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上網久了,難免會留下一些 " 案底 ",以至于某天它被翻出來時,總恨不得當場毀證滅迹。
對于許多網友而言,最近讓人有類似情緒的時刻已經近在眼前——
以前喊 " 我們欠郭敬明一個道歉 " 有多大聲,現在想要撤回這句話的執念就多重。
一切,還要從最近的電視劇《雲之羽》說起。
網友:說什麽顧曉聲,郭敬明,我知道那是你
這部由顧曉生擔任導演的劇,早在宣布立項階段就已把期待值拉滿。
身爲編劇的郭敬明,本人直接下場回複網友這劇是:顔值狂潮,顔狗盛宴。
都說 " 内娛苦醜顔久矣。"
在古偶仙俠争先恐後踏上邏輯下線、畫面辣眼的不歸路時,郭敬明的拍胸脯保證,仿佛黑暗中透來的一束光。
" 劇情先抛開,他是懂審美的;曆盡千帆,小四才是懂觀衆的人 "。
可直到 …… 這部劇真正上線,觀衆們才在欲言又止止言又欲後承認:劇情,是抛不開的;審美,也不是那麽懂的。
講故事,播出數集後,人怪好的網友們已爲其找了一個新名字《小時代 5.0 封建時代 》。
" 看看劇情簡介中的自由、愛情、友情、自我、叛逆、成長、公子哥 ……
小時代終于還是變成了老時代。"
機智的人已經把角色們對号入座
說審美,"PPT 式電視劇 "" 精緻的特寫慢鏡頭 "" 生硬的轉場 " 等關鍵詞早已淹沒了豆瓣評論區。
" 别着急,再往後數幾代人就是宮洺他們了 "
面對此情此景,再翻開曆史評論記錄,越來越多人不禁開始扪心自問:
所以,究竟是誰欠了郭敬明的?到底欠哪了?
郭敬明,
逃不開的 " 既香又臭 " 定律
過去的很久一段時間裏,在網上說喜歡郭敬明,是會被群嘲的。
" 懸浮虛假的劇情人物,金錢至上的意淫幻想,以及堆滿了 logo 的浮誇描寫。"
是許多人提到郭敬明時首先想到的話。
到後來," 郭式文筆 " 一度成了虛有其表的代名詞,在問答平台上搜索 " 郭敬明文筆 " 相關,跳出來的全是 " 用郭敬明口吻改編經典 "。
模仿郭敬明的文筆,對各種名著進行改編,更是一度成爲了網絡沖浪選手的入門考試——
" 隻見他頭上戴着限量款瑞蚨祥束發金寶冠,穿一件京城早秋限定款的大紅箭袖,外罩江南時裝周百花大褂 ......"
隻要你掌握各大奢侈品牌名,并能将限量款、限定款、時裝周 …… 等詞彙信手拈來,模仿《小時代》不是夢。
等到後面郭敬明涉足導演界,一躍成爲郭導演,網友們的吐槽欲望就更一發不可收拾了。
數年間,郭導演的作品幾乎是部部撲街,沒有一部能到 5 分以上。
也不怪大家不買賬,在青春疼痛文學已過時的年代,觀衆也隻能歎一句:
" 沒人能昧着良心對動辄扯頭發、打架、喝酒、睡覺的塑料青春共情。"
後來的《爵迹》三部曲評價更是 " 低穿地心 ",網絡上傳得火熱的一句評價十分犀利。
" 利用 CG 技術完美複制了一衆花瓶鮮肉的最強演技——面癱。"
觀衆不再是觀衆,離變成 " 原告 " 也就是一步之遙
因爲挨罵太多,當年的郭敬明還淚灑發布會。
但,那時的他一定不會想到,風水輪流轉,有朝一日自己的口碑會迎來大反轉。
就在 2022 年,顧裏的生日被全網祝福,南湘的" 發爛發臭 "在發瘋網友的二創下文藝複興。
生日會那一段的台詞,已經深深刻進觀衆 DNA,成爲可以媲美《甄嬛傳》的經典記憶 ……
頂流數據無疑了
發展到後來,隻要有吵架的地方,評論區就會變成《小時代》金句集錦。
" 吵什麽吵,就這麽一點事!"
" 穿件衣服吧你!你自己不覺得惡心嗎?"
