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7 日,萬億級股份行中信銀行(SH601998,股價 5.99 元,市值 2931 億元)發布公告稱,因工作安排需要,朱鶴新辭去該行董事長、非執行董事等職務。同日,因工作安排需要,方合英不再擔任該行行長職務。
該行公告披露,爲确保董事會正常運作,董事會選舉方合英爲董事長,同時聘任劉成爲該行行長,兩人的任職資格均待監管機構批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朱鶴新于 2020 年出任中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2021 年出任中信銀行董事長。接棒朱鶴新的方合英,目前擔任中信銀行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執行董事、行長,其在中信銀行任職時間超過 20 年。
朱鶴新辭任中信銀行董事長 任職時間約 2 年
公開資料顯示,朱鶴新生于 1968 年 3 月,上海财經大學信息系經濟信息管理系統專業畢業,大學學曆,工學學士,高級經濟師。其履曆豐富,兼具大型銀行、金融監管機構、地方政府等任職經曆。
1993 年 6 月,朱鶴新進入交通銀行工作,開啓了銀行體系的職業生涯,其在交行的工作時間長達 22 年。2015 年 3 月,其出任中國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四個月後出任中國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黨委委員。
2016 年 6 月,朱鶴新出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結束了 " 金融副省長 " 任職後,其于 2018 年 7 月出任央行副行長,曾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和征信體系發表過看法和觀點。他曾表示,金融機構需要遵循财務可持續原則,在實現收益覆蓋成本和風險的同時,轉變經營觀念,俯下身子搞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2020 年朱鶴新出任中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2021 年 3 月出任中信銀行董事長,直至辭任,其擔任該行董事長的時間約 2 年。
資料顯示,中信銀行是中國改革開放中最早成立的新興商業銀行之一,是中國最早參與國内外金融市場融資的商業銀行,也是國内資本實力最雄厚的商業銀行之一。
2022 年業績數據顯示,中信銀行營收與淨利雙升,不良貸款連續兩年量率雙降,撥備覆蓋率時隔 8 年再次回到 200% 以上。報告期内,中信銀行總資産規模已經超過 8.5 萬億元;營業收入達 2113.92 億元,較上年增長 3.34%;淨利潤達 621.03 億元,較上年增長 11.61%;資産質量指标持續向好,不良貸款連續兩年實現量率 " 雙降 ",撥備覆蓋率時隔 8 年重回 200% 以上,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增強。
中信銀行公告指出,朱鶴新在擔任該行董事長期間,堅持現代化公司治理和市場化改革方向,籌劃推動重大改革工作,該行改革發展邁入新階段;全面加強科技賦能,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該行金融科技能力實現新飛躍;全力推動人才強行,創新選人用人機制,該行人才隊伍展現新風貌。
公告稱,近年來,中信銀行經營質效全面提升,成長性、穩定性和持續性全面加強,在建設一流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道路上奮勇争先,取得顯著成效。任職期間,朱鶴新勤勉盡責、勇于擔當、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爲該行高質量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卓越貢獻,董事會對其表示衷心感謝。
方合英不再擔任行長 将出任董事長
接任董事長職位的方合英有着三十年銀行從業經驗,是一位 " 老中信人 ",他在中信銀行任職時間就超過 20 年。
公開資料顯示,方合英,1966 年出生,獲北京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高級經濟師。方合英現任中信銀行黨委書記、副董事長、董事。
方合英于 2020 年 12 月起任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及執行委員會成員、中國中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20 年 11 月起任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現同時擔任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董事。
2019 年 2 月以來,方合英任該行行長,此前曾任該行蘇州分行行長、杭州分行行長、金融市場業務總監、副行長、财務總監。
接任方合英行長職位的劉成出生于 1967 年,是中信銀行的黨委副書記、董事、常務副行長,并同時擔任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信銀(香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理事。劉成于 2018 年 4 月至 2021 年 11 月任該行監事長,此前曾在中央财政金融學院(現中央财經大學)任教,曾長期供職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辦公廳。
每經記者注意到,在中信銀行 2022 年業績發布會上,方合英表示,中信銀行今年的工作思路是:圍繞 " 兩條主線 ",聚焦 " 四大經營主題 " 實現 "1+4" 的目标。
其中," 兩條主線 " 包括:服務實體經濟的主線;打造價值銀行的主線,給投資者長久的、穩定的回報,做一個價值銀行。
" 四大經營主題 " 則是 " 兩穩 "" 兩拓 ",即穩息差、穩質量、拓中收、拓客戶。
方合英稱,"1+4" 的目标中,"1" 是綜合目标,即實現效益、質量、規模核心指标的穩健增長,全面跑赢大市。"4" 是附屬發展目标,一是實現内生資本補充和資本消耗在更高水平上的平衡;二是負債質量進一步優化,包括穩定性、存款成本、結算存款占比等;三是 ESG 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大幅提升;四是市值再上一個大的台階。
記者 |肖世清
編輯 |程鵬 廖丹 杜波
校對 |湯亞文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制及鏡像等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