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東南大學
他,上下求索、不斷創新,
目前發表SCI 論文 16 篇
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 5 篇
一作總影響因子達 114,總被引 500 多次
在國際上首次構建了針對
雜化光伏材料和低維磁性半導體的機器學習材料
設計軟件和材料數據庫
填補了國内外該領域的空白
……
他就是今年 " 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 " 的獲得者
東南大學物理學院 2019 級博士研究生陸帥華
今天和大家一起走近他的故事 ~
人物介紹
陸帥華 東南大學物理學院 2019 級博士生,從事計算凝聚态物理與人工智能的交叉算法開發研究。目前發表 SCI 論文 16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 5 篇,一作總影響因子達 114,總被引 500 多次。
在國際上首次構建了針對雜化光伏材料和低維磁性半導體的機器學習材料設計軟件和材料數據庫,填補了國内外該領域的空白。
曾獲 2 次國家獎學金,博士新生獎學金,2022 年度東南大學 " 正青年 " 優秀研究生年度人物,吳健雄袁家骝獎勵基金 , 德國林島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提名等各種榮譽獎勵。現于德國馬克思 - 普朗克研究所所進行為期兩年的海外研究學習,師從世界頂級物理學家、德國科學院院士。2022 年獲" 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 "。
知機識變 韌者笃行
東南大學是陸帥華高中時期的理想學校,在成功獲得保研資格之後,陸帥華便堅定選擇在東大繼續深造,并加入王金蘭教授的課題組,從事計算凝聚态物理與人工智能的交叉算法開發研究材料篩選方面的研究。
研二時,他選擇了碩轉博,開始了 " 每天都在河邊對着自己的倒影練劍 " 的博士科研生活。他深知做科研不能一直踩着前人的腳印,需要打破固有思維,做出自己的東西。在導師的指導下,他開始跨學科研究,博士期間,在國際上首次構建了針對雜化光伏材料和低維磁性半導體的機器學習材料設計軟件和材料數據庫,填補了國内外該領域的空白。
然而,跨專業學科研究意味着需要同時掌握多門學科知識。他将物理、化學定律與現有的人工智能算法融合,創建新模型使之更加貼合研究場景需求。通過不懈努力地創新與鑽研,他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發表科研論文 16 篇,總影響因子超過 200, Google 學術總被引 596,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和 Cell 姊妹刊 Chem 上各發表論文一篇,相關成果受到了國内外學術媒體的報道和同行的廣泛關注。
大道如砥 行者無疆
" 會須決起淩雲志,高抟九萬扶搖風。"
憑借着突出的科研成績,陸帥華獲得了國家留學基金委和雙方導師的資助,在産生了 40 餘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的德國馬克思 - 普朗克研究所進行博士生聯合培養,師從世界頂級物理學家、德國科學院院士 Matthias Scheffler 教授。
" 研究所裡每個人都非常拼,周六周日也經常有人在工作。" 他甚至經常收到導師半夜郵件來詢問科研情況。他也沒有松懈,早上 9 點工作到晚上 10 點,一周工作 6 天,節假日也保持這樣的習慣。盡管科研任務比較繁重,他也不忘勞逸結合," 空閑時間會看看綜藝、看看劇,和好朋友聚會 "。平日裡,他喜歡散步,在散步中思考與總結今天的日程。
赤子其人 寸心如丹
" 男兒鐵石志,總是報國心。"
作為新生代表,陸帥華在 2019 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有這樣一段發言:" 當我們進行選擇的時候,不應被外部缤紛的世界所幹擾,被各種風潮和時髦所左右,而應該選擇與國家富強、民族複興息息相關的事業。" 如今在海外求學,他對這句話的理解更深了。
随着中美貿易戰、科技戰的全面升級,一些海外國家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對此,他感歎到:" 還是要将核心科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國家積極引導、大力投入科研發展,并在許多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他立志将先進技術帶回祖國,并希冀在現有技術上進行突破超越,加快新興技術的發展。
談及對未來的規劃,他說:" 希望可以在國外繼續進行科研訓練,學成歸來後進入高校,成立自己的課題組,将所學回報給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