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燃燒的島群 ,作者群主飛龍
本文是 " 燃燒的島群 " 第 1223 篇原創文章,作者:阿登的苦林。
全文共 8435 字,配圖 13 幅,閱讀需要 17 分鍾,2024 年 5 月 4 日首發。
快捷閱讀作者文章的入口就是點擊标題下方的作者 " 阿登的苦林專輯 "!
按:本文編譯自魚鷹社 " 新先鋒 " 系列第 326 輯,文字和圖片略有改動。編譯本文并不表示贊同原作者觀點或證實文章内容,僅供讀者參考。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歲月裏,人們通常認爲,巡洋艦在海戰中的作用主要是在公海大洋上破交和保衛海上交通線,以及在世界各大洋的廣闊水域扮演艦隊 " 偵察兵 " 的角色。在建造時,巡洋艦更強調速度而非裝甲防護。原則上來說,巡洋艦可以與大多數其有可能遭遇的、速度相近的艦艇(如巡洋艦和驅逐艦)有效交戰,并能憑借航速優勢擺脫大多數火力更強、裝甲防護更好的大型軍艦(如戰列艦)的追擊。盡管戰列巡洋艦和 " 袖珍戰列艦 " 的出現對上述理念構成了挑戰,巡洋艦也被《華盛頓條約》分爲輕、重兩型,但上述關于巡洋艦的基本理念一直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初。
圖 1." 留裏克 " 号裝甲巡洋艦,也是沙俄向國外訂購的最後一艘大型軍艦,其剛服役時堪稱俄海軍最強大的裝甲巡洋艦
在蘇聯海軍成立的最初歲月裏,許多紅海軍軍官和海軍理論家原則上都贊同上述關于巡洋艦在海軍中地位的傳統觀點。不過,并非所有間戰期間的蘇聯海軍理論家都對 " 蘇聯海軍需要巡洋艦 " 這一點的必要性持同等态度,在有些人看來,蘇聯海軍所扮演的角色更側重于近海防禦,需要依靠數目龐大的小型艦艇,而不是巡洋艦和戰列艦等大型軍艦。
在蘇聯海軍中,源自法國海軍的 " 青年學派 "(Jeune É cole)思想的支持者雖然認爲巡洋艦在攻擊敵海上交通線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并且是輕型艦艇編隊的核心),但 " 青年學派 " 海軍思想傾向于否認更大的重型巡洋艦的作用。不過,随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發展,蘇聯海軍界支持 " 遠洋艦隊 " 理念的人越來越多,并壓倒了 " 青年學派 " 的聲音。然而,此時蘇聯政治領袖和海軍高級将領依舊面臨着蘇聯工業能力存在種種不足的問題。最終,戰前雄心勃勃的重型巡洋艦研制計劃未能成爲現實,因爲還有許多其他競争者都來争奪有限的資源。
圖 2." 十月革命 " 号戰列艦,原俄羅斯帝國 " 甘古特 " 号戰列艦,這也是紅海軍從舊沙俄政權接手的爲數不多的幾艘戰列艦之一
随着斯大林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快速推進蘇聯工業化,紅海軍的艦艇建造能力也不斷提高。除保留了蘇維埃革命前的 " 阿芙樂爾 " 号和 " 共産國際 " 号巡洋艦外,紅海軍還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接收了從舊沙俄政權繼承而來的 " 紅色國際勞動工會 " 号(後改名爲 " 紅色克裏米亞 " 号)、" 紅色烏克蘭 " 号和 " 紅色高加索 " 号三艘巡洋艦。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若幹艘作爲後續艦型的 " 夏伯陽 " 級輕巡洋艦(68 工程)陸續開工建造,但在戰争期間沒有一艘完工。與此同時,由于資源有限,建造重型巡洋艦的計劃被迫擱置。甚至在二戰結束後,斯大林統治下的蘇聯仍在繼續建造主要裝備輕型火炮的巡洋艦。直到斯大林去世後,這些巡洋艦才最終在蘇聯 " 失寵 "。
