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一群烏雕會從希臘和南蘇丹啓程,途徑烏克蘭,前往白俄羅斯的繁殖地。
然而,自 2022 年 2 月俄烏沖突全面爆發後,遷徙的烏雕爲了避免在沖突地帶停留,選擇繞更遠的路程,并減少了休息停歇。遷徙本來就會造成極大的體力消耗,繞路和減少休息更讓烏雕精疲力竭。戰火之下,受到影響的不僅是卷入其中的人類,還有無數野生動物們。
俄烏沖突不僅對當地人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也波及烏雕等野生動物 | J.M.Garg/Wikipedia
烏雕途經之地
烏雕屬于 IUCN 易危(VU)物種、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國的觀鳥人也許在秋冬季節見過烏雕,它的出現總會給人帶來很大的驚喜。它體色深,翼形方正,羽毛又常常有破損,飛起來像一塊慢悠悠的破抹布。但它确實是一種頂級的捕食者,翼展達 155~180 厘米,小型鳥獸、昆蟲和魚類都是它的食物。
從地圖上看,烏雕的繁殖地是一道橫貫歐亞大陸的長條,東至俄羅斯東南部,西至中歐和東歐南部。它們依賴開闊的草原和濕地環境,在許多地區都面臨着栖息地破壞的威脅。俄烏沖突更是讓它們的處境雪上加霜。
在濕地栖息的烏雕 | Wikipedia: Vishnubonam
英國和愛沙尼亞的研究者用追蹤器對 22 隻烏雕進行了監測。這些烏雕每年春天從希臘和南蘇丹啓程,途徑烏克蘭,前往白俄羅斯的繁殖地。監測發現,自從 2022 年 2 月俄烏沖突全面爆發後,它們爲了避開沖突地帶,平均多飛了 85 公裏。
俄烏沖突不光讓烏雕繞路,也讓它們的旅程變得更加艱辛。候鳥在長途遷徙過程中常常要在一些 " 補給點 " 停留休息,補充能量。在俄烏沖突之前,22 隻烏雕當中有 18 隻會在烏克蘭境内的三個地點停留。但是在 2022 年 2 月,隻有 6 隻個體在此停留,并且研究者認爲它們可能是在沖突發生前過境的 " 早鳥 "。
這項監測研究開始于 2017 年,最初是爲了了解烏雕的遷徙路徑和繁殖情況。顯然那時候研究者們都沒有預料到這個地區的局勢變化。
鳥類學家表示擔憂
作爲一個易危物種,每一隻烏雕的繁殖都至關重要。一對烏雕每年生育 1 個後代,後代存活率隻有約 60%。所以,對于這樣的監測結果,研究團隊和其他一些鳥類學家都十分擔憂——烏雕的行爲模式改變可能對這個物種的生存造成不利影響。
盡管研究監測的 22 隻烏雕到項目結束時全部幸存,但研究團隊擔心它們的繁殖會受到不利影響,因爲它們在路上消耗了更多的能量,更少獲得補給,更晚抵達繁殖地。一般來說,遲到的鳥兒更難找到滿意的巢址,也更難找到充足的食物來養育幼鳥。
一對越冬的烏雕 | Wikipedia: Mike Prince
英國伯明翰大學的鳥類學和動物保護助理教授 Jim Reynolds 告訴 BBC:" 對于這樣一個易危物種,對繁殖表現的任何幹擾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作爲一名研究動物保護的生物學家,我對此感到十分擔憂。"
受俄烏沖突影響的烏雕種群數量約占歐洲種群的 15%。由于時間限制,研究團隊沒有評估 2023 年以及之後的烏雕遷徙軌迹。
烏克蘭有着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北部是肥沃的湖泊和濕地,西部是生長着參天古樹的喀爾巴阡山脈,東南部是遼闊的草原。俄烏沖突影響的區域主要是東南部的草原地帶。由于調查研究需要一定時間,和實地調查面臨客觀限制,俄烏沖突對烏克蘭生态環境的整體影響仍然是未知數。
" 我聽見雲雀在歌唱 "
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往往也更爲人類所觊觎。一項統計研究指出,1950-2000 年間,80% 以上的重大武裝沖突發生在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另一篇發表于《自然》期刊的文章也指出,在 1946-2010 年間,非洲保護地大型食草動物的種群衰退情況與武裝沖突密切相關。
戰争不僅帶來了爆炸、噪聲、污染,威脅動物的生存,還造成自然保護區邊界失效,人員肆意進出。同時,因爲人們的生活失去保障,加上民間大量裝備武器,這些地區的動物更容易受到偷獵。
戰争也以間接方式對保護工作造成負面影響。局勢不穩定會迫使保護和研究項目終止,人員撤離。軍費開支的增加也會導緻其他方面的财政支持減少,這甚至會波及範圍更大的保護項目。
