隐憂。行業人士表示,林肯在新能源方面不加速追趕的話,再度退出中國市場也不會讓人感覺意外。
受到新勢力挑戰 銷量不斷下滑
從 2008 年退出到 2014 年重返中國市場,林肯汽車的二度回歸讓人充滿期待,在快速實現國産化後,林肯汽車也從 2019 年開啓 " 高光時刻 "。2019 年,林肯在華銷售 4.7 萬輛。2020 年,林肯銷售 6.18 萬輛,同比增長 32%。2021 年,林肯銷量 91621 輛,同比增長 48%。
但這樣的增長勢頭在 2022 年戛然而止,尤其是下半年,銷量不斷大幅下滑。數據顯示,2022 年林肯汽車的累計銷量爲 79273 輛,同比下滑 13.4%。去年下半年,在其他豪華品牌銷量不斷複蘇的時刻,林肯卻表現頹勢。尤其是 2022 年 9 月,林肯汽車銷量 7475 輛,同比下滑 6.97%。10 月,林肯汽車銷量爲 6148 輛,同比下滑 17.75%。11 月份,林肯汽車銷量僅有 5017 輛,同比下滑 38%,而 12 月份,林肯汽車銷量爲 6063 輛,同比下滑 31%。今年二月銷量 3906 輛,再創曆史新低。
實際上去年 9 月,林肯中國也正遭遇高層人事變動,毛京波因個人原因離職,朱梅君接替毛京波成爲林肯中國新任總裁,這是林肯中國區銷量大幅下滑的轉折點,但并非關鍵原因。
在行業人士看來,林肯在華銷量下滑,外在原因是豪華車市場整體增速放緩,同時受到蔚來、理想、極氪等造車新勢力品牌的影響。而内在原因則是林肯旗下車型競争力不強導緻,尤其是國産車型。
以林肯的銷量擔當冒險家爲例,車長 4615mm,軸距 2711mm,一台标準的緊湊級 SUV,卻賣到了 24.58 萬元起售。此外其推出的 PHEV 車型,WLTC 純電續航僅 54 公裏,在市場中沒有一點競争優勢。而被予厚望的林肯 Z,市場表現平平,去年銷量(上險量數據)僅 14062 輛。值得一提的是,林肯 Z 上市後不久即陷入 " 換殼疑雲 ",被外界質疑爲 " 蒙迪歐換殼 "。
不僅如此,定位豪華品牌的林肯在産品質量上同樣被人诟病,引發不少車主投訴。
" 林肯之道 " 受到挑戰
冒險家競争力不強,還收到了不少用戶投訴其發動機和變速箱異響,飛行家部分車型也遭到了消費者的投訴稱變速箱 " 異響 ",而林肯 Z 的車主則投訴車機大屏出現過反應遲滞、卡頓的現象。
此外,被林肯一直推崇的 " 林肯之道 " 也出現問題,去年林肯 App(即 " 林肯之道 ")因存在霸王收費條款一事,被 400 多位車主集體維權,源于林肯單方面修改使用協議,宣稱未來手機遠程控制功能将收取費用。更讓車主氣憤的是,該協議屬于強制性的,如果不同意則無法使用 App 任何功能。
林肯之前一直講 " 林肯之道 ",一切以客戶爲本,才是豪華之本源。但實現表現卻與所講相距甚遠,甚至在服務上也并無過人之處。比如,在自主品牌都在推出車輛終身質保服務時,林肯車型僅提供 3 年或 10 萬公裏的質保。沒有過人的服務、産品質量差,銷量想要保持增長還是很難的。與此同時,在電氣化方面,林肯的短闆也是很明顯的。
電氣化成未來發展短闆
面對着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快速增長的需求,各大品牌也在不斷加碼電動車,尤其是 BBA,而二線豪華的凱迪拉克、沃爾沃甚至雷克薩斯,都已經推出了純電動車型。而已經重返中國市場 9 年的林肯品牌,其電動車還處于概念車階段。僅有的一款 PHEV 車型,在市場中也是沒有任何存在感的。新車交強險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冒險家 PHEV 累計銷量僅 1530 輛。
據了解,按照林肯的規劃,今年下半年将開啓 " 混動元年 ",主力車型都将推出混動車型。但實際上,在混動技術上,林肯汽車并沒有強于對手的優勢,想要在新能源市場上分一杯羹怕是很難的。
作爲林肯中國新任總裁的朱梅君表示:"2023 年,林肯要實現二次增長,要實現十萬輛的銷量目标。"
但從開年林肯的走勢來看,想要跨過 10 萬台的台階還是非常有難度的。尤其是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曾公開表示,"2023 年銷量超越雷克薩斯。" 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則是造車新勢力品牌在今年将給二線豪華品牌帶來更大的挑戰,尤其是像林肯這樣競争力不夠強的品牌。
總的來說,作爲一個重返中國市場的品牌,林肯汽車還是需要練好内功,推出有強技術實力的新産品,同時把好質量關。另外,在電動化追趕怕是有點難了,不妨多在燃油車上下下功夫,還是有市場可拓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