1939 年 9 月歐戰爆發時,紅海軍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這兩支艦隊可不受阻礙地進入公海大洋)中一艘巡洋艦也沒有;相反,紅海軍的巡洋艦全部集中在規模較大的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由于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無法順暢地進入公海,因此被困在波羅的海和黑海狹窄水域裏的紅海軍巡洋艦往往無法執行巡洋艦通常所要執行的任務。事實上,許多英國皇家海軍的巡洋艦反倒正在執行這類任務,如 1939 年年底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外海與納粹德國海軍 " 施佩伯爵 " 号袖珍戰列艦交手的那幾艘巡洋艦。
圖 3. 因無法逃脫而被迫自沉的德國海軍 " 施佩伯爵 " 号袖珍戰列艦
在歐洲戰場,各主要參戰國很快就意識到,傳統的巡洋艦使用模式無法滿足二戰期間不斷發展的作戰需求,即便是從一開始就被用于執行巡洋艦傳統任務的英國巡洋艦,也很快就把該消滅的德軍目标消滅了個七七八八。沒過多久,巡洋艦就像它們的小兄弟驅逐艦一樣,被視爲噸位更大的 " 萬能女仆 ",這一點在紅海軍艦隊中表現得最明顯。從某種意義上說," 青年學派 " 的理念最終成了勝利的一方,不過是因勢利導,而非有意爲之。
從炮擊近岸目标到運送人員和物資進入被圍困的港口,紅海軍黑海艦隊的巡洋艦在戰時表現得非常活躍,而且蘇聯海軍在戰争中戰沉的唯一一艘巡洋艦就是黑海艦隊的。相反,在波羅的海,紅海軍的巡洋艦在戰争的大部分時間裏都被困在列甯格勒附近。雖然波羅的海艦隊的巡洋艦在戰争頭幾個月裏活動相當頻繁,但該艦隊沒有一艘巡洋艦遭受不可挽回的損失。
本系列文章将簡單介紹從 1917 年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在俄國建立政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期間紅海軍巡洋艦的建造和作戰運用的大緻情況,尤其關注的是紅海軍巡洋艦的作戰用途。在本篇中,主要介紹繼承自沙俄時代的幾艘舊式巡洋艦,以及 1917~1921 年俄國革命和内戰期間蘇維埃巡洋艦的簡況。
圖 4.1917 年十月革命後,黑海海域許多名義上歸蘇維埃所有的巡洋艦最終紛紛落入德軍、烏克蘭拉達、英法幹涉軍或白軍之手。上圖爲拍攝于 1916 年 3 月的 " 卡古爾 " 号防護巡洋艦,地點是巴統港。該艦後來被白軍改名爲 " 科爾尼洛夫将軍 " 号
