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9 日,招商銀行行長助理彭家文在 2023 年中期業績交流會講話傳出,稱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勢在必行,亦是大概率事件。
一石激起千層浪。除了招行表示 " 已有預案,但無最終方案 " 外,近期已有多家銀行在發布會上就降低存量房貸發聲。
從各方釋放的信息看,存量個人房貸利率下調已是大勢所趨。但何時降、如何降,仍缺一套最終落地執行的 " 實操指南 "。
我國房地産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而按揭市場從 " 賣方市場 " 逐步進入 " 買方市場 ",存量房貸與新增房貸之間的利差過大,已經成爲房奴們的普遍痛點。
大家最直觀的感受是,房貸一直在還,但還的基本是利息,本金沒啥大變化。從去年開始," 提前還貸 " 頻繁登錄熱搜,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的呼聲愈發強烈。
對于銀行來說,存量房貸利率下調不僅涉及業務調整,更是觸動利益。而個人利益與銀行利益的激烈博弈,在提前還貸潮中一覽無遺。
當下,5 年期以上 LPR 多次下降,理财等其他資産收益不及預期,居民缺乏新動力擴表增加投資。有人不惜巨大的時間成本,在銀行設定的各種約束之下,執意提前還貸。
存量房貸利率一天不調,提前還貸潮不止。這種個人與銀行的你來我往,既不是最佳方案,也不是長久之計。
居民紮堆提前還房貸,一方面會導緻個人住房貸款增長持續低迷,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居民可支配收入減少,一定程度抑制了消費和投資需求。
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宜早不宜遲。當前正處于經濟複蘇的關鍵時間點,房貸又是家庭支出的重頭,爲居民經濟減負是第一步。讓居民儲蓄轉化爲有效投資,才能爲促消費穩經濟創造條件。
上月,央行曾表态 " 支持和鼓勵 " 銀行調整存量房貸利率,商業銀行對此雖有反饋,卻隻見打雷不下雨。
多家銀行表态對業務調整有預期,但執行仍卡在 " 最後一公裏 "。銀行爲保護存量房貸利率,不願意輕舉妄動不難理解。
要真正解決利率差問題,需要政策層面加大力度,具體落實加力推進。特别需要央行給出更加明确的時間表以及更加細緻的 " 指導 " 方案。
調整是共識,卻不宜 " 一刀切 "。不僅是一線城市,各地區房貸利率差異較大,存量房貸利率調整,需要綜合考量因城施策,做到既要也要還要。
既要精準支持還貸壓力較高的群體,也要避免給銀行增加過大的經營壓力,還要避免經營貸消費貸轉化,讓提前還房貸衍生成新增風險,産生灰色套利空間,給金融系統帶來新的隐患。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