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龍詩慧
編輯 / 蘭雨
早前一星期,福特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安甯決定退休的消息,在車圈引起不少震蕩。如果說豐田的 " 世紀換防 "、小鵬請王鳳英出山加盟、一汽紅旗、上汽大衆的權利更替都有迹可循的話,陳安甯辭任,由去年 10 月才加入公司的現任福特中國董事總經理兼首席運營官吳勝波接棒,就真的太突然了。
這好比一場足球比賽踢了上半場,好不容易扳平比分又失一球的隊伍中場休息回來,宣布主教練換了,新上任的教練還是場外的 " 空降兵 ",你說會不會讓人浮想聯翩?
而球隊的老闆是怎麽評價這位 " 上半場 " 的主教練呢?福特汽車總裁兼 CEO 吉姆∙法利表示:" 在陳安甯的領導下,福特中國團隊在數字技術方面形成了自身的實力,進一步優化成本結構,并加強了與合作夥伴的關系,尤爲重要的是,在過去三年新冠疫情對于中國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挑戰的時候,陳安甯還率領團隊竭盡所能地爲我們的客戶、員工和經銷商提供保障和支持。"
這些話很真摯,而且是在真正在共事中,相互欣賞而産生客觀評價,尤其提到了疫情三年給福特中國帶來的 " 不确定性 ",陳安甯從中起到的巨大作用。這些細節,足見福特美國高層對陳安甯信任和尊重,在年初各車企人事更替中,要數福特這份 " 分手信 " 最走心。
在 4 年又 4 個月之前,陳安甯是以力挽狂瀾的身份出現,當時福特中國最重要的合資公司 -- 長安福特在 2016 年近百萬銷量狂歡後陷入低迷期。銷量擔當翼虎被爆出斷軸,網絡快速發酵," 美系車質量 " 口碑倒挂甚嚣塵上。2017 — 2019 年,正值中國市場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的轉變,合資車企正告别 " 躺着就能賺錢 ",迎來少數寡頭崛起的年代;長安福特非但沒成長爲頭部合資品牌,而且迎來 -12.27%、-54.38%,-51.3%腰斬,整體大掉隊。
原計劃 2019 年銷量突破百萬的理想固然成泡影,福特中國可謂步履艱難。,在 2018 年陳安甯再次進入福特中國前,福特中國 10 年換了 10 位掌舵人,高層動蕩,戰術都很難上傳下達,更何況需要長遠眼光布局的戰略?
但隻要了解陳安甯再次接棒的背景和 4 年的進擊之旅,就不會猜疑福特中國 2023 年初的換帥,是 2022 年長安福特銷量疲态的 " 秋後算賬 ",也不影響福特曆史上首位華人全球副總裁的功成身退。
陳安甯的 " 上半場 "
在風起雲湧的這 4 年裏,陳安甯無疑就是福特統領中國業務的 " 定心丸 "。他在任上辦成了三件事,包括發布 " 福特中國 2.0" 戰略、" 福特中國産品 330 計劃 ",推進了林肯品牌的國産化,爲福特中國穩住市場占有率、電動化轉型赢得了時間,也讓市場重新認識了一個具有活力、韌性成長的年輕福特。
評頭品足容易,但如果當事人沒有足夠多的閱曆、睿智的眼光和破釜沉舟胸懷,是很難做到的。
陳安甯是業内少有的集 " 帥才 " 和 " 老兵 " 于一身的汽車人,1993 年就加入福特中國,直到 2009 年他加盟奇瑞前,一直效力于福特中國;他被人真正熟知在奇瑞時期作爲最高統帥,擔任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職位,當時主導奇瑞上海技術中心的建設,仕途順利,官至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而 2018 年接棒 " 燙手山芋 " 福特中國,陳安甯和團隊修煉内功、在新車投放、智能駕駛創新科技上傾斜中國市場,同時銷售管理和優化成本結構,深化福特和林肯兩大品牌規劃。
所以才有了後面的 " 更福特、更中國 " 的業務聚焦,長安福特從 2019-2021 年底陸續向市場投放了 18 款新産品,主銷車型蒙迪歐、福克斯、探險者車陸續換代,銳際、EVOS 全新車型進入市場,還包括 5 款新能源車,從技術産品到品牌形象的更新叠代,福特中國向中國消費者傳達自己更具科技、運動的一面。
2021 年,陳安甯曾對媒體坦誠施行 3 年的 " 福特中國 " 成績:" 總體來說,長安福特的勢頭還是可以的,但是離我們的标準,至少我的願望和全球的願望還是有差距的,要實事求是。"掌舵人臨危受命能撥亂反正,難,能坦誠當下的不足,更難。
