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進 在某東部省份多年運營公建民營養老機構的過程中,陳琪發現,原本按照季度結算的養老機構運營管理費用,今年以來一直未能按時兌現。
陳琪所在的養老機構的日常運營中,約有 30%-40% 的老人是低保、特困等由政府提供補貼的老人。這些老人的入住費用(約 800 元 / 月)均由當地政府以購買第三方服務的形式支付。以往,第一季度的費用通常在 4 月末前就能得到結算。然而,從去年 10 月至今,這筆費用一直被拖欠,未能按時兌付。
在此之前,陳琪從未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他曾嘗試向當地的民政部門和财政部門詢問,但得到的答複是 " 确實沒有錢 "。2022 年,其機構所在的城市在全省 GDP 總量排名中位列前三。
通常情況下,公建民營的養老機構爲特困老人提供服務,由政府支付運營管理費用。除此之外,政府還會額外給予養老機構一些運營補貼。
陳琪表示:" 省、市一級的各項機構補貼基本都能按時到位,但區級配套的補貼資金卻經常不能及時、全額支付,而且今年明顯感覺比往年更加困難一些。"
在全國範圍内,陳琪的經曆并不是個例。中國老齡産業協會研究室副主任鄭志剛在多方調研中發現,很多地方由于财政困難,都存在不同程度地推遲發放養老機構運營補貼的情況。從區域層面來看,中西部的情況普遍比較嚴重,甚至個别一線城市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有的地方按照登記類型區分推遲補貼發放,對養老産業的發展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9 月 20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解決好企業賬款拖欠問題,事關企業生産經營和投資預期,事關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必須高度重視。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方案》。
鄭志剛表示:" 養老機構的運營是一個特殊、辛苦和高危的行業,目前大多數機構面臨虧損,隻有少數機構能夠實現微利。運營補貼對于大多數養老機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些微利機構的利潤也來源于運營補貼。如果持續推遲發放運營補貼,将會讓很多養老機構在現金流方面陷入困境,甚至可能導緻一些機構無法維持運營。"
補貼遲遲發放不下來
在全國運營着數十家養老機構的宋濤,今年越來越感受到養老機構運營補貼延遲發放帶來的壓力。
宋濤統計了集團在某中部省份的養老機構運營補貼到賬情況,發現 2023 年四家養老機構的運營補貼 60 多萬元未能到賬。2021 年,這四家養老機構的運營補貼都能在年中和年底分兩次得到支付。然而,2022 年的補貼延遲至年初才得到發放,今年的補貼至今未發放。
宋濤介紹說,近幾年公司在長三角地區的養老機構運營補貼基本能夠在當年年底及時結算。雖然中部省份的支付相對滞後,但基本上都能全額發放。然而,個别西部省份的運營補貼卻面臨嚴重縮水。爲了确保養老機構的持續運營,管理者們很多時候隻能接受這種現實。
除了運營補貼延遲發放,宋濤近期還準備前往某東部經濟大省,以讨要去年就應該發放的租金補貼。
宋濤依據的政策是,在 2022 年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等部門制定的《養老托育服務業纾困扶持若幹政策措施》提出,養老托育服務機構屬于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範疇、承租國有房屋的,将一律免除租金到 2022 年底。
宋濤介紹,他的機構在這個經濟大省的不同城市擁有多家養老機構,其中多數機構都能順利拿到租金減免。然而,有兩個城市的機構共計約 200 萬元的租金補貼卻遲遲未能發放,這也是去年兩家機構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被拖欠的低保、特困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服務費之外,陳琪還面臨一個難題,即所在縣隻支付轄區内有戶籍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運營補貼。
按照當地政策規定,在養老機構獲得備案許可并運營滿一年的基礎上,每一位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養老機構以後,就能申請獲得 600 元 / 月或 400 元 / 月的運營補貼。
陳琪介紹說,各縣區在運營補貼的兌現能力和政策上存在差異。目前,機構能夠享受到市級養老機構的運營補貼和建設補貼,但區級配套的運營補貼一直以來隻給轄區内的戶籍老人全額發放。如果其他區縣的老人入住在本區縣的養老機構,就不再發放相應的運營補貼。
據陳琪了解,在當地多個區縣中,隻有他所在區縣按照戶籍支付運營補貼。
無獨有偶。在兩個省份擁有十餘家社區嵌入型養老機構的李宜,也面臨着養老機構運營補貼延遲兩三年發放的情況。
