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開菠蘿财經,作者 | 蘇琦,編輯 | 金玙璠
" 裝修就像月球,一個坑連着一個坑。" 和脫口秀演員孟川說的一樣,很多年輕人都有過一段裝修血淚史。
這不,春天到了,裝修的人多了起來,與此同時," 裝修踩坑 " 話題頻上熱搜,比如 " 女子找熟人裝修,25 萬裝成 20 年前的精簡風 "" 男子吐槽花 15 萬裝修的婚房不如出租屋 " 等。
在很多人看來,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是幸福的,但這也意味着,裝修踩坑之路即将開始。可以說,當初拿到房本有多激動,準備裝修時有多信心滿滿,開始裝修後就有多崩潰。
整個裝修過程到處是坑:對外要跟裝修公司和施工隊鬥智鬥勇,對内要做足功課、事事親爲。你要應付的不是某一家公司,而是一條産業鏈上環環相扣的商家和供應商,裝修到最後,許多年輕人的心态已經從 " 一定要如何如何 " 變成 " 差不多就行 "。
甚至有些坑,裝修過程中沒能發現,在入住一年半載後才悄然浮現。正如一位剛剛經曆過裝修的用戶所言,除非自己是搞裝修的,否則肯定會被裝修 " 搞 "。
往年的 "315 晚會 " 中,亂象頻出的家裝行業是被重點關注的領域,某地産商的劣質精裝修就曾被曝光。一年一度的 "315 晚會 " 即将到來,家裝行業的坑似乎沒有變少。實際上,在過去的數十年裏,中國互聯網企業們也試圖改造魚龍混雜的傳統家裝市場,但始終沒有觸及核心痛點。
家裝行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市場,爲什麽處處有坑?對于掏空錢包裝修的年輕人來說,有沒有避坑途徑?互聯網公司入局又能否改造行業?本文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 一入裝修坑似海 "
裝修就像是一場賭博,而第一次裝修的年輕人就是賭桌上嶄新的 " 韭菜 "。從準備裝修的那一天開始,他們就踏上了一條滿是坑的道路。
首先是前期找裝修公司時,容易出現報價混亂、隐藏增項等套路。
一位用戶就遇到了類似情況。當時她的朋友介紹了一家裝修公司,她自己在小區樓下找了一家老闆同是小區業主的裝修公司,結果兩家給出的報價差額巨大——熟人介紹的報價是 15 萬左右,另一家是 6 萬左右。其中報價高的公司給出的全屋暖氣改造的價格是 13500 元,另外一家才 3100 多元。
" 報價差距過大,可見這一行的價格有多不透明,也沒有行業指導價格,裝修公司報價的空間非常大,作爲消費者感覺特别弱勢。" 上述用戶稱。
對此,一位從業數十年的家裝行業人士宋朗表示很常見。他告訴開菠蘿财經,有的公司在報價時會漏掉幾個容易忽略的項目,簽完合同後在施工期間要求增加費用,比如窗套門套、牆面防水等;還有的公司用雜牌材料壓低報價,如果用戶後期想換大品牌,他們會用品牌旗下最次的産品,有些甚至是裝修公司特供的低成本走量款,雖然也是大牌,但市面上買不到。
在裝修過程中," 水電、泥瓦、木、油 " 每個環節都要做好項目排期,同時與裝修隊鬥智鬥勇,謹防其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反複返工等。
排期很重要,麥子選擇了 " 半包 " 模式進行裝修,他舉例,因爲櫥櫃的制作周期長,而且櫥櫃的設計決定水電走向,所以第一個要看的就是櫥櫃,櫥櫃訂完就要訂門窗。同時裝櫥櫃和門時要切割闆材,灰塵特别大,所以裝完才能鋪地闆、裝燈。" 一環扣一環,一旦一個環節沒跟上,後邊的環節就沒法推進。"
房子的水電環節也很重要,而茜茜就被電工坑慘了。對方一開始的報價是 45 元 / 平,結果後期嫌路遠,讓 2 個學徒過來幹活,進度很慢不說,還要求去他指定的店鋪買材料,并且以工序麻煩爲由連續兩次要求漲價,茜茜不得已重新找了電工。新的電工告訴她,之前的工人很多強弱電交叉處做了過橋,不僅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後期電線有損壞,維修難度也非常大。
嘟嘟的朋友更是遇到了後期跑路的施工隊。她的朋友在西雙版納買了一套有大露台的精裝房,原本是想把露台封起來多一個房間,就在當地找了施工隊,支付了四萬元首付進行改造,由于人在北京、沒過去盯着,等到去驗收時,才發現施工隊不僅把新房弄得很髒,陽台也沒有封好,而施工隊已經失聯。
到了軟裝環節,全屋定制、購買家具等,又是一個費時費錢的過程,還容易出現售後無門或互相扯皮的情況。