但是另一方面,大自然也可以很頑強。這兩研究同時指出,戰争很少直接導緻動物的滅絕,隻要戰後能夠及時進行幹預和重建。一些動物善于躲藏,使得種群能在較低的水平維持下去,直到戰火平息。
一個成功的生态修複案例就是莫桑比克的戈龍戈薩(Gorongosa)。這裏發生過長達十多年的内戰,到 2004 年,莫桑比克政府與美國企業家格雷戈裏 · 卡爾(Gregory Carr)合作,着手進行生态修複。如今,這裏已經建成了高水平的國家公園,生活着大群非洲象、獅子和瞪羚。2018 年,人們在這裏發現了豹子的身影,這是 14 年來的第一次。
豹子回到闊别 14 年的戈龍戈薩國家公園 | Club of Mozambique
和烏雕、豹子這樣的頂級捕食者相比,食物鏈底部的小動物通常更加頑強。它們不僅維系着種群的存續,也爲人類的心靈帶來了一絲慰藉。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鳥類》不斷收到士兵來信,講述他們在戰地觀察到的鳥兒。他們看到,即使在被轟炸得千瘡百孔的村莊裏,燕子、麻雀和翠鳥仍然在頑強地築巢和育雛。1944 年,一位在意大利參戰的士兵在投稿中寫道:
" 在爆炸聲的間歇中,我能聽到雲雀在歌唱,這使得戰争看起來比任何時候都要荒謬。"
參考文獻
[ 1 ] Russell, C. J., Franco, A. M., Atkinson, P. W., V ä li, Ü ., & Ashton-Butt, A. ( 2024 ) . Active European warzone impacts raptor migration. Current Biology, 34 ( 10 ) , 2272-2277.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4.04.047
[ 2 ] Kristi Marciano. How the War in Ukraine Takes a Devastating Toll on Nature. Audubon magazine. https://www.audubon.org/news/how-war-ukraine-takes-devastating-toll-nature. <2023-Fall/2024-08-05>
[ 3 ] Hanson, T., Brooks, T. M., Da Fonseca, G. A., Hoffmann, M., Lamoreux, J. F., Machlis, G., ... & Pilgrim, J. D. ( 2009 ) . Warfare in biodiversity hotspots. Conservation Biology, 23 ( 3 ) , 578-587.
https://conbio.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j.1523-1739.2009.01166.x
[ 4 ] Daskin, J., Pringle, R. Warfare and wildlife declines in Africa ’ s protected areas. Nature 553, 328 – 332 ( 2018 ) . https://doi.org/10.1038/nature25194
[ 5 ] Rachel Nuwer. War ’ s Other Victims: Animals.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nytimes.com/2018/01/12/science/africa-war-animals-conservation.html. <2018-01-12/2024-07-23>
[ 6 ] Mozambique: Leopard seen in Gorongosa for the first time in 14 years. Club of Mozambique. https://clubofmozambique.com/news/mozambique-leopard-seen-in-gorongosa-for-the-first-time-in-14-years/. <2018-04-03/2024-08-05>
[ 7 ] 《叢中鳥:觀鳥的社會史》. [ 英 ] 斯蒂芬 · 莫斯 著 . 劉天天 王穎 譯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作者:瑪雅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