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國寶 " 萬科是深圳國資國企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 ",11 月 6 日下午,在萬科投資人電話會上,深圳市國資委主任王勇健表示,極端情況下,深圳國資、國企會一起來支持萬科的發展,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依法合規地支持萬科,幫助萬科守住不發生經營風險的底線。
10 天前,萬科美元債大幅下跌,部分 2024 年和 2025 年到期的票據收益率逼近 50%,境外債暴跌也引發境内債的下跌。一時間,資本市場和房地産行業風聲鶴唳,所有人都在猜測:萬科怎麽了?投資人爲什麽抛售萬科債券?
更有甚者,市場傳言大股東深鐵集團計劃出售萬科股票,這在某種程度上爲萬科債券遭抛售找到了一個理由。在 11 月 6 日的投資者會議上,深鐵集團董事長辛傑表示,從來沒有制定過任何減持計劃,也沒有在任何場合表達過減持的想法。
11 月 6 日電話會的出席人員顯示出多方的重視,除王勇健和辛傑外,深圳市國資委二級巡視員葉新明、深鐵集團财務總監兼萬科監事栗淼及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郁亮、總裁祝九勝、财務負責人韓慧華、董秘朱旭均在列。
11 月 6 日晚,萬科公告,爲提振市場信心,第一大股東深鐵集團将研究制定并有序釋放各種有效的工具,包括 :
一、按照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承接萬科在深圳的部分城市更新項目,幫助盤活大宗資産,爲萬科注入新的流動性,交易金額預計超過人民币 100 億元。
二、深鐵集團正在積極準備,擇機購買萬科在公開市場發行的債券。
沽空萬科
萬科事件始于 10 月 26 日,當天下午 15 點 32 分,萬科 2024 年 3 月到期美元債跌至 84.3 美分,2024 年 6 月到期美元債跌至 75.8 美分,2025 年到期美元債更是跌至 59.2 美分。
對債券價格暴跌,萬科反應及時,10 月 27 日增選深鐵集團董事長辛傑爲萬科董事會副主席。
11 月 6 日,辛傑表示,資本市場因一些非理性情緒的影響,給萬科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爲此,經上級國資委批準,萬科董事會成員投票,10 月 27 日,我當選爲萬科董事會副主席,這一安排充分體現了國資委對萬科的信任和支持。"
美元債下跌也引發萬科國内債券下跌,11 月初,萬科多隻國内債跌破 80 元,直到 11 月 6 日召開投資人會議消息傳出後,萬科債券價格開始回升,目前收益率普遍在 10% 左右,國内債維持在 95 元左右。
DM 數據顯示,截至 11 月 6 日,萬科存量境内債有 33 筆,合計 569.4 億元,2025 年爲償債高峰期,當年需要償還的本息合計超過 230 億元;存量美元債 7 筆,合計 32.2 億美元,2024 年上半年有 26.75 億美元到期。
對萬科美元債大幅下挫,資本市場評價不一,有人認爲是受同爲混合所有制企業金地集團債券下跌影響的市場恐慌性抛售;也有人表示,主要是受部分公募基金清倉地産債所緻。
一位資本市場人士認爲,近期,部分非銀金融機構明确對地産債設立禁投原則,而且開始對存量地産債券擇機抛售;部分基金對包括萬科在内的地産債券進行清倉," 我們已經完成了出池 "。
部分基金雖然沒有明确禁投地産債券,但包括萬科在内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及民企的債券,内部風控無法通過。
也有少數非銀金融機構将低風險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列入可投池,但在實際投放過程中較爲謹慎。
另一位金融機構人士認爲,資本市場抛售萬科債券,一方面基于對整個房地産行業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萬科自身," 萬科去年和今年拿地都很少,遠低于同期銷售面積,而且拿地樓面價基本和售價持平,未來無論是銷售和利潤都面臨一定壓力。"
同花順數據顯示,2019-2021 年期間,萬科拿地樓面價與售價比在 33%-43% 之間,而 2022 年和 2023 年前 10 個月,這一數字分别上升至 94% 和 97%;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權益土儲建面爲 2172 萬平方米。
另一個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指标是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2020 年萬科的這一數字是 532 億元,2021 和和 2022 年分别降至 41.1 億元和 27.5 億元,到了今年三季度末,更是降至 2.35 億元。