花花在朋友的介紹下,選擇了一家全屋定制的夫妻店," 他家有号稱 0 甲醛的知名品牌闆材,報價也低于大牌,我就在現場簽了合同。"
但等到裝櫃子的那天,她才發現設計師把鞋櫃和換鞋凳的位置設計反了,因爲是定制的尺寸,廠家也拒絕返場修改,換鞋凳距離大門太遠,已經淪爲擺設。除此外,定制的抽屜面闆弄錯了顔色,讓廠家換顔色,後續等了兩個多月。
更讓她心累的是馬桶,剛裝完沒過幾天就發現沖力很小,代理商說是小區水壓不夠,物業卻說小區無人反饋水壓問題,和代理商來回掰扯多次後,花花給品牌總部打電話,總部派人來檢查,發現是安裝師傅沒有将閥門擰大。
不久之後,馬桶又陸續出現按鍵失靈、底部返味滲水的情況,總部和代理商開始互相扯皮,花花無奈給總部打電話稱自己準備投訴曝光他們後,總部才派人上門維修。" 花了三千多塊錢買的智能馬桶,從買回來起問題就沒有斷過,說是上門來修也要拖很久、反複改期。" 花花稱。
裝修除了費錢,還特别費事。自從新房開工,嘟嘟上班前和下班後的所有時間都隻能用于裝修。她加入了多個裝修群聊,跟各種工人師傅對接,在接二連三的變動、扯皮、争論下,她甚至出現了失眠和偏頭痛的症狀。
裝修是一個對外惡補知識、鬥智鬥勇,對内事事親爲、焦頭爛額的過程,大部分人在裝修這件事上,該踩的坑一個都少不了。
互聯網能改變家裝行業嗎?
裝修行業亂象頻出,依然擋不住每年都有新玩家進場,原因在于這是一個利潤空間足夠大但準入門檻足夠低的行業。
因此,傳統家裝行業除了數量巨大的家裝企業外,還有無數的 " 馬路遊擊隊 " 和夫妻店建材批發商等着分蛋糕,導緻行業内劣币驅逐良币的情況時有發生。
在這個前提下,很多互聯網企業紛紛入局家裝賽道,根據各自的基因和優勢,大緻分爲三種模式:一類是從裝修全流程出發,做信息聚合和交易撮合模式的平台型家裝企業;一類是擁有自己的設計和施工團隊的自營型家裝企業;還有一類是以建材和家具産品售賣爲主的電商型家裝企業。
" 互聯網家裝最大的優勢是把原來的線下獲客變爲線上引流,同時整合傳統的家裝服務商,通過去中間商來提升運營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對稱和層層加價。但家裝行業需要線上和線下高度融合,互聯網家裝企業對線下執行端的把控還有很多不足,平台與裝修施工團隊的利益具有一緻性,也很難完全客觀,這也是目前很多問題的關鍵症結所在。" 艾媒咨詢 CEO 張毅總結。
他還提到,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衆多,各式服務需要人來把控,難以标準化,可以說互聯網家裝尚未真正觸及用戶的裝修痛點,要想吸引更多的家裝企業入駐,就必須不斷獲客和維持高昂的利潤分成,随着流量越來越貴,互聯網家裝企業必須用做好口碑代替燒錢營銷。
裝修行業還有一大特征是 " 大行業、小企業 "。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預測,中國家居市場銷售額預計在 2021 年 -2026 年以 5.2% 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至 6.7 萬億元。
據天眼查的不完全統計,2020 年到 2022 年的三年間,全國年度注冊(家裝行業相關)企業總數達 257 萬家以上;2021 到 2023 年,國内家裝行業共公布了 427 起融資事件;2020 到 2022 年,國内家裝行業共公布了 64 起并購事件,并且有 17 家公司成功上市。
但萬億級的家裝市場裏,至今沒有長出老大,已上市的互聯網家裝企業年營收在 10 億級規模左右徘徊,整個行業仍處于集中度低、地域性明顯的狀态。每年,這個市場還有新玩家加入,互聯網企業想要擴張市場占有率,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宋朗補充道,在産業沒有辦徹底擺脫人工施工之前,家裝市場很難突破現有的痛點和市場格局。樂觀來看,有痛點的地方就有機會,不透明的行業才有改革的空間,瞄準市場需求,互聯網家裝企業在建立起自己的評價體系之後可以形成品牌溢價空間,進而在主材銷售、家裝後市場、廣告等服務上賺錢,但前提是要形成較高的供需雙方的信任度。
家裝也與地産行業發展密切相關,除了新房的精裝需求爲外,我國存量房基數龐大,未來舊房翻新需求以及局部改造需求,或成爲家裝行業的重要增長點之一。
若房地産行業需求回落,房屋銷售或裝修的部分需求可能會減少,從而影響家裝企業的業務發展。" 随着互聯網和房地産發展走勢趨于平緩,互聯網家裝的增長勢頭可能不會像以前一樣迅猛,會面臨更大的增長挑戰。" 張毅總結。
第一次裝修,如何避坑?