1917 年 11 月,布爾什維克以蘇維埃革命的名義奪取了俄國政權,新生的蘇維埃政府從舊沙皇政府和臨時政府(後者于 1917 年 3~10 月執政)那裏繼承了一支規模龐大的巡洋艦力量。到 1917 年 11 月布爾什維克發動十月革命時,這支海軍被稱爲 " 俄羅斯民主共和國海軍 ",這一名字是 1917 年 9 月 3 日執政的臨時政府爲其取的。1918 年 2 月 11 日,布爾什維克政權将這支艦隊更名爲 " 工農紅海軍 "。
在俄國内戰的大部分時間裏(這場内戰基本于 1921 年年初結束),布爾什維克并沒有控制前沙俄帝國的大部分海岸線,因此也未能控制前沙俄帝國位于黑海、遙遠的北方或遠東的海軍力量。而正是在這些地區,幹涉俄國内戰的外國軍隊,特别是英國和法國軍隊,憑借其海軍力量得以登陸并控制某些沿海地區。也就是說,在俄國内戰期間,年輕的蘇維埃海軍隻在波羅的海水域開展過有意義的活動。
1918 年 3 月 3 日,蘇維埃政府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 - 裏托夫斯克條約》,實現了媾和。達成這一 " 和平 " 後,即使在靠近當時俄國首都彼得格勒的波羅的海地區,蘇維埃艦隊也無法再在原先俄羅斯帝國統治下的許多 " 非俄國 " 地區附近海域保持存在,因爲這些地區現在要麽在德國的控制下,要麽即将獲得獨立。諸如芬蘭等國的新政府對布爾什維克政權極爲敵視。
圖 5.1918 年 3 月," 塞瓦斯托波爾 " 号戰列艦帶領 " 馬卡洛夫海軍上将 " 号巡洋艦,從芬蘭赫爾辛福斯穿過結冰的海面前往喀琅施塔得軍港。将這些艦艇和其他船隻撤離前俄羅斯帝國的屬地被布爾什維克海軍人員視爲一項重大成就
在這種情況下,波羅的海艦隊于 1918 年 3 月進行了所謂的 " 冰上撤退 ",在參加撤退的總計 226 艘蘇維埃艦船中,有 5 艘巡洋艦在匆忙之中從芬蘭赫爾辛福斯駛往彼得格勒。1918 年 3 月 12 日,在 " 埃爾馬克 " 号和 " 沃利涅茨 " 号兩艘破冰船的協助下,巡洋艦 " 留裏克 " 号、" 馬卡洛夫海軍上将 " 号和 " 博加蒂爾 " 号,以及戰列艦 "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 " 号、" 甘古特 " 号、" 塞瓦斯托波爾 " 号和 " 波爾塔瓦 " 号離開赫爾辛福斯,駛往彼得格勒。
然而,由于 " 沃利涅茨 " 号破冰船後來投奔了芬蘭白軍一方(這艘船以 " 維納莫甯 " 的名字繼續在芬蘭服役,後來成爲愛沙尼亞的 " 巨人托爾 " 号破冰船,今天其仍作爲一艘博物館船對外展出),布爾什維克方面隻有 " 埃爾馬克 " 号具備強大的破冰能力,這導緻後續艦艇的通行變得極爲困難。直到 1918 年 4 月 5 日,巡洋艦 " 巴揚 " 号和 " 奧列格 " 号才在港口破冰船的協助下成功駛往喀琅施塔得。這段曆史插曲也被蘇聯和俄羅斯文獻視爲蘇維埃海軍最早期的 " 成就 " 之一。
俄國内戰期間,蘇維埃政權位于波羅的海的大部分巡洋艦主要停泊在彼得格勒附近的喀琅施塔得軍港,許多艦員要麽在陸地上作戰,要麽離開崗位回家。下面幾個表格列出了 1917~1921 年俄國革命和内戰期間,至少名義上在蘇維埃政權麾下服役過的巡洋艦,按艦隊分列。
圖 6.1917~1921 年蘇維埃波羅的海艦隊巡洋艦基本情況
