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張照
繼大衆 7 億美元入股小鵬後,又一個 " 反向合資 " 案例在中國新勢力車企中上演。
10 月 26 日,中國新勢力車企零跑汽車與跨國車企、瑪莎拉蒂母公司 Stellantis 集團雙雙宣布,Stellantis 集團将投資約 15 億歐元入股零跑汽車,獲得其約 20% 的股權并擁有 2 個董事會席位。
同時,Stellantis 集團和零跑汽車将以 51:49 的比例成立一家名爲 " 零跑國際 " 的合資公司,在除大中華地區以外的其他所有市場開展出口和銷售業務,以及獨家擁有在當地制造零跑汽車産品的權利。
然而,資本市場的反應卻略顯 " 無情 "。10 月 26 日當天,零跑汽車(09863.HK)股價高開低走,以 32.8 港元 / 股收盤,下跌 10.87%;10 月 27 日,零跑汽車股價延續高開低走的趨勢,以 32.15 港元 / 股收盤,再度下跌 1.98%。
零跑汽車表示,本次合作除了進一步提升零跑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同時也将依托 Stellantis 集團在全球其它市場的成熟商業布局,提升零跑汽車在其他市場的銷量;而 Stellantis 集團也将借助零跑汽車的電動車生态,以助力實現 "Dare Forward 2030" 戰略規劃中的電氣化目标。
爲什麽是零跑?
根據零跑汽車公告,Stellantis 集團将以 43.8 港元 / 股的價格認購零跑汽車配發及發行的 194,260,030 股 H 股,認購事項的所得款項總額爲 85.09 億港元,将用于公司的研發投資、營銷、提升生産力以及運營資金等。另據其創始股東大華股份(002236.SZ)公告稱,拟以 34.93 億港元的價格向 Stellantis 集團轉讓零跑汽車 9000 萬股。
上述交易完成後,Stellantis 集團将合計持有零跑汽車 21.26% 股權。如果單一股權占比來看,Stellantis 集團将成爲零跑的最大股東。
不過在 10 月 27 日線上深度溝通會上,零跑汽車聯席總裁武強表示,在 Stellantis 入股後,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朱江明等組成一緻行動人的持股比例将從 27.5% 攤薄爲 23.5% 左右,仍爲零跑的最大單一股東集團。
Stellantis 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在 10 月 26 日戰略合作發布會上回答雙方的控制關系時強調:" 我們沒有資格進行控制,我們沒有控股權,我們也不想控制,但我們希望能全力支持。作爲董事會成員,我們會參與決策過程及讨論過程,但一切決定都由他們自己來決定,由 CEO 和董事會成員來決定,我們是其中一個董事而已。"
Stellantis 集團公告顯示,Stellantis 集團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 984 億歐元,淨利潤 109 億歐元,并以 14.4% 的調整後經營利潤率持續成爲全球汽車行業利潤率最高的企業之一。
不過,在中國市場,Stellantis 集團一度發展遇阻,盡管已先後與長安、廣汽、東風成立合資公司長安 PSA、廣汽菲克和神龍汽車,但長安 PSA 最終在 2019 年被股東雙方售出,廣汽菲克于去年在虧損的情況下被申請破産,神龍汽車也在近幾年陷入危機,至今仍未走出低谷。
随着長安 PSA 和廣汽菲克的敗退、神龍汽車的萎靡,Stellantis 集團似乎快要失去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今年前三季度,Stellantis 集團旗下神龍汽車累計銷量 6.38 萬輛,同比減少 29.47%。
就在前不久,10 月 19 日,神龍汽車的另一大股東東風汽車宣布,購買神龍汽車位于武漢和襄陽的特定土地使用權、建築物和構築物,再将其出租給神龍汽車,以支持神龍汽車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表示,當前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正加速替代傳統燃油車,自主新能源産品加速搶占合資品牌傳統優勢市場,合資非豪華乘用車品牌發展空間受到嚴重擠壓,預計到 2025 年合資非豪華乘用車比重将下降至 29%。
唐唯實在 10 月 26 日的戰略合作發布會上也承認:"Stellantis 集團也需要對中國市場有一定的曝光率,我們在中國市場目前不算太成功,所以我們非常偏向于依賴一家中國的成功公司。"
另一邊,零跑汽車今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 56.555 億元,同比增長 31.9%;累計交付 44325 輛,同比增加 24.5%;單季度毛利率首度轉正爲 1.2%。
但是零跑汽車今年第三季度的經營利潤依然處于虧損狀态,經營虧損爲 10.254 億元。以交付 44325 輛的數據計算,零跑