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是上海交大。
投資界—解碼 LP 獲悉," 上海交大 - 大零号灣科技創新基金 "(暫命名)簽約儀式在大零号灣科創大廈舉行。
具體來看,該基金由上海國資母基金與上海交通大學等各方共同出資,總規模 10 億元,支持交大科技成果轉化和助力 " 大零号灣 " 高新技術企業聚集。簽約現場,18 個 " 交大系 " 的硬科技創業項目也與基金管理方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無獨有偶,本月初複旦科創母基金也正式啓動。最近還有中南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都投身創投,熱鬧至極。
上海交大最新一隻基金
總規模 10 億元
先從 " 大零号灣 " 說起。
" 大零号灣 ",即 " 大零号灣 " 科技創新側源功能區。從最初在緊鄰上海交通大學的西北角啓動建設,經過不斷發展,最初的 " 零号灣 ",連同闵行區 " 環上海交大、華東師大 " 核心區域約 17 平方公裏拓展爲 " 大零号灣 "。
今年 2 月,對标矽谷的 " 大零号灣 " 建設方案正式發布,根據目标,未來三年," 大零号灣 " 将建成 120 萬平方米左右的科創基地,總計形成 200 萬平方米的載體空間,并将基金規模突破至 300 億元。到 2025 年," 大零号灣 " 基本建成,高新技術企業達 1000 家以上,新增上市企業達 20 家以上,區域産值規模達千億元級。
而作爲 " 大零号灣 " 的核心策源區,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這兩所區域内 985 高校将依托本校原始創新成果,爲技術創新和産業創新提供支撐。因此,支持相關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立科創基金是一項重要舉措。
就在 11 月初," 大零号灣 " 首支硬科技創投基金——上海大零号灣創新策源私募基金成立。由闵行國資(闵行金融投資公司)、市科委成果轉化運營平台(科尋科彙公司)、金融資本(上海銀行、銀河創新資本)四方共同發起設立。
成立後,該基金将圍繞上海交大、華師大優質科技成果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推動高校科研成果的成熟化、産品化和市場化。
這一次,又一隻科創基金落地,目标明确:支持交大科技成果轉化和助力 " 大零号灣 " 高新技術企業聚集。
具體來看,上海交大 - 大零号灣科技創新基金由上海國資母基金與上海交通大學等各方共同出資,總規模 10 億元,主要覆蓋科創企業種子輪、天使輪、加速輪階段的股權投資,支持從高校實驗室走出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成果的轉化。
篩選标準上,将從技術前瞻性、颠覆性以及科研團隊實力等角度對項目進行評估,以達到 "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簽約現場,18 個 " 交大系 " 的硬科技創業項目也與基金管理方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對于這次成立基金,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表示,創新是大學的靈魂,交大始終聚焦 " 大零号灣 ",緻力于将創新融入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學校将以此次科技創新基金的成立爲契機,通過創新鏈、人才鏈、産業鏈、基金鏈的深度融合,持續支持 " 教師圈 "" 校友圈 " 和 " 朋友圈 " 的 " 交大系 " 科創企業落地 " 大零号灣 ",爲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創新高地注入更多的活力。
目前,大零号灣已建成并投用高能級科創載體 18 個、70 餘萬平方米,入駐硬科技企業 3000 餘家,包括上市企業 9 家、" 獨角獸 " 和 " 潛在獨角獸 " 企業 13 家,估值超 10 億元企業 30 餘家,高新技術企業 500 餘家,而在這些企業中," 交大系 " 的 " 教師圈 "、" 校友圈 " 和 " 朋友圈 " 企業占據絕大部分。
此外,上海交大還透露,學校與另一個大型國有投資平台合作,組建聚焦學校科技成果轉化設立的直投基金,總規模 20 億元,已進入收官階段,也即将正式啓動。
高校 VC 軍團崛起
創投圈中,出現越來越多中國高校的身影。
就在本月初,複旦科創母基金正式啓動。該基金落戶上海徐彙區,由複旦大學聯合徐彙區政府、市屬國企及市場化機構等共同發起設立,首期規模預計 10 億元,全力構建校内科技成果轉化 " 生态圈 ",重點關注 " 複旦所長、國家所需 " 相關的 " 硬科技 " 領域。
還有中南大學,财信金控與中南大學、長投控股聯合設立了一支中南校友惠湘基金,計劃募集 20 億元,投向中南大學師生和校友創新創業,這是湖南省聯合高校設立的第一家校友創投基金。
幾乎同一時間,正值天津大學建校 128 周年,天大北洋海棠新能源新材料創投基金正式設立,一期規模 5 億元,将通過完全市場化管理方式,投資具有高成長性的新能源和新材料企業,進一步形成優勢學科與資源互補,并投向天大師生創業項目。三個月前,天津另一所 985 高校南開大學也成立了新開湖基金,緻力于實現南開産學研一體化。
這僅僅是近兩個月來,高校做 VC 的冰山一角。如果把時間線拉得更長,往前追溯,國内已有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西湖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十多家高校設立股權投資基金。
其中,作爲高校 VC 的 " 鼻祖 ",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早已通過做 LP 的方式,在 VC 圈沉浮多年,已投資 CPE 源峰、鼎晖投資、愉悅資本、英諾天使基金、清控銀杏、源渡創投、清科母基金、高瓴等,成爲高校 VC 軍團中的佼佼者。還有水木創投、清控銀杏創投、華控基金等多家 " 清華系 " 創投機構,是一級市場活躍的創投力量。
背後原因不難理解,這些年來,支持科技創新已經成爲共識。作爲創新源頭,越來越多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高校教授開始走出象牙塔,高校也開始不斷完善校内科技成果轉化體制。高校創業項目開始受到 VC 追捧," 去高校蹲項目 " 也成爲投資人找項目的熱門途徑之一。
而對高校來說,自身就掌握大量科研創新成果,也對創始團隊更爲熟悉。不管是做 LP 還是 GP,都有着極大優勢和底氣。
梳理下來,高校進軍創投圈特征基本一緻:資金來源上,大多數來源于校友捐贈基金,這些年來,随着校友捐贈風靡,高校基金會資金愈發充足,也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支持科技創新的力度。投資方向上,多圍繞學校的優勢科研領域,以支持校内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爲主。
而對于這些高校成果轉化項目來說,他們往往以硬科技爲主,需要不斷資金注入。母校也往往是他們能接觸到的第一個資本。于是,一個個項目得以從學校走出,成長爲參天大樹。
悄然間,高校登上 VC 舞台。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吳瓊,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2/527445.shtml
【本文爲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衆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