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末喜提新瓜。
新能源掌門人們的名言金句,頻頻霸占熱搜,領導們親自下場宣傳,不僅帶動了新車的熱度,也爲車迷們增加了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之中,因爲同樣主推增程式混動,李想與餘承東有過不少互動,彼此相互認可,氛圍相當融洽。
* 圖片來源 AITO 汽車微博
不過,就在剛剛,問界官方發布了一則回應,針對此前網上流出疑似理想汽車銷售對問界新 M7 的質疑,進行了詳細說明,火藥味瞬間就上來了。而且最後還打出了餘承東常說的 " 遙遙領先 ",格式也與理想此前回應诋毀時的一緻,針對性還是比較強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能确定此前發布對問界新 M7 質疑的,是理想銷售,而且理想并未對此事做出回應。
另一邊,問界新 M7 的大定訂單已經突破了 1.5 萬輛,理想的周訂單也在繼續領跑,兩者似乎并不是此消彼長的敵對關系。
對手太拼,理想 L7 高壓
在市場競争關系上,作爲理想的銷量主力,理想 L7 雖然銷量出色,但也正在面臨比較大的壓力。
通過最近上市的新車,我們可以發現:無論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大家都在針對理想 L7 展開競争,而且售價區間的差距正在變大。
比如:魏牌摩卡、岚圖 FREE、小鵬 G9 和問界新 M7 等等,大家同爲中大型 5 座 SUV,提供插混、增程或純電動力,但起售價已經下探至 20 萬級區間,與理想 L7 的最大差價幅度,超過了 10 萬元。
再卷價格戰,細分市場的競争正在升級。
但是在銷量表現上,我們客觀說:理想 L7 的産品力确實算是優秀的,高舒适性、大空間、奶爸專屬等關鍵詞,也緊貼細分用戶的實際需求。
尤其是更高的售價,也代表了理想已經在同級具備了溢價能力,且消費者是認可的,産品實力推動了品牌力的優勢。不過,理想 L7 顯然不是高枕無憂的。
競品們剛剛完成上市,實際的市場受歡迎程度還需要時間釋放,且上述四款車的銷量均有所提升,如果實際的功能與體驗可以和理想 L7 看齊,實現平替,那麽更低的售價,對于消費者來說誘惑力不小。
* 圖片來源 AITO 汽車微博
一旦未來理想 L7 的銷量出現下滑,那麽降價調整,或許也将是最有力的武器。
借勢營銷,問界新 M7 赢了
兩輛車的産品力對比,理想和問界介紹的都很清晰了,老狐就不過多贅述了。
* 圖片來源疑似理想銷售質疑問界新 M7
但是從營銷角度來說,問界這輪似乎赢了。一方面,雖然兩車級别相同,但售價差距還是很大的,能夠與理想 L7 進行對比,且具備優勢,也反向說明了目前理想 L7 的售價有些高。
價值存在進步空間,又側面證明了自己的物美價實。
此前,在問界新 M7 的發布會上,餘承東也與寶馬 X5、理想 L7 進行了多方面的對比,能夠感受到問界新 M7 對于銷量的渴望。
* 圖片來源 AITO 汽車
另一方面,官方親自下場回應,也制造了話題與熱度,爲新車赢得了一波兒關注度。
但是就新車本身來說,華爲的技術賦能,确實是最内核的賣點,也讓問界新 M7 在底盤、動力、座艙和智駕輔助等方面,均擁有了能拿出手的實力。
而且密集的後期 OTA 升級,也催化了用戶常用常新的期待感。可競品們強手如林,問界新 M7 的短闆也比較明顯。
主要是設計過于傳統,缺乏了新能源車的科技感與炫酷感,跟不上節奏的賽力斯是要背鍋的。不過,也正是華爲智選車模式的特殊化與兼容性,後續還有奇瑞、極狐和江淮等車企加入。
這幾家在制造與體系實力上,顯然要比賽力斯更強,随着不同車型的陸續推出,隻需實現強強聯合下的資源整合,未來智選車的競争力與覆蓋度,将會更加突出。
新勢力拼了,用戶利好
不久前,各主力車企的上半年盈利數據陸續出爐。在新勢力陣營中,我們可以發現除了理想,幾乎全軍覆沒,大家都在賠錢。
* 圖片來源汽車行業關注
其中,小鵬淨利潤爲 -51.42 億元,蔚來爲 -109.26 億元,零跑爲 -22.76 億元,而理想的淨利潤達 32.23 億元,已經超過了吉利、長城、廣汽等傳統車企。
面對加速而來的淘汰賽,爲了提升銷量保持活力,通過降價破圈也是無奈之舉。老狐粗略統計了一下,從 7 月到現在,已經有超過 10 家車企進行了官降,而且最近上市的新勢力車型,也在開始下探。
降價,已經不需要特斯拉來提供 " 催化劑 " 了。
這也帶來了新的變化,從合資品牌到國産雄起,誰在國内市場擁有定價權?
可以預見的是,密集的新車 + 金九銀十等傳統旺季,此起彼伏的價格戰短期内難以熄火。後續還有成本下降了新款 Model 3,我們此前也曾分析過,特斯拉想要達成 180 萬輛的銷售目标,并不輕松。
而美國本土市場的銷量已經趨于飽和,國内市場的養分顯然更充足。很大概率,爲了實現年底沖量,新款 Model 3 也會重拾官降的老套路,屆時市場競争也會更加慘烈。
當然,消費者也能夠獲得更多的實惠,來購買到自己心儀的車型。
更深層次,在卷不可卷的競争關系中,相比價格、營銷、渠道的不斷内卷,真正讓消費者認同的創新能力,才是品牌溢價和銷售、售價堅挺的保證。
包括:特斯拉颠覆的制造工藝,對于成本控制的提升,已經引得豐田效仿;華爲的高階智駕輔助,城區 / 高速 NOA 正在成爲新賣點;理想帶火了曾被嫌棄的增程式混動,甚至傳統車企也在加速研發等。
具有創新性的内核優勢,在如何避免過度内耗中,更爲關鍵。
* 圖片來源孫少軍微博
我們再回到此次問界回應事件的本身,信息化時代,每位消費者對于産品力都擁有自己的理解與判斷,正如前段時間睿藍汽車董事長所言:中國汽車在不在一起不重要,跟用戶在一起才重要。
所以誰強誰弱,售價堅挺程度與銷量高低,是直接的評判标準。
參考資料:
AITO 汽車微博
編輯: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