" 沒點歹毒的智商還真聽不懂。"
" 林蕭,你現在罵人可真高級啊。"
" 今天我們大家之所以歡聚在這裏 "
時過境遷,《小時代》系列後來已經成了可以回顧的經典,在短視頻平台紅上熱搜。
網友們一邊繼續審判着虛榮的内核,一邊對電影裏紙醉金迷的精緻服化道啧啧稱奇。
根據不完全統計,《小時代》系列四部電影算下來,共有七千多套大牌,置裝費就超過四千萬。
全是真金白銀往下砸,片尾的品牌鳴謝幾頁都放不完。
有不少人都是在郭敬明的電影裏,完成了對奢侈品的最初啓蒙。
品牌從耐克阿迪到迪奧無所不包
郭敬明的電影,主打一個直白鋪張。
四姐妹的校服都是 Burberry 的高級定制,顧裏的大牌包包可以論斤稱,死都要穿着全套 Gucci 錄視頻。
就連手撕前男友,身上都是五位數的 Chanel。
就問當年哪個女孩不對這個大裙擺印象深刻
還有被觀衆津津樂道的掰頭名場面——
林蕭穿的是全球僅此一件的 BV 紅裙,手上拿的是四位數的玫瑰花,顧裏穿着高級皮草挨打,下一秒就倒在潔白的雪地上。
雪中擊打名場面 / 圖源:《小時代》
還有錦衣華服的帥哥美女,燈紅酒綠的城堡大廈,擺滿了一整面牆的玻璃杯;
會随着顧裏走近而依次亮燈的衣帽間,雪地裏狂奔的精緻臉龐 ……
無論故事本身有多麽糟糕,都不能否認:演員的顔值是能打的,服化道是花了錢的。
說白話就是:養眼。
" 你可以質疑郭敬明拍戲爛,但你絕對不能質疑他的審美。"
"郭敬明的審美,
是怎麽被捧上神壇的 "
事實上,郭敬明的審美翻身,還得追溯到當年的《演員請就位》。
當年陳凱歌、爾冬升、郭敬明三位導演各自帶隊,郭敬明顯然是最不被看好的那個。
但誰能想到,他拍出了讨論度最高的性轉版《畫皮》。
直接給原著中的角色替換性别,将軍由當時頗爲英姿飒爽的王楚然飾演。
兩個男主,則找了當紅愛豆何昶希與丁程鑫。
兩男主一黑一白互相鬥法,心眼子比傘上的雪花還多。
再加上養眼的造型,有網友說:郭敬明,還是你懂女生想看什麽!
所以随後郭敬明開機《雲之羽》,劇情都還不清楚,期待的聲音已經掀翻了天,具體原因——
觀衆實在容忍太久了。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原本帥哥靓女設定的主角們,突然混進來了一些 ……
不太合适的。
有的因爲形象草率備受争議,鬧到最後本人出來說明;
有的幹脆就是直接因爲觀衆反對聲音太大,而打回重選。
許多時候,看在觀衆眼裏都不免想感歎:看看這人在鏡頭前的表現,再看看他們 " 第一美男 "" 頭号美女 " 的設定。
" 真的很像是在簡曆上說了大話,結果真的獲得了這份工作。"
古裝劇成了内娛 " 顔值窪地 " 的高發區,不少現偶也看得人頭疼。
淋雨戲毫無美感,吵架戲眼神猙獰,再加上過時的服化道 ...... 讓人錯覺亂入了什麽鄉村愛情拍攝現場。
圖源:《星辰大海》
關鍵是,這些演員并不是一貫不好看,而是在粗糙的服化和千篇一律的濾鏡裏,失去了美。
如何判斷妝造是否影響角色?
拿古早的古裝劇或是港劇來比,都算是降維打擊,這裏倒是可以再看個郭敬明在《演員請就位》裏的名場面。
比賽時,孟子義和他合作,卻帶來了自己的化妝師,氣得郭敬明當場暴走,而後這一幕也登上熱搜,演變成兩邊的罵戰。
有人覺得郭敬明小題大做,但改妝出爐之後,也還是發現了改變之處。
孟子義本身的濃重睫毛被勒令換掉,眼影換成大地色,粉嫩腮紅一概抹去,大紅唇色也換成了偏橙調的唇釉。
改妝前和改妝後
" 僅僅一些小改動,就讓粗糙的小網紅變成了氛圍感極強的倔強小白花。"
網友評價:質感比前者高出了一大截。
再回看古裝劇裏千篇一律的大平眉、披肩發和塑料頭花,現代劇裏土不啦叽的斜劉海、大高光 ...
