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2 月 24 日訊(記者 肖斐歆)随着新媒體和線上投資渠道的流行,未取得期權期貨經營資質,私自搭建分倉軟件哄騙投資者的亂象似也頻繁了起來。期權交易作爲高風險投資,大部分投資者了解不深,往往在高回報的幌子之下一步步邁入騙子精心設下的局。
近日,四川證監局在轄區監管工作一欄中發布公告,稱已配合公安機關查處轄區類首例 " 期權類 " 非法經營案,有力打擊了不法分子的氣焰,有效保護了投資者的财産權益。這起自 2020 年開始的案件,涉及投資者上萬人,涉案金額 8300 餘萬元,至今終于塵埃落定,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并處以有期徒刑,共處罰金 110 萬元。
上萬名投資者被騙進行交易
事情的起源要追溯到 2020 年 4 月,犯罪嫌疑人王某、吳某等人向長沙貝肯軟件開發有限公司購買軟件開發服務,組織搭建 " 上證 ETF 期權 "、" 滬深期權 "、" 期權策略通 " 等 3 套具有分倉功能的期權交易軟件,私自接入證券公司交易系統,使交易軟件具備交易 " 上證 50ETF" 期權的功能。
随後,王某發展李某、許某、梁某等人成爲多級代理商,設立石家莊市盛邺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滬深期權軟件開發有限公司、洛陽滬深期權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等多個市場主體,通過互聯網渠道誇大宣傳、誘導不合格投資者參與期權交易。
上萬名投資者注冊成爲該軟件用戶,綁定銀行卡,充值入金并開展期權交易,軟件後台對每單交易自動收取 15 元手續費。爲攫取更多收益,各級代理商通過微信群等方式,唆使投資者頻繁操作。投資者因未能有效識别期權交易性質及風險,遭受嚴重資金損失。
2021 年 3 月,西充縣公安局運用科技手段進行分析研判,發現相關涉非線索,于 2021 年 4 月底開展統一收網行動,抓捕犯罪嫌疑人 32 名。2023 年 9 月 20 日,西充縣法院進行一審公開宣判,主犯王某被判處有期徒刑 5 年,其餘從犯被判處有期徒刑 1 至 4 年不等,共處罰金 110 萬。
此前已有 " 财經大 V" 翻車
代理期權分倉軟件,割韭菜收傭金的案例在早年就時有發生,且涉案人數、金額往往龐大。
2022 年 7 月,證監會官網披露,坐擁 400 萬粉絲的上海财經大 V 徐某峰自 2021 年以來,在微博、直播間發布虛假投資平台廣告信息,誘導投資者在黑平台上交易 50ETF 期權。經上海證監局核查,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超過 350 名投資者充值入金,涉案金額超 3000 萬元。徐某峰被上海市浦東新區檢察院以涉嫌非法經營罪、幫助網絡信息犯罪活動罪、虛假廣告罪提起公訴。
具體來看,徐某峰利用自身财經大 V 的影響力,在自媒體上大量發布含有 " 幾千元即可開戶做期權 "" 多空雙向交易 "" 高杠杆、高盈利 " 等誘惑性詞彙的廣告信息,忽悠粉絲添加助理的 QQ 号或微信号,并下載 " 上證 ETF 期權 APP" 開戶交易期權。而這類 APP 由于不是證監會批準設立的合法平台,投資者在上面開戶交易,往往損失慘重、血本無歸。
在徐某峰不當宣傳的背後,還藏有陳某、李某這兩關鍵人物。2019 年,陳某、李某等人與他人簽訂代理合同,代理期權分倉軟件,在未獲得國家有關部門批準,未取得期貨、期權經營資質的情況下,從事非法經營期權的活動。爲了進一步推廣這一 " 分倉軟件 ",他們選擇與徐某峰合作,利用徐某峰的影響力引流粉絲來該軟件上投資,而徐某峰每單可以收取 20 元左右的傭金。
