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1573 字
閱讀時間:16分鍾
"
世界太鬧騰,砌一堵圍牆吧!歡迎收看圍牆視界。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在煎熬中等待:時間的臻選》
7 月的天氣就像烙大餅,爆嗮和暴雨隔三差五輪番來,老天爺玩的就是心跳。專家說,今年是北京至建都以來最熱的夏天。何止是北京,環球同此涼熱。
與不太正常的天氣一樣,汽車市場也在苦苦煎熬中。油電切換,油車的空間被擠壓,電車則是僧多粥少,拼命以價換量,比油車的競争态勢更慘烈。
6 月份,純電批發銷量 52.8 萬輛,同比增長 17.0%,環比增長 9%;插電混動車型銷量 23.3 萬輛,同比增長 95.7%,環比增長 20.1%。這個數字是不是很有意思,要知道,純電新車型可是像下餃子一樣趨之如骛,但環比 9% 的增長聊勝于無,是不是預示着純電後繼乏力,滲透率已經見頂?源于比亞迪 DMI、吉利銀河、長城枭龍的持續發力,插電式混動增長勢頭迅猛,甚至有人調侃說,現在救命的不是油改電,是電改油,如果手裏隻有純電車型,賠本也賺不到吆喝。
本周,汽車行業最重要的新聞是國家相關部委出台了 " 促進汽車消費的 10 條新措施 "。具體内容,網上随處可見。除了第十條持續緩解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其餘 9 條直接或間接都與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有關。在上半年新能源滲透率隻有 28.3%,多數車企新能源賣的越多,虧的越多的前提下,這 10 條新舉措對于促進汽車消費,改善汽車業良性發展短期推動力有限,可見政策部門是克制的,市場的事還是交給市場來解決,這個信号很明确。
上半年,從湖北地方政府的汽車消費補貼開始,汽車市場經曆了曠日持久的價格戰,最終是一地雞毛,上半年整體不到 10% 的增長扣除異軍突起的出口和商用車業務,國内乘用車市場最多算打平,但車企快速失血,良性發展告急,代價慘烈。
什麽樣的措施既能普惠多數車企,又能讓行業和消費者雙赢,且立竿見影呢?我能想到是兩條,一是針對占 70% 市場份額的油車推出購置稅減免,二是針對三電和智能化技術研發給與明确的行業标準認定和相應的資金補貼。這兩條對眼下的汽車消費和長遠的技術領先有現實意義,但估計很難被采納,因爲發展新能源的大方向不會變,油車賣的再多也假裝看不見,至于技術标準認定和資金補貼可能也是一廂情願,能拿到補貼的一定沒技術,需要被認可和支持的憑啥補貼你?
所以,汽車行業的發展還得靠自己。上周五,上汽大衆請全體近 3 萬名員工免費吃了一份 30 元的午餐,以此慶祝大衆集團同意上汽大衆自主研發下一代 PHEV。加上奧迪與上汽達成利用智己平台在上汽奧迪推出全新純電車型,這家有近 40 年發展曆史的合資車企終于邁出關鍵一步。
這是上汽大衆履新快半年的新任總經理賈健旭,他是這家公司的第九任總經理,他向我介紹說,合資車企的确在産品競争力上面臨巨大挑戰,在 2025 年下半年推出全新一代 PHEV 之前,上汽大衆的應對戰略是 " 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 ",将資源做最大程度的聚焦。他認爲價格戰的背後是成本戰和技術戰,對于價格戰沒什麽怨天尤人的,市場是靠實力說話的。上汽大衆的研發團隊不是裝修隊,是可以蓋房子的。這對于合資企業來說未嘗不是一次鳳凰涅槃,開啓全新合資模式的機會。
本周,一汽豐田推出了性價比更高的亞洲龍 2.0 升臻選版和嶺南版,配置全面升級,價格更親民,更有 2000 定金抵兩萬元購車款的促銷政策。可以說是傳統油車在細分市場再次打響反擊戰。發布會的重頭戲是廣州卧龍組車友會幾個年輕人的宣講,他們傳遞了這樣的信息,有的年輕人喜歡特斯拉,蔚小理,有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亞洲龍,喜歡燃油車。
這是一汽豐田副總經理王林虎。他說:(插視頻)
如果将一汽豐田亞洲龍比喻爲一道茶,那我想,他不是一道網紅茶,它是一道功夫茶,它需要時間的沉澱。
是的,汽車業的百年未遇之大變局隻是剛剛開了一個頭,這是一場持久戰,遠遠未到蓋棺論定的時候。成功還是失敗都在路上,都需要時間的臻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