在上述波羅的海的巡洋艦中," 阿芙樂爾 " 号繼續在該海域服役;" 馬卡洛夫海軍上将 " 号于 1922 年出售給德國報廢拆解;" 巴揚 " 号于 1918 年拆除八門 152 毫米火炮,1922 年廢棄;" 博加特裏 " 号于 1922 年廢棄,零部件被用于修理黑海艦隊的 " 共産國際 " 号巡洋艦;" 月亮女神 " 号于 1918 年封存,1922 年解除武裝後廢棄;" 格羅姆鮑伊 " 号于 1918 年封存,1919 年解除武裝,1922 年出售給德國報廢拆解;" 奧列格 " 号于 1919 年 6 月被英國魚雷艇擊沉,同年解除武裝,1938 年打撈出水後廢棄;" 留裏克 " 号于 1923 年拆解,主炮被安置于列甯格勒附近的一座要塞中;" 俄羅斯 " 号于 1918 年封存,1919 年解除武裝,1922 年出售給德國報廢拆解。
圖 7.1917~1921 年蘇維埃黑海艦隊巡洋艦基本情況
注意," 卡古爾 " 号巡洋艦于 1907 年改名爲 " 奧恰科夫 " 号,該艦于 1918 年被德軍俘獲,并于同年移交給白軍,1920 年在被法國人扣留前逃往君士坦丁堡(此時艦名爲 " 科爾尼洛夫将軍 " 号);" 水星紀念 " 号于 1918 年被德軍俘獲,并于同年先是移交給白軍,後落入英法幹涉軍手中,1920 年因處于失修狀态而被白軍廢棄,後被蘇維埃海軍修複并重新入役,1922 年 12 月改名爲 " 共産國際 " 号;" 普魯特河 " 号之前是美國爲土耳其建造的一艘名爲 " 梅吉迪耶 " 号的巡洋艦,該艦于 1915 年在敖德薩外海觸雷沉沒,後被俄國人打撈修複(艦上的 10 門 130 毫米火炮就是俄國人重新武裝的結果),并更名爲 " 普魯特河 " 号重新入役,該艦後于 1918 年 5 月在塞瓦斯托波爾落入德軍手中,此後又被移交給土耳其人并繼續服役。
圖 8.1917~1921 年蘇維埃北方艦隊巡洋艦基本情況
" 阿斯科爾德 " 号防護巡洋艦在 1904 年日俄戰争期間曾暫時逃到中國上海尋求避難,後于 1905~1916 年間先後在西伯利亞區艦隊和北冰洋區艦隊服役,1918 年被英國幹涉軍從蘇維埃政權手中俘獲,1922 年英國将其返還給蘇維埃政府,但因艦況太差而于同年廢棄,并出售給德國拆解。
圖 9.1917 年十月革命後," 阿斯科爾德 " 号是蘇俄在遙遠北方海域的唯一一艘巡洋艦,該艦于 1918 年被英國幹涉軍俘獲,并更名爲 " 格洛裏四世 " 号。上面的照片攝于 1919 年
此外,雖然蘇維埃政權的海軍艦艇很少在波羅的海活動,但 " 奧列格 " 号防護巡洋艦是個例外:該艦在 1919 年 6 月被英軍擊沉之前,在波羅的海活動頻繁。" 奧列格 " 号防護巡洋艦的基本情況如下表所示。需要指出的是,當有海事活動時," 奧列格 " 号可裝備兩門 37 毫米禮炮。
圖 10." 奧列格 " 号防護巡洋艦完工時的基本情況
下圖展示的是 " 奧列格 " 号在 1905 年對馬海戰中與日本軍艦交戰時的樣貌,後一張照片展示的是對馬海戰結束後的 " 奧列格 " 号,其艦橋結構經過了修改。當轉入布爾什維克手中時," 奧列格 " 号的主炮是 130 毫米 /55 倍徑的 M1913 型艦炮,與布爾什維克在十月革命前後接手的大多數沙俄巡洋艦裝備的 152 毫米主炮相比,M1913 型 130 毫米艦炮擁有更高的射擊精度。
圖 11. 采用 1904~1905 年日俄戰争時遠東俄軍艦船塗裝方案的 " 奧列格 " 号(" 阿芙樂爾 " 号也采用同樣的塗裝方案)。該艦的獨特之處在于前後大型雙聯裝炮塔、沖角艏以及獨特的錨收放裝置。圖中所示爲 " 奧列格 " 号完工不久的狀态,12 門主炮中,前後炮塔各 2 門,4 門安裝在炮郭内,其餘 4 門與 6 門 75 毫米副炮在左右兩舷
