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5 月 18 日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現代快報記者圍繞吃、穿、用等日常生活主題,探訪江蘇各地的特色博物館。
在常州油燈博物館,從最簡單的陶豆到繁複巧妙的西王母油燈,能工巧匠們在小小的油燈身上窮盡想象;在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館,一榫一卯,各個木構件嚴絲合縫,百年不松動;在常州市龍城梳篦博物館,雕、描、燙、刻、磨 …… 一把木梳需 28 道工序,一把篦箕需 72 道半工序。器以載道,古人在生活用具上頗下功夫,既有獨具匠心的精妙巧思,又有生活意趣的精緻追求,千百年來從未停步。
常州油燈博物館:1500 餘件油燈講述文明之光
△各類油燈
坐落于常州西太湖畔的油燈博物館,是全國首家專業的油燈主題博物館,集中展示了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收藏的 1500 餘件中外各式油燈珍品。
油燈博物館按通史展覽模式,系統展示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民國時期的各類油燈。新石器時期的彩陶豆是館中最古老的油燈;有比較少見的戰國陶質鳳鳥形彩繪燈、漢代人擎雙燈盤漆燈和遼代石燈;還有 " 省油燈 "" 氣死貓 " 等有趣的油燈。
△漢代十三頭西王母陶質油燈
鎮館之寶是漢代十三頭西王母陶質油燈。這是目前出土的同一時期同一主題的油燈中燈盞數最多、體量最大、裝飾最繁複的油燈。西太湖美術館研究部主任劉煥煥介紹說," 漢代上至君王,下至民衆都信奉掌管着長生不老藥的西王母。在這盞油燈上可以看到,西王母端坐在龍虎座上,左右兩側爲龍頭與虎頭,上方各有圓球,分别刻了金烏鳥和蟾蜍,象征着日月。四個手持燈盞、騎龍禦馬的仙仆環繞四周,突顯着西王母至高無上的地位。油燈下半部刻畫的神獸、靈龜、連理枝等也都栩栩如生。"
△陶質星象紋底座帶佛像十三龍頭枝燈
" 最神秘的油燈是十六國時期的陶質星象紋底座帶佛像十三龍頭枝燈。十六國時期十分短暫,發現的油燈也非常少。" 劉煥煥說,油燈上 8 個佛像分上下兩層排列,十分生動。每枝燈盞銜接處是龍頭造型,用插入式連接,底座覆碗上布滿星宿。就目前出土的情況看,這種星宿紋在之前和之後的油燈中極爲少見。
△ " 省油燈 "
館内展示的宋代 " 省油燈 " 的碟壁是一個中空的夾層,碟壁側面有個小圓嘴,用來向夾層中注水。大詩人陸遊就曾說過:" 書燈勿用銅盞,惟瓷盞最省油。蜀中有夾瓷盞,注水于盞唇竅中,可省油之半。"" 有句俗語——‘真不是個省油的燈!’可見正是貼合古人的油燈生活。" 劉煥煥笑着說。
△ " 氣死貓 " 油燈
" 氣死貓 " 油燈更有趣味。一盞清代瓷質 " 氣死貓 " 油燈上,小老鼠趴在燈盞上模仿偷油吃的場景。" 在物資相對貧乏的古代,爲了防止老鼠偷吃燈油,古人設計了全封閉的燈盞,将燈油藏于腹腔之内,老鼠就偷吃不到燈油了。" 劉煥煥解釋說," 貓原本是可以蹲守在油燈旁,來個守株待鼠。但老鼠偷不到燈油就不來了,貓就氣壞了,所以叫‘氣死貓’油燈。"
△飛上太空的油燈
在博物館内,還有上過太空的油燈——唐三彩油燈。據悉,這盞油燈高度僅有幾厘米,2016 年曾跟随長征七号運載火箭去往太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遨遊過太空的油燈。
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館:清朝就用上了 " 旋轉桌 "
" 清代文人李漁曾寫過,‘維揚之木器,姑蘇之竹器,可謂甲于古今,冠乎天下矣。’以前南通曾隸屬于揚州府,木器工藝也非常高超。很多南通的工匠曾在皇宮裏制作家具,後将這門技藝帶回了家鄉,并将其延續并發揚光大。" 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館館長陳雲介紹。
△明清古家具
