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丁遠泓
成都在常住人口增量上,正面臨一個 " 坎 "。
根據近期發布的《2022 年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成都 2022 年年末常住人口爲 2126.8 萬人,比上年末增加 7.6 萬人,增長 0.4%。
根據《成都統計年鑒 2022》,這是 2000 年以來成都常住人口增量首次跌破 10 萬 " 門檻 "。
即便如此,在重慶、上海、北京和成都這 4 個常住人口超 2000 萬的城市中,成都的常住人口增量仍然排名第一。
近年來,在一線城市與新一線城市,成都的常住人口增量高居前列,依靠産業布局與城市文化,讓來到成都的人有地方施展才能,有空間追求生活。
曾經掌握人口增長密碼的成都,在常住人口增長量跌破 10 萬以後,要如何繼續保持高度吸引力?
制圖:時代周報 丁遠泓
平均每年增長超 60 萬
在 " 滬漂 "" 北漂 "" 深漂 "" 廣漂 " 之後,近年來又出現了 " 蓉漂 "。
按照成都市統計局數據,成都的常住人口在 2012 年爲 1510.9 萬,2022 年爲 2126.8 萬。也就是說,從 2012 年底至 2022 年底的這 10 年間,成都市常住人口增長達 615.9 萬人,平均每年增長超 60 萬人。
而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成都全市常住人口中,15-59 歲勞動适齡人口達 1439.29 萬人,總量比 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增加了 326.48 萬人,增長 31.14%。
同時,成都市的流動人口爲 845.96 萬人,其中跨省流入人口爲 149.36 萬人,省内流動人口爲 696.60 萬人。與 2010 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流動人口增加 428.01 萬人,增長 102.41%。
這些數據也說明,成都之所以能坐穩 " 人口第四城 " 的寶座,常住人口保持高速增長,除了依靠自然增長外,還依靠機械增長,也就是外來人口流入。
西南财經大學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楊成鋼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成都所吸引的常住人口主要來源于西部其他城市,尤其是四川省内的其他城市。
" 如果比較四川省與成都市在六普和七普之間的常住人口增量情況,會發現成都的增量是比四川高的,這也就說明了四川省各個地市州的人口流動很大一部分到了成都。" 他說。
10 年常住人口增長超 600 萬 圖源:圖蟲創意
在過去 10 年的常住人口變化過程中,2016 年顯得格外特殊,增量突破 100 萬人。
這是因爲成都在 2016 年調整了行政區劃,原屬資陽市代管的縣級簡陽市劃歸成都市管轄。如果扣除簡陽市的 2016 年常住人口 106.45 萬人,成都在 2016 年的增量爲 66.45 萬人,這也意味着成都在過去 10 年間的常住人口增長超過 500 萬。
其實即便不算簡陽市劃歸當年增加的部分,從 2013 年至 2020 年,成都每年的常住人口增量都保持在 50 萬人以上,而 2021 年和 2022 年的常住人口數據屬于抽樣數據,還沒有基于普查數據進行校正,且這兩年受疫情影響,導緻數據出現了一定的波動。
總體而言,成都近年來在常住人口增長上獲得的成績,無論是與一線城市相比還是與其他新一線城市相比,都排名在前。
成都近年人口增量排名前列 圖源:圖蟲創意
有工作,也有生活
成都常住人口高速增長的這 10 年,也是成都發展最快的 10 年。
2012 年的成都,沒有 " 雙機場 ",沒有太古裏和 IFS,成都天府新區還沒有獲批爲國家級新區。
在接下來的 10 年裏,成都經濟飛速增長,高樓拔地而起,行政面積不斷擴大。
2014 年,成都 GDP 剛剛跨過 " 萬億 " 門檻,8 年後,成都 GDP 已然超過 "2 萬億 ",總量翻了一番,在全國城市中的排名,也從第 8 名晉升爲第 6 名。
其實這樣快速的發展,與成都的産業布局相關。
2017 年,成都确定重點發展 " 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共享經濟 " 六大新經濟形态,成爲全國第一個系統提出發展新經濟的城市。
發展新經濟,其實是成都推動城市戰略轉型、經濟變道超車、重塑競争優勢的重大抉擇。而成都也确實通過這一抉擇,獲得了一系列不菲的成績。
目前,成都已經吸引了阿裏巴巴、百度、快手、華爲、中興、騰訊、字節等頭部企業紮堆落戶,主攻 5G 通信、人工智能、網絡視聽、數字文創、大數據等新經濟産業,爲相關人才施展拳腳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根據成都市 2022 年的經濟運行情況,2022 年,成都三次産業結構爲 2.8:30.8:66.4。其中,現代服務業增勢較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 6.8%,金融業增加值增長 6.6%。