1918 年 11 月底,服役于布爾什維克麾下的 " 奧列格 " 号巡洋艦和 " 精準 " 号驅逐艦護送三艘運輸船進入愛沙尼亞水域。在英國幹涉軍抵達該地區前,運輸船上的登陸部隊協助蘇維埃紅軍第七集團軍攻占了納爾瓦。1918 年 12 月," 奧列格 " 号防護巡洋艦再次出現在雷維爾(今愛沙尼亞首都塔林)附近海域。此次行動中," 奧列格 " 号隻進行了有限的對岸炮擊便遭到英國皇家海軍的追擊,但最終得以返回基地。
1919 年夏,在英國皇家海軍的支援下,尼古拉 · 尼古拉耶維奇 · 尤登尼奇步兵上将指揮的一支白軍從波羅的海地區向彼得格勒挺進," 奧列格 " 号再次投入戰鬥,炮擊抵抗布爾什維克軍隊的沿海要塞。在 " 奧列格 " 号的火力支援下,布爾什維克軍隊很快占領了那些沿海要塞。
圖 12." 奧列格 " 号防護巡洋艦,照片攝于 1906 年,注意其艦橋結構與 1905 年參加對馬海戰時有所不同
就在 " 奧列格 " 号執行完此次任務不久,英國海軍的魚雷快艇在喀琅施塔得附近發動了突襲。1919 年 6 月 18 日午夜過後不久," 奧列格 " 号被一枚魚雷擊中,短短 12 分鍾内便沉沒在淺水區,5 名艦員喪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同年 8 月對喀琅施塔得海軍基地的突襲中,英國魚雷快艇還擊沉了 6734 噸的 " 亞速海紀念 " 号——該艦之前是 " 德維納河 " 号裝甲巡洋艦,排水量 6674 噸,1886 年鋪設龍骨,1888 年下水,1890 年服役,但被擊沉時是作爲補給艦服役的。
圖 13.1919 年 8 月,在英國人對喀琅施塔得軍港發動的一次大膽攻擊中,老舊的裝甲巡洋艦 " 亞速海紀念 " 号被魚雷快艇擊沉。當時該艦已不再作爲巡洋艦使用,而是作爲補給艦服役
從前面的内戰和内戰結束後蘇維埃政權巡洋艦情況表中可以看出,蘇維埃新政府從臨時政府和俄羅斯帝國手中繼承的巡洋艦中,隻有極少數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仍在紅海軍中服役。随着内戰的進行,大部分艦船都趴在港口奄奄一息,艦況也越來越差。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蘇聯新政府所處的嚴峻财政狀況下,大多數艦船被認爲不值得修複。
在嚴峻的财政狀況下,不僅是海軍,陸軍也遭到大規模裁減,可以說此時蘇聯事實上已經完全放棄了最北部和遠東地區的海軍力量,隻保留内務人民委員部(NKVD)的邊防軍負責維持這些地區海上邊界的治安。因此,到 1927 年時,從沙俄時代繼承的巡洋艦中,隻剩 " 阿芙樂爾 " 号和 " 共産國際 " 号仍在紅海軍中服役,不過繼承自沙俄時代的三艘部分完工的 " 斯維特蘭娜 " 級巡洋艦此時正在續建。
這三艘正在完工的巡洋艦,加上 " 阿芙樂爾 " 号和 " 共産國際 " 号,以及以沙俄時代一艘皇家遊艇爲原型建造的 " 馬爾蒂 " 号布雷巡洋艦,使此後一段時期的蘇聯紅海軍總共擁有六艘巡洋艦級别的艦艇。這六艘巡洋艦的設計、建造、改裝和服役情況将在後文予以介紹,然後再介紹那些在十月革命後蘇聯海軍自行設計建造并服役的巡洋艦。
- 全文完,敬請期待下一篇! -
- 給本站投稿隻需要輸入關鍵詞 " 投稿 "-
- 加入粉絲群,隻需輸入關鍵詞 " 加群 "-
如果你覺得本站不錯,歡迎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