很多年輕人在頻頻踩坑之後,不禁好奇,爲什麽發展多年的家裝行業依舊亂象頻出?
最本質的原因在于整個行業的服務流程通常分爲前期準備、中期施工、後期收尾三個階段,該服務鏈條涉及的主體多、周期長,且服務流程較爲複雜。這就導緻了大量信息不對稱,再加上裝修是低頻消費,複購率太低,因此被稱爲最容易賺快錢的行業之一。
" 一錘子買賣裏容易滋生亂象,因爲相比口碑和複購,商家更在乎成交。競争對手太多,又導緻商家們的獲客營銷成本比較高,壓縮利潤空間,有些商家選擇從用戶身上再找收費點。" 宋朗稱。
另外,他指出,這個行業沒有統一的标準和規範,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和需要人爲判斷的部分。同時國内的裝修高度依賴工人,而這些工人大多是零工,沒有約束機制和績效考核,因此裝修時建議先找一個人品靠譜的工長,後面的采購、施工、溝通就會順利很多。
從從業者的角度來看,行業的層層分工,也使得行業亂象橫生。
裝修公司扮演的是中介的角色,通過高額的廣告投入找到消費者,簽單之後交給下面的工長去做,但給到工長的錢卻并不多,公司從一個項目中一般拿走 20% 甚至更多的利潤,導緻工長的利潤空間非常狹窄,可以說,項目工程的質量好壞,全憑工長良心以及對利潤的控制。
" 一些工長爲了把錢賺回來,甚至壓低工人價格,後期找增項,或者跟材料商合賣高價,工長自己拿回扣。這樣的施工質量自然無法保證,工長的口碑也越做越差。" 宋朗稱,這也是後來一些工長出走單幹的原因,将公司的那部分利潤和客源掌握在自己手裏,他就可以慢慢做口碑。
而站在用戶的角度,裝修行業知識太雜,很多問題都是使用若幹時間之後才會被發現。另外,提供服務的商家太多,每一家說的都是行業内的較高标準,在他們的表達中很難區分産品品質的好壞,很多定制産品展示的樣闆跟最終的成品之間也相距甚遠。" 即使每一個環節都做了功課,但還是顧得了一頭顧不了另外一頭。" 花花稱。
實際上,根據多位業主和業内人士的建議,用戶在裝修過程中還是可以總結出一些避坑經驗的。
第一,可以通過天眼查查詢相關企業的基本信息和資質,是否存在風險數據和法律訴訟等,來進行基礎避雷。
嘟嘟在全屋定制時,就用到了這一步。由于她當時和商家指定要用 " 愛格闆 "(奧地利愛格集團生産的人造闆材),她便去 " 愛格闆 " 的官網查詢集團授權的中國經銷商,要求老闆出示授權證書,并在天眼查查詢了該商家的工商信息和有無訴訟等,查驗沒問題才簽了合同。
第二,從多種渠道學習 " 避坑 " 經驗,同時,關鍵驗收時刻盡量做到當面驗收。
花花提醒,要看入住多年之後進行複盤的經驗帖,避坑信息更全面,以及别輕易跟風市面上特别新潮的裝修方法。總之,裝修沒有捷徑,自己多跑多看多研究。
嘟嘟每到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就會去現場盯着,到刷漆環節,她自己買了油漆和純淨水,到現場讓工人按照賣漆廠家的要求攪拌,然後讓爸媽監督工人刷一遍底漆加兩遍面漆,刷完之後每一面牆去測順平和垂平,如果不行就會讓施工隊來補,否則如果牆不平,後期安裝櫃子就會有很大的縫隙。
第三,前期盡量找第三方平台參與監督,若遇到大坑,及時拿起法律武器和投訴渠道維護權益。
麥子找了工長俱樂部,交了 500 元中介費,最後簽三方協議。他認爲,有平台監管,工長不會亂報價。不過,工長俱樂部裏面的人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曾經有個工長材料以次充好,中途還跑路了,後續工長俱樂部介入,雙方協商之後讓工長将材料全部換掉,按正規流程重新施工。
花花認爲,還是要到正規建材市場進行購買。她的馬桶問題後續得到解決,就是因爲當時是在一個建材商城購買的馬桶,品牌的代理商和總部是一體的利益關系,但是商城是第三方,她就是在向商城投訴之後,問題得到了解決。
總的來說,買房、裝修是大多數人一生中最爲重要的決策之一,經曆過這些大事自己也得到了成長。作爲過來人,受訪者們都認爲,他們最大的收獲是,不管買房也好,人生其他大事也好,都要無懼困難," 我會在這裏住很多年,親力親爲才不會後悔。"
*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宋朗、花花、麥子、嘟嘟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