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巴倫周刊 ,作者朱振坤
《投資的常識》
買的股票跌跌不休,該繼續持有還是及時止損?總被市場情緒左右,如何調整投資心态?有哪些适合理财小白的投資品種?關于投資,你關心的問題答案都在這裏!《投資的常識》教你用簡單的方法,做出更好的投資選擇!
今晚 20:30,《投資的常識》上線樊登讀書 APP,歡迎收聽!
精 彩 文 摘
《投資的常識》這本書爲馬爾基爾和埃利斯兩位大師所著,觀點明确,内容簡潔,本不需要狗尾續貂。但國内的讀者可能會提出一個問題,在中國如何按照本書的方法投資呢?作爲譯者,也從事投資的我,覺得有必要幫助讀者解惑。
理解中國式投資環境
中國居民和美國居民在理财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差異。
第一,美國居民的财富主要配置在金融資産上,而中國居民的财富主要配置在房産上。
根據數據統計,美國家庭總資産中房地産占比 25.4%,金融資産占比 69.8%。金融資産在總财富中的占比很高,金融投資的結果幾乎決定了大部分人的财富狀況。
與美國不同,中國居民主要将财富配置在房産上,股票和基金占比較低。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調查數據,2019 年中國城鎮家庭資産中 59.1% 爲住房,20.4% 爲金融資産,金融資産又以無風險的存款和銀行理财爲主,股票和基金合計占比還不到 3%。房産總價高,購房按揭貸款帶來高杠杆,房産投資成功與否會帶來極大的财富差異。所以購買住房是大部分中國人最爲重要的投資決策。
第二,中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都與美國有較大的差異。
與歐美成熟的市場不同,中國股票市場僅有 30 多年的曆史,許多行業處于快速發展過程中,企業利潤增速很快,擴張速度也很快,競争可能導緻未來行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股票市場中有大量類似風險投資的機會,投資機會多,但風險也大。同時,法律制度和監管機制還在不斷完善之中,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仍然薄弱。
因爲歐美國家普遍已經進入零利率時代,中國國内債券資産投資回報明顯高于歐美。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國國内利率較高,另一方面也跟國有銀行主導的信貸市場競争不夠充分,擡升了資金成本有關。雖然剛性兌付被打破,但債券違約仍屬偶發現象,大部分投資者仍将債券視爲無風險收益。
随着銀行理财和信托産品淨值化,剛性兌付被打破,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不能像過去一樣,不假思索地買入保本保收益的理财産品了。随着國内利率的下行,債券收益可能會長期下行,而優質的股權資産會有更好的投資回報。
第三,稅收制度顯著不同。
中國投資股票僅僅收取交易印花稅和股息所得稅,資本利得并不征稅。此外也沒有遺産稅。在美國通過各種免稅計劃(如個人退休金計劃)進行投資非常重要,而中國投資避稅的問題并不重要。
投資的根本邏輯是通用的
本書介紹的幾種重要的投資方法,在中國都是适用的,隻是與美國的情況略有差異。
資産指數化仍然是更好的選擇
與美國不同,在中國股票市場,主動管理型公募基金跑赢指數的比例較高,可原因能如下:
一是指數編制不合理,滬深 300 指數存在未考慮除息和再融資、銀行股占比過大、部分優質新股未編入等缺點。上證指數的缺點同樣很多,相關的研究較多,這裏不展開論述。
二是公募基金可以參與新股網下發行,有較高中簽率和獲配比例,可以獲得一定的無風險收益。
三是 A 股市場成熟度低、信息不對稱,機構投資者相較散戶而言更具信息優勢,戰勝指數基金也相對容易。
四是基金申購費和贖回費在産品之外單獨計算,所以投資者實際收益要遜色一些。股票基金普遍的認購費都超過 1%,此外,如果持有期較短還會收取一定的贖回費。
從曆史數據來看,主動型基金更好,但随着新股定價機制的變化和市場成熟度的提升,未來主動型基金跑赢指數可能會更加困難。
如果未來新股紅利消失,和書中兩位作者的觀點一樣,我仍然推薦投資者選擇購買指數基金作爲主要的投資工具。因爲選優秀的主動型基金和選股票一樣困難,投資指數基金避免犯錯,也會減少認購費等隐形成本。此外,通過互聯網渠道購買存續基金,可以大幅降低基金申購費。
國内 ETF 基金比普通指數基金更适合投資,不但有普通指數基金組合透明、管理費率低的優點,還像股票一樣買賣方便,且不用交印花稅,在場内買入 ETF 基金還可以節省認購費。此外 ETF 基金比普通指數基金使用效率更高,參與門檻更低。
多元化投資要重視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
過去十幾年中國一直是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的國家,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上海、深圳和香港上市公司市值總額也僅次于美國。與歐美國家不同,國内大部分普通投資者進行全球化投資的熱情似乎不高。當然,随着國内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和居民财富增長,海外投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企業上市地不僅僅是上海和深圳,一些優秀的企業,尤其是互聯網和生物醫藥企業往往選擇在中國香港或美國上市,比如騰訊、阿裏巴巴、美團、貝殼、百濟神州等。這些公司并不在上證 50、滬深 300 等國内指數中。所以僅僅投資 A 股的指數基金無法反映中國經濟增長的全貌。
由于中國外彙管制的原因,直接投資海外的途徑比較少,投資者可以通過 ETF 基金進行相關的投資,例如,通過 H 股 ETF、恒生 ETF 等工具投資港股,通過投資中概互聯網 ETF、中概互聯 50ETF 等,投資美國上市的中概股。
如果确實有海外投資的需要,可以投資标普 500ETF、納指 ETF、日經 ETF 等實現海外資産的配置。
定投未必會改善收益,
但有助于投資計劃的執行
本書介紹的定投方法很适合個人投資者,但定投能否改善投資收益,取決于後續市場的走勢。定投的優點不在于改善收益,而在于以下幾點:一是避免投資者在高點一次性買入而遭受較大損失;二是克服個人投資者普遍存在的 " 頻繁交易 "" 追漲殺跌 " 等不良投資行爲;三是易于執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儲蓄和投資習慣。
本書介紹的其他投資方法也都非常有用,如設定股票和債券資産的比例、定期調整投資組合等,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風險承受能力參考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