絲毫不思考人物與妝造的适配,單一地複制粘貼,隻能把演員們都變成模闆化的塑料," 又美又醜 " 直接手拿把掐。
猜猜這是誰?答案是:鍾無豔。
再者來說,最基礎的服化道都如此潦草,更别提需要紮實功力的劇情内核。
這些醜到出圈的劇,往往不隻一個醜字可說。
隻不過,全盤都爛的時候,觀衆隻能退而求其次:能養眼也不錯。
于是," 審美在線 " 的郭敬明成了互聯網嘴替,當起了觀衆的代言人。
觀衆脫口而出的話也成了:拜托,我們真的隻是想看帥哥、美女好好談個戀愛而已!
至于其他的,也就是一聲歎息:算了算了。
看不下去郭敬明,
還能看誰
被罵多年,一朝口碑逆轉,郭敬明大概會感到些許意外。
不過最意外的,應該還是經曆了這一切的觀衆。
正如一位觀衆感歎:想當年小時代瘋狂被人吐槽,如今居然也成了服化造的 " 頂配 "?
想不到,實在想不到。
之前大家對郭敬明的審美評價是什麽樣的——
客觀來說,無論是被罵上恥辱柱的《小時代》,還是 " 封神 " 的性轉版《畫皮》,大多圍繞着幾個關鍵詞。
唯美,精緻,悲劇,算上最近一段時間,還要加上一個 " 破碎感 " 。
圖源:《晴雅集》
最鮮明的人物,最精緻的穿着,套上日漫風的唯美和最直接簡單的情節,再用一場意料之中的悲劇,渲染填滿觀衆的情緒。
這裏的悲情,可以是角色的突然死亡,也可以是姐妹 / 兄弟反目争吵的狗血戲碼;
甚至,可以隻是一段柔光閃回,再加上莫名其妙的獨白——
圖源:《小時代》
而這也是曾經觀衆們诟病最多的部分——
不是把沖突和情緒放在首要位置,所有人物和情節都爲了沖突而存在。
就是安排懸浮的角色們彼此虐待、互相撕扯。
圖源:豆瓣
" 用華麗的外表來掩飾内裏的空虛,這大概就是他所堅信的:越浮誇,越動人。
配上那些不能讓人理解的聲嘶力竭,再多的美好,也像是矯揉造作。"
甚至,其中許多時常被誇贊的造型,當初也被觀衆們犀利點評爲:
"婚紗寫真影樓 VIP 套系。"
" 打五星的小朋友不知道會不會後悔。"
當年的觀衆不會想到,這部拿下 57% 差評的作品,有朝一日會翻身成 " 經典 "。
更不會料到,對于郭敬明的評價,也會從 " 真不适合做導演 " 向 " 郭導是懂觀衆的 " 轉變。
曾經的 " 他不能成爲内娛審美的底線 ",倒成了 " 他好像要成爲内娛審美的天花闆 "。
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到底是郭敬明在進步,還是觀衆在妥協,已經是個掰扯不清的問題。
加上這一次的《雲之羽》,一片争吵不休的聲音背後,或許可以将之總結爲" 豆汁效應 ":
有人嘗着香,有人聞着臭,也有人在躍躍欲試後欲罵還休。
但至少,這種 " 沒有劇情,養眼就行;沒有内核,隻看看畫面也不錯 " 的心态,并不是一件值得樂觀的事。
《演員請就位》裏,李誠儒痛批郭敬明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隻是認爲,不能用廉價的筆觸來引起廣泛的共鳴。"
這句話,或許放到今天仍然适用:我們不能用浮華的外表,來遮蓋虛無的内核,不能用所謂審美來推銷故事。
所謂懷念,到底是因爲郭敬明真就是 " 審美代言人 ",還是觀衆隻是在迷茫與失望當中,回頭抓住了一根稻草。
" 朱砂無存,紅土爲貴。"
當人們開始感歎 " 我甚至開始懷念郭敬明 " 時,可悲之處,正是 " 我甚至開始懷念郭敬明 "。
至于網友們問的:還有什麽是比" 欠郭敬明一個道歉 "更可悲的?
大概是,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觀衆們才需要一個道歉,卻不知道該向誰去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