證監會對此也鄭重提醒廣大投資者,不要輕信所謂财經大 V 推薦,要選擇合法機構,遠離非法平台,堅持理性投資,謹防上當受騙。
這與四川證監局近日公布的這起案例有着很多相似之處,一例借助 " 财經大 V" 的影響力虛假宣傳,達到引流效果,一例通過傳銷式宣傳,設立多級代理商,以數量優勢來誘導不合格投資者參與期權交易。本質上,多數投資者都是被誘導、欺騙到非正規的平台上進行期權交易,加上相關知識的缺乏,往往會被 " 牽着鼻子走 "。
通過正規渠道參與投資
期權交易投資往往設有交易門檻。就 50ETF 期權來說,個人投資者需要滿足多項條件:一是需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相關知識測試才能進行開戶;二是需要具備期權股票模拟交易的經曆;三是個人投資者的證券市值和資金賬戶的可用餘額需要大于 50 萬元人民币且保持 20 個工作日;四是要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沒有嚴重的不良誠信記錄和市場禁入情況;五是在證券公司開戶 6 個月以上并且有融資融券參與的資格,有 6 個月以上的期貨公司開戶交易經驗。
大部分不合格投資者對期權知識都了解甚少,屬于被 " 坑蒙拐騙 " 參與期權交易的狀态。期權交易屬于高風險投資,個人投資者參與門檻較高,不少投資者在 " 高回報 " 廣告宣傳的誘惑下,往往會陷入詐騙陷阱。
非法期權分倉交易經營平台以高傭金将這些投資者的訂單和資金收集過來,一些操作方式是通過自身正規途徑開立的衍生品賬戶發給交易所,另一些的操作甚至都沒有投入到真正的股票期權市場,而是在以假亂真的交易平台上對數據動手腳,錢全數落入了犯罪嫌疑人的口袋。而這兩者都是一旦發生損失,這些投資者基本無法獲得任何賠償。
随着新媒體的蓬勃發展,線上渠道在爲投資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種種風險。對于網上的種種證券活動交易,投資者如何擦亮眼睛辨别是非十分關鍵,部分地方監管機構、交易所也對此進行了投教。
山西證監局針對網絡非法證券期貨活動的常見騙術進行了整理總結,分别是假冒合法機構、專家免費推薦牛股、直播間薦股背後的 " 殺豬盤 "、以 " 内幕消息 " 等誘餌行騙、進行非法代客理财、銷售炒股軟件、誘導參與新品種投資、以 " 挽回損失 " 等名義二次行騙、虛假 " 原始股 "" 轉闆上市 "" 海外上市 "、出售 " 投資者教育 " 或 " 炒股 " 課程。
北交所則通過兩大非法個股期權案例提醒廣大投資者,明确官方途徑,對于不實信息多求證,通過正規渠道參與投資。
案例一:某日,張先生接到一個自稱 A 公司員工的電話,邀請其加入微信群,并推薦參加個股期權交易,宣稱 " 低風險,高回報,以小搏大,虧損有限,盈利無限 ",隻需要 5 萬元就可以購買價值 100 萬元的股票,無爆倉強平風險,短時間就可以獲取高額收益。張先生經不住誘惑,決定小試一下,于是根據對方發送的鏈接下載了 APP 交易軟件,注冊并通過個人網上銀行轉賬完成入金。一個月後行權時,标的股票并沒有漲,幾萬元權利金一下子全沒了,賬号中的餘額也無法出金。
案例二:2017 年至 2018 年,鍾某、葉某等人控制福州億德公司,利用劉某資管産品認購人的通道購買股票期權,以公司化運作模式實施詐騙活動。組織公司員工通過微信、QQ、直播等方式,假冒分析師發布操作建議,假冒客戶進行吹捧,制作虛假盈利單制造客戶入金假象,誘騙投資者購買其推薦的股票期權。至案發,共誘騙 300 人參與場外個股期權交易,投資者損失 2300 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