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京東雙 11 首日戰報出爐
10 月 23 日和 24 日晚八點,雙 11 最受關注的 " 主角 " ——京東和淘寶先後正式開賣。
不同的是,今年京東選擇直接現貨開賣,淘寶天貓則延續了預售制。在全平台高喊 " 最低價 " 的這一屆雙 11 中,雙方的選擇各有優勢。
提前現貨開賣意味着更少的比價對象,能夠保證一個時間段内的最低價;預售 " 以銷定産 " 的形式,對于品牌商家而言則能夠有效降低庫存壓力,從而進一步讓利消費者。
最終的結果也驗證了這一點。從京東和淘寶發布的首日戰報來看,今年雙 11 同比去年出現了顯著的業績增長。
天貓戰報顯示,10 月 24 日晚八點預售首小時,成交額同比增長超 200% 的品牌達 1300 多個,成交同比超 500% 的品牌數近 700 個。珀萊雅、歐萊雅、海爾、斐樂等品牌成交額連續破億,一些國貨新品牌成交額也成功破億。
天貓雙 11 戰報 圖源:天貓
作爲雙 11 的另一個主戰場,直播電商同樣表現不俗。淘寶直播開啓預售帶貨後,四小時内出現了超過 12 個破億直播間,包括李佳琦、蜜蜂驚喜社、香菇來了、烈兒寶貝、陳潔 kiki、酒仙亮哥、阿卓酒館、東方甄選、所有女生的衣櫥、林依輪、胡可、FILA 官方旗艦店等。
值得一提的是,羅永浩直播間雖然沒有快速破億,但當晚上架國産大郵輪,以 2000 萬元售出整包 " 愛達魔都号 " 五天四晚的服務項目,賺足了噱頭;東方甄選首次入淘參與雙 11,預售僅 1 小時就率先破億,充分展現了淘寶平台的消費活力。
另一邊直接現貨開賣的京東,此前也公布了開售 10 分鍾的戰報。
數據顯示,京東開售 10 分鍾下單用戶數、成交訂單量同比增長均超 4 倍;參加京東 11.11 的商家數量也再破紀錄,較去年同期增長超 1.5 倍。
京東雙 11 戰報 圖源:京東黑闆報
此外據京東披露,今年 11.11 京東上架了超 5 億件新品,以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其中,京東消費者心智最強的 3C 家電品類,今年表現依舊最爲突出。
比如多個品牌手機成交額 1 秒破億。2K+ 屏幕遊戲筆記本、台式機、組裝電腦成交額同比增長均超 200%。其它 3C 數碼的趨勢品類也迎來增長,鍵鼠、學習機成交額同比增長超 3 倍;超過 100 個家電家居品牌 10 分鍾内成交金額同比增長超 10 倍。
同時,京東近年大力推進的日用百貨品類,也呈現出強勁增長。比如食用油成交額同比增 46 倍,大米品類增長 37 倍,面粉品類增長 12 倍,洗潔精成交額同比增長 47 倍,抽紙增長超 20 倍 ……
另據京東表示,今年的 " 真低價 " 戰略有效拉升消費活力,百億補貼商品僅用 5 分鍾銷售額破億。
熱火朝天的背後," 低價 " 從哪裏來?
可以看到," 低價 " 在今年雙 11 毋庸置疑地站上了 C 位。
不同于往年 " 暗戳戳 " 的較勁,今年包括淘寶京東在内的各大平台,都大張旗鼓地将低價作爲最關鍵的競争武器。
而當競争被擺到了明面上,消費者們自然也會有更加直接的感知,有效推動了大促人氣。
比如今年天貓雙 11 在滿 300 減 50 基礎上,首次大規模推出官方直降。據天貓官方透露,今年天貓雙 11 有超 8000 萬熱銷商品實現了全年最低價。
天貓雙 11 優惠政策 圖源:淘寶官微
另一邊的京東,陸續上線了百億補貼、9.9 包郵頻道,并對京東秒殺進行了全面升級。23 日晚," 超級秒殺日 " 也宣告開啓,現貨開賣。
相比往年,今年雙 11 的直降、立減等明顯變多,而且平台之間互相動态比價,對于價格的敏感程度前所未有。
由此帶來的結果也在預料之中,開賣第一天就呈現出 " 爆單 " 的局面。
不過同時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平台之間不斷比價、調價的過程中,更低的價格究竟從哪裏來?是平台補貼還是商家擠壓利潤空間?