" 經營現金流淨額大幅下降,說明其造血能力承受較大壓力 ",上述金融機構人士表示,雖然萬科銷售金額排名第二,融資也正常,但若失去造血能力,僅靠融資能支撐多久," 這不僅是萬科一家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的現狀。"
萬科行動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萬科一向能夠精準把握房地産行業趨勢。無論是 2014 年提出房地産進入 " 白銀時代 ",還是 2018 年提出 " 活下去 ",雖然遭受同行質疑,但事後行業的發展都驗證了萬科的判斷。
從曆年報表看,2020 年萬科就開始減少拿地,當年新增土儲建築面積 4753 萬平方米,比上一年減少了近 2000 萬平方米,2021 年再次降了近 2000 萬平方米至 2822 萬平方米,2022 年和 2023 年前 10 個月,更是分别降至 340 萬平方米和 306 萬平方米。
債券價格暴跌後,11 月 4 日,萬科釋放了将召開投資人會議的消息,通知中的出席人員有葉新明和辛傑。而 11 月 6 日,深圳市國資委主任王勇健也出現在會上,說明了深圳市國資委對事件的重視。
王勇健介紹,深圳國資規模在全國 37 個監管機構中排在第四位,總資産超過 5 萬億;利潤總額超過 1000 億元,僅次于上海。" 我們的資産質量、經濟效益,包括市場化機制,在全國處于領先位置。"
緊接着,王勇健表示," 假設極端情況下出現經營方面的風險,我想一定會帶領深圳國資、國企一起來支持萬科的發展,通過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依法合規支持萬科的發展,幫助萬科來守住不發生經營風險的底線,我們手上有足夠的實力,有足夠的工具,也有足夠的經驗來做出這件事 "。
葉新明透露,萬科事件發生後,深圳國資委專門邀請畢馬威等專業機構及國資系統的财務專家對萬科進行研判," 大家一緻認爲,萬科的基本面韌性強,财務政策穩健,而且屬于偏保守類型,管理層前期采取的戰略判斷和經營調整已見成效。"
11 月 6 日當天,萬科國内債券大幅回升,多數債券的成交淨價回升至 80 元以上。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深圳市國資委二級巡視員葉新明表示,面對資本市場可能出現的一些非理性,一方面相信萬科管理團隊有能力做好各類風險預判和措施的應對;另一方面,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防範各類風險工作,深圳市國資委将積極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特别是有關推動金融與房地産良性循環,用好政策工具箱等部署安排,堅定支持深鐵和萬科,并積極采取市場化操作的各類有效措施。
包括不限于幾個方面:一是通過受讓合作開發等方式,加快推進萬科大型城市更新項目開發建設;二是通過協同合作等方式,提高萬科持有的各類投資性房地産流動性;三是配合萬科優化長期股權投資結構;四是積極組織市屬國有企業市場化參與債券認購等工作;五是積極協調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萬科融資的支持力度。
葉新明表示," 我們有資産質量效益好、布局結構優、企業競争力強等堅實的基礎,我們有實力、有能力支持萬科防範和應對各類風險。"
作爲萬科第一大股東,深鐵集團的态度也格外重要,混合所有制企業不完全等同于國央企,由于涉及到國有資産增值保值等考核,大股東或國資股東通常态度較爲謹慎,中國人壽與遠洋、生命人壽與金地等亦如此。
作爲萬科大股東代表,剛剛當選萬科董事會副主席的辛傑表示,萬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萬科背後是深圳地鐵,深鐵背後是深圳國資,深鐵工具箱中的工具非常豐富,在深圳市國資委統籌指揮下,将研究制定并有序釋放各種有效工具,全力支持萬科,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風險底線。
具體措施包括:在國資委支持下,深鐵将與萬科一道加強與相關部門金融機構溝通彙報,幫助萬科獲取政策與資金支持;按照市場化和法治化方式,承接萬科在深圳部分城市更新項目,幫助萬科盤活大宗資産,爲萬科注入新的流動性,交易金額預計超百億;正在積極準備擇機購買萬科在公開市場發行的債券,提振市場的信心。" 如果需要,我們還将研究出台其他方面的措施,保證對萬科的支持力度不減、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