李宜曾數次找過當地的民政部門和财政部門溝通協商,得到的反饋是 " 沒錢 "。李宜說,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也沒明确說不給,隻是在賬面上拖着。
李宜介紹說,省、市一級的運營補貼通常是專款專用,能夠及時到位。然而,另一半的運營補貼需要區級财政部門配套,這時就要看各區的财政情況。李宜在該省省會擁有數家養老機構,都面臨 2019 年的運營補貼隻拿到一半的情況。
對于接下來的補貼發放情況,李宜認爲不容樂觀。他表示:" 未來可能更多還是得依賴于機構自負盈虧。"
機構運轉離不開運營補貼
由于當地政府遲遲未能支付低保、特困老人的養老服務費用,陳琪的機構目前隻能依靠社會化的老人所繳納的費用來維持機構的運營。
陳琪指出,由于機構的社會化入住率較高,雖然需要爲政府墊付大量資金,但整體運營仍然能夠保持穩定。相比之下,當地一些大型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入住的老人大多是由政府支付養老服務費用的五保、特困老人,這些機構的現金流壓力更大。
面對管理費和運營補貼遲遲無法發放的問題,陳琪認爲養老機構的負責人需要 " 各顯神通 ",積極與當地民政、财政部門溝通。" 但到了某個階段一直不發放時,我們也會尋找更上一級的政府部門進行咨詢。"
同樣因爲運營補貼發放困難以及入住率下滑,一些養老機構已經倒下。宋濤介紹,近兩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養老機構的入住率普遍較低。再加上運營補貼延遲發放給現金流帶來的壓力,一些租金較高、入住率較低的小型養老機構隻能被迫停止營業。
宋濤尤其擔心接下來一些養老驿站的可持續運營。他介紹,在一線城市,由于機構占地面積、政策限制等因素,養老驿站不能通過設置養老床位來獲得收入。爲數不多的收入渠道就變成了政府購買服務(包括給居家養老老人提供助浴、護理等服務),于是養老驿站的運轉模式就完全依賴于政府給予補貼。一旦政府補貼延遲發放,養老驿站的商業模式就無法維持。
作爲一家典型養老驿站的運營者,李宜表示,從商業角度來看,養老驿站的運轉尚未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如果沒有老年人的床位入住收入,就隻得依靠政府足夠的财力支撐。
目前,由老人全額支付的床位費是李宜養老驿站的主要收入來源。他說,在養老驿站設置二三十張床位就是爲了維持團隊成員的生計。如果單純依靠政府購買服務,機構運營會比較困難。并且,如果養老驿站拿不到政府采購項目或不能及時拿到政府補貼,機構甚至面臨生存問題。
對于運營補貼,李宜認爲其發揮的作用依舊不可或缺。他表示,基本的養老服務本身就不是純粹的商業行爲,更偏向于福利經濟,需要解決社會托底的問題,因此需要政府的資金補貼。一旦政府的資金補貼抽離,很多養老機構的商業邏輯就無法成立,或者隻能通過提高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費用來維持運營。
" 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
在上半年的一次内部運營分析會上,宋濤所在的連鎖養老機構傳達了一個觀點,要 " 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包括在現有支出上加大營銷力度以提升入住率,并取消了養老機構一些不符合規範的人員補貼。
爲了嚴格控制成本,宋濤的養老機構将支出細化到空調的選擇。近兩年來,爲了節約電費成本,他們的養老機構采用了單體空調的方式替代中央空調。宋濤做過測算,一個擁有 200 張床位的養老機構,入住人數需要在 130 人左右才能實現收支平衡,并且這還需要運營補貼全額及時發放。
宋濤表示:" 雖然疫情已經結束,但養老行業仍然面臨着艱難的局面。每年 8-9 月是傳統意義上的養老機構入住小高峰,然而受潛在客戶減少等因素的影響,最近大半年入住率的提升并不明顯。"
同樣地,陳琪也用 " 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 來形容今年連鎖運營養老機構的現狀。2019 年至 2022 年,他的機構數量整體上仍處于增長階段,每年都能擴張 1 至 3 家養老機構。
陳琪預計今年将不再開展新的養老機構項目,也沒有擴張的欲望,甚至可能會做減法。他說:" 因爲經濟和人力成本确實跟不上,現有項目隻能降本增效。"
在運營補貼遲遲不到位的情況下,李宜在今年擴張養老驿站時變得更加謹慎。李宜說,隻有在獲得政府必要的支撐并經過仔細測算的基礎上,才會考慮開辦更多養老驿站。否則,機構開得越多,虧損也就越大。盡管政策層面在不斷鼓勵發展社區養老,但在實際運營中,需要按照科學規律辦事,不能僅僅着眼于短期的利好消息。如果違背這一原則,機構項目可能會面臨虎頭蛇尾的結局。
對于未來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減少甚至不發放的可能性,鄭志剛表示,爲了确保養老機構的可持續運營,管理者可能需要采取多元整合、開源節流的方式。具體而言,他們可以整合多方資源以降低成本并提升利潤空間,同時還可以根據當地老年客戶群體的特點選擇最合适的養老院經營模式。另外,針對細分人群提供精細化、高質量的服務并打造專業品牌,也是養老機構可持續運營的重要途徑。
(應采訪人要求,文中陳琪、宋濤、李宜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