此前,淘天集團品牌業務發展中心總裁奧文表示,天貓不會通過擠壓品牌商家的利潤空間,把商品價格壓下來。而是通過投入資源做大品牌銷量,通過規模效應降低商家成本。
京東零售 CEO 辛利軍也表示,京東推崇的低價,不是靠以次充好、缺斤少兩、偷奸耍滑換來的 " 假低價 ";不隻要幫消費者把商品價格打下來,也要讓廠商賺到錢。
京東零售 CEO 辛利軍 圖源:京東
可以看到,這兩大雙 11" 主角 ",都信誓旦旦地表示低價來源于供應鏈效率發揮到極緻後,将省下來的錢讓利給用戶和合作夥伴。
而在日前,京東采銷和海氏電器的争議,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一說法打上一個問号。
根據海氏的說法,平台在開啓雙 11 之前擅自更改大促優惠價,後續又鎖住品牌後台操作權限,将價格再改到五折,最後的差價則由品牌方自己承擔。
另據億邦動力報道稱,有很多商家在雙 11 前夕反映,自己的店鋪被平台要求保證全網最低價,至少和其它平台對齊。要麽改價,要麽下架。
還有的平台突然發放品類優惠券,降低消費者到手價,卻實際上壓縮了商家的利潤。
面對平台嚴格的價格要求,很多品牌商家都陷入了兩難。尤其是知名度更高的品牌,往往都有着自己的價格體系,過度破價并不利于長期的發展。
即使如平台們所說,可以在大促期間做大品牌銷量,但 " 薄利多銷 " 的前提,至少是要 " 有利可圖 ",且不能損害長期利益。
也是因此,今年這個追求 " 最低價 ",看似熱火朝天的雙 11,卻成爲了品牌商家們夾在平台、主播、經銷商之間,費盡心思權衡博弈的 " 羅生門 "。
最終真正的獲益者,反而是規模更爲龐大的中小商家群體。
今年雙 11,是中小商家的機會
" 今年的天貓雙 11 将是中小商家參與數量最多的一屆。" 淘天集團 CEO 戴珊此前表示。
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三季度,天貓新入駐商家數量同比增長 105%,3 個月商家入駐總數超過去年半年。
而在這批新入駐天貓的品牌中,42% 是中國制造産業帶工廠創立自有品牌,18% 是爲滿足市場新需求應運而生的新消費品牌。
與此同時,京東集團發布的 2023 年二季度财報顯示,今年二季度,京東新增商家數量同比增長了 417%,三方商家整體的數量同比去年增長超過一倍,達到了曆史最高水平。
這些新商家裏,有的是 C 店商家,有的是産業帶商家,他們的商品本身可能就沒有品牌溢價的空間,也更能接受平台大幅度的調價。
某行業人士在接受億邦動力采訪時指出,平台扶持低價,對新商家、C 店商家和白牌商家更加友好。新商家入局之初,往往會用更優惠的價格來搶占市場,配合平台的大促扶持動作,能夠迅速打開局面。
因而在平台的規則下,這些中小商家反而能夠獲得更大力度的扶持,也能夠爲平台提供更多的 " 最低價 " 商品。
毋庸置疑的是,今年雙 11 大促的低價氛圍,将成爲中小商家們搶占市場份額的絕佳機會。頭部品牌們更需要關心和考慮的,則是如何在可接受的價格範圍内,穩固住自身的市場地位。
畢竟對于消費者而言,在雙 11 這樣的大促節點,更希望看到的還是頭部品牌難得一見的大放價。因而平台們對于品牌方的 " 步步緊逼 ",在大促的後半程隻會愈演愈烈。
作者 | 李松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