與此同時,成都的 2023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未來 5 年,成都要打造 2 個萬億級優勢産業和 10 個以上千億級支柱産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産業、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分别超過 20% 和 15%。
成都經濟高速發展 圖源:圖蟲創意
楊成鋼認爲,目前成都的經濟發展較好,工作機會和工作前景與一線城市相比差距不大,還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因此不僅可以讓之前從四川遷出至東部沿海城市的勞動力回流到成都,還能吸引其他省市的人才。
他的這個說法不無道理。
根據智聯招聘與澤平宏觀聯合發布《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成都 2017~2021 年人才淨流入呈現由負轉正的趨勢,北京代替重慶成爲成都人才外流第一大城市。
人才看中成都的不僅是工作機會與發展前景,在不少 " 蓉漂 " 的分享中,都提到了成都的城市文化對他們的吸引力。
成都,這座西南地區的交通樞紐,擁有超 500 公裏的軌道交通運營裏程,擁有上 100 家商業體及購物中心,擁有全球最長綠道體系 " 天府綠道 ",是全國唯三的 " 雙機場 " 城市,也是張藝謀眼中 " 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
如果一座城市,既能提供與北上廣深相差不大的工作機會,又沒有北上廣深動辄大幾萬一平方米的房價,還能在閑餘時間過點 " 慢生活 ",那這座城市的吸引力自然節節攀高。
畢竟,打工歸打工,打工人也想在下班之後,可以和朋友搓一頓火鍋,可以在茶館裏打打麻将,可以去風景秀麗的地方散心,又或者,去動物園裏看近期的頂流 " 明星 " ——熊貓。
賺錢有機會,生活能巴适,成都怎麽會吸引不了人?
成都 " 慢生活 " 文化 圖源:圖蟲創意
成都人才總量位居全國第四
不過,成都 2022 年的常住人口增長量跌破了 10 萬。
在楊成鋼看來,成都的常住人口增長量會發生這樣的變化,主要受 2 個方面影響:一是人口的自然變動下降,二是人口的遷移流動下降。
目前雖然成都市的具體人口變化情況還未公布,但 2022 年的四川省常住人口變化顯示,全省全年出生人口 53.5 萬人,死亡人口 75.7 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 -2.65 ‰,自然增長人口數爲 -22.2 萬人,人口淨流出規模減少約 24 萬人。
對此,楊成鋼指出,成都可以從 4 個方面出發,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包括進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加快提高人口素質的整體水平、統籌應對人口年齡結構變化,以及促進空間人口均衡分布。
在生育政策方面,2022 年 10 月,四川省印發《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及要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推動實現适度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成都推出 " 人才新政 3.0 版 " 圖源:圖蟲創意
而在人才引進方面,成都其實自從 2017 年 7 月出台 " 人才新政 12 條 " ,即人才政策 "1.0 版 " 至今,已經吸引 66 萬青年人才落戶,人才總量達 622.3 萬、居全國城市第 4 位,全球城市創新指數排位也從第 56 位上升至第 29 位。
2022 年 6 月,成都推出 " 人才新政 3.0 版 ",不僅繼續發力解決人才的安居問題,還在優平台、營生态方面着力,從 " 政策引才 " 向 " 生态營才 " 轉變,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才協同創新。
2023 年的成都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及,2023 年要推進 " 蓉漂 "" 蓉城英才 "" 産業建圈強鏈 " 三大人才計劃,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 800 名、團隊 30 個,鞏固拓展 " 成都工匠 " 全鏈條工作體系,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分别達 237 萬人、280 萬人。
不難看出,成都繼續發力,朝着建設全國創新人才高地的目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