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肖芮冬
今日(9 月 15 日)晚間,面對近期有自媒體報道新股發行上市關閘、發行上市标準變化等消息,證監會以答記者問的形式發布了五大表态:市場傳聞不一定全面、準确,對發行上市近期階段性收緊 IPO 節奏,是維護市場穩健運行的安排,證監會、交易所 IPO 受理、審核、注冊等相關工作沒有暫停,不存在 IPO" 關閘 " 的情況。上市公司再融資也不存在 " 關閘 " 情況。目前,各闆塊的定位、發行和上市條件、信息披露要求等沒有變化,不存在提高上市門檻的情形。
來看答記者問具體内容:
解釋了五大市場關心問題
一是解釋了 IPO 發行節奏收緊的情況。
證監會指出,證監會加強一二級市場的逆周期調節,在充分考慮二級市場承受能力的基礎上,科學合理保持新股發行常态化,更好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平衡發展。近期階段性收緊 IPO 節奏,是維護市場穩健運行的安排,證監會、交易所 IPO 受理、審核、注冊等相關工作沒有暫停,不存在 IPO" 關閘 " 的情況。上市公司再融資也不存在 " 關閘 " 情況。
二是強調了支持科技企業發展。
證監會指出,将深入推進科創闆建設,堅守科創闆定位,支持六大行業中符合條件、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 " 硬科技 " 企業通過科創闆做優做強,引導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
同時,證監會還表示,正在研究制定資本市場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行動方案,進一步暢通 " 科技 - 産業 - 金融 " 良性循環。
三是強調發行上市條件并未改變。
試點注冊制以來,證監會堅持信息披露爲核心,進一步明确闆塊定位,精簡優化發行條件,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滬深北交易所各有側重、協調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可以滿足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上市融資需求。目前,各闆塊的定位、發行和上市條件、信息披露要求等沒有變化,不存在提高上市門檻的情形。
四是解釋了部分在審企業撤回的原因。
證監會指出,近期撤回的企業,主要存在控制權穩定性不足、業績下滑等影響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的問題。對于媒體報道中涉及的産能過剩、周期性強及天花闆低的行業企業,審核實踐中,證監會、交易所充分關注行業發展趨勢以及發行人自身情況,根據産業政策、發行條件、闆塊定位嚴格審核把關。
五是重申嚴把審核質量關。
證監會表示,試點注冊制以來,證監會實施更加嚴格、透明、審慎的發行上市監管,充分運用多要素校驗、審核問詢、現場檢查等方式加快問題企業出清。發行上市審核中嚴防嚴查欺詐發行,壓嚴壓實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責任,保持高壓态勢,以零容忍态度打擊财務造假,從嚴從重查處。
9 月以來 16 家公司完成股權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從統計數據來看,IPO 節奏有明顯放緩趨勢。
Wind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 8 月以來,A 股股權融資節奏明顯放緩。按照發行日計算,共有 108 家公司進行了股權融資,合計募資 1484.37 億元。其中,IPO 家數爲 37 家,首發募集資金 647.66 億元。
具體來看,8 月股權融資家數已跌至 74 家,合計募資總額爲 839.81 億元。有 28 家公司完成了 IPO,首發募資爲 278.79 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9 月已經過半,但僅有 16 家公司完成了股權融資,募集資金 115.63 億元。其中,IPO 家數爲 10 家,首發募資 87.6 億元。如果繼續這一節奏,9 月股權融資金額将創下一年來新低。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