在先失一球的情況下,陳安甯指揮下的福特中國奇兵突圍,守正創新,長安福特也漸漸多了場上的控球權,策劃防守反擊配合也不時出現。最明顯的例子是 2019-2021 年長安福特穩住了銷量,而長安福特經銷商的單車利潤,也是合資品牌裏最高的。更難得的是福特中國抓緊時機進了一個球—— " 二進宮 " 的林肯成先鋒,用 " 林肯速度 " 快速反擊,在下壓德日合資品牌、上扛 BBA 豪華品牌中殺出了一條淩厲進攻線。
正因陳安甯是給林肯配了毛京波這位福将,我們才看到林肯以最短時間站穩豪華品牌第二梯隊。2020 年 3 月,林肯首款國産冒險家正式上市,起步價打到了 24.68 萬元;2021 年,林肯以 9.16 萬輛的成績,中國市場的規模超越美國,成爲林肯的全球第一大市場。
下半場的 V 型反彈
但從 2022 年 7 月開始,長安福特銷量已連續 6 個月下降,有 4 個月的下滑幅度還超過雙位數;長安福特全年銷量僅 25.1 萬輛,僅高于 2019 年的 18.4 萬輛,是這家合資公司曆史的第二低;另一方面,林肯也在國産化三年之後,高增長的 " 林肯模式 " 或者難以爲繼,競争力不足換殼疑雲;寄予厚望的 Mustang Mach-E 沒能在國内濺起水花,而林肯的電氣化也遲遲不來。
在諸多不利因素下,福特中國業務 2022 年虧損高達 6 億美元,嚴重拖慢福特全球高達 31%的利潤率,顯然福特急了。
很多汽車公司試圖通過高層人事變動和權利交棒,來應對短期業績波動和企業轉型的長期問題。顯然福特也不例外,利用開年淡季的 " 中場休息 ",爲決勝未來之戰的新能源牟定一個更清晰的方向。
要實現 V 型反彈,壞事變成好事,需要一定條件,而車厘子認爲正是因爲陳安甯上半場打下的更福特、更中國戰略,從技術、産品、人才的徹底本土化,才讓福特中國煥發新形象,讓接棒者更有空間和魄力施展應做之事。
" 吳勝波擁有豐富的跨行業管理經驗,這對于我們加速振興福特中國業務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吉姆∙法利表示," 從戰略上講,中國現在是全球汽車電氣化革命的中心,并将持續引領未來的發展。福特正在深入了解并積極參與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競争,尤其是爲客戶提供充滿創新、互聯的智能電動汽車。"
陳安甯的接棒者吳勝波,在去年 10 月才加入福特中國,時任董事總經理兼首席運營官,吳勝波之前沒有汽車行業管理經驗,但曾在歐司朗、霍尼韋爾和通用電氣等跨國公司擔任高級管理職務。如今半年不到獲得福特總部高度認可,相信他這份獨到跨行業的視野,會爲福特中國破局帶來另一種新思路。
誠然,擺在他面前的擔子絕對不輕,對内組織管理的 " 降本增效 ",更要銳化福特中國的品牌影響力。疫情退卻,陳安甯留下的 " 福特 2.0" 戰略如何承接和深化?當豐田、大衆一線合資品牌把燃油車價格繼續下探,确保市場占有率時,福特的合資闆塊采取的是攻還是守?
而林肯的高端化也亟待破局,在全面國産化之後,林肯給市場的印象,越來越像福特車型的 " 高配 ",怎麽給到市場林肯和福特之間的清晰差異,尤其是在 BBA+L 都布局電動化車型的當下,林肯當下給到市場的電氣化印象依然是模糊的。
最後,便是福特汽車心心念的電動化轉型速度了,其計劃在 2026 年實現全球電動汽車産能超過 200 萬輛,中國必定是一個重要的陣地。但目前福特中國乘用車新能源滲透率隻有 2.5%,與大環境 27.6%的滲透率相距甚遠,尤其是電馬已經證明合資品牌在純電動車市場沒有溢價優勢;而另一方面,福特中國已正式開啓福特電馬赫科技有限公司的運營,協作福特全球 Ford Model e 業務單元,箭已發出,大幕已拉開,下一步就看如何打開思路,進行反擊戰了。
寫在最後
我們無法窺探中場休息時,福特中國的 " 休息室 " 發生了什麽故事,但在轉型的風口更換主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新思維、新方向的沖擊給市場帶來蔚然新風,尤其還是建立在陳安甯這位挖井人打下的韌性基礎上。但無論如何,福特電動化的下半場,都會是一場反擊硬仗,靠主帥陣中的運籌帷幄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