20 世紀 80 年代末,陳雲和丈夫王金祥開始收藏通作明清古家具,并建起了博物館,如今已有 568 件藏品。通作家具的主要标記就是 " 拐兒紋 "。這主要是因爲當地家具使用的木材是能與小葉紫檀媲美的柞榛木。俗話說 " 十柞九空,十柞九彎 ",取材不易,大的木材用作桌面和桌腿,小的便以攢接的方法做成了紋飾,不但大方美觀,結構上也能發揮支撐的作用。
△柞榛木八卦面圓台
桌椅、床榻、櫥櫃 …… 博物館内,各式各樣的通作家具讓人目不暇接。其中一張精巧的清代中期的柞榛木八卦面圓台,台面采用大邊框芯闆八卦面工藝,桌面下段正中是獨立圓柱,分上下二節,桌面可以自由轉動,腳踏圓盤支撐整個桌面。桌面側面牙條雕有如意紋,腳踏作爲冰裂紋保存完好,是一件罕見的孤品。
△金絲楠木拔步床
" 鎮館之寶 " 是一張清中期的金絲楠木拔步床。這張拔步床采用了典型的通作工藝,除踏闆、床頂闆、床楞外,其他全爲上等金絲楠木制作。門面采用斜萬字紋雙面窪線工藝,床頂邊沿采用淺浮雕、深雕、圓雕等多種工藝,人物雕刻得活靈活現,刻畫了狀元及第、八仙過海、五子登科等故事。床頂還設有兩個挂鈎,是新婚時挂紅燈籠用的。" 這是當年的大戶人家所有,品相工藝極佳。" 陳雲說,拔步床有着很強的私密性,設置有子孫桶、衣櫃等,生活起居都可以在内部完成。
爲了讓參觀者更好地了解通作家具的制作過程,作爲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通作家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人的王金祥設計制作了 600 多件木工工具,并拆解了一張 300 多歲的桌子,零部件一一展現在牆上。他還出版了《大器婉成——一張通作柞榛方桌的解析》《一席绮夢》《大匠之道》等書,介紹中國通作家具制作技藝。
常州市龍城梳篦博物館:小小梳篦流行千年
梳篦,又稱栉,是中國古代八大發飾之一,分爲木梳和篦箕兩種物品。有句老話," 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常州梳篦的制作技藝形成于東晉,梳子有 28 道工序,篦子有 72 道半工序,精湛繁複,迄今已有 1500 多年曆史。常州梳篦以 " 雕、描、刻、燙、嵌 " 獨特工藝,在實用的同時兼顧優美造型,赢得了 " 常州梳篦甲天下 " 和 " 宮梳名篦 " 之盛譽。
位于常州市勤業路 17 号博濟 · 南岸裏園區内的常州市龍城梳篦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座梳篦博物館,也是常州首個 " 工業旅遊示範點 "。常州梳篦廠有限公司總經理賈玮介紹稱,龍城梳篦博物館展區分爲梳篦曆史文化展示區和工藝制作展示區。其中曆史文化展示區展現梳篦的制作工具和原材料、各曆史時期制作的各式梳篦,梳篦的傑出成就等,有着 " 檀香雕刻雙龍戲珠梳篦 "" 檀香雕刻鳳梳 "" 象牙淺刻靜瓶梳 "" 黃楊工藝梳 " 等 560 餘件精美藏品。工藝制作展示區集中展示梳篦工藝的制作過程,還設置了互動區,遊客可以動手學習梳篦工藝制作過程,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
說起鎮館之寶,賈玮表示,1915 年,常州梳篦與國酒茅台一同獲得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國際和平博覽會銀獎;1926 年,常州梳篦又在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上奪得金獎,從此以 " 中華梳篦之宗 " 揚名世界。原先館裏珍藏着兩枚世博會獎牌原件,如今原件被收進了常州市檔案館。此外,精品 " 檀香雕刻雙龍戲珠 " 梳篦采用老檀香木雙面镂空雕刻,很好地體現出雙龍戲珠的場景,曾在 2010 年上海世博會江蘇館展出。
在梳子已經成爲日用品的今天,常州梳篦也開始向工藝類和旅遊用品方面發展,四大美女工藝梳、紅樓夢工藝梳、海洋魚系列工藝梳、京劇臉譜工藝梳、旗袍套梳等都能在館内見到。近年來,博物館還開展館校合作,舉辦了 40 多場 " 小小傳承人 " 活動,40 多所中小學 8000 餘名學生參與梳篦曆史文化技藝課程。
現代快報 + 記者 葛小林 嚴君臣 張敏 宋體佳 見習記者 陳雲龍 文 / 攝
(編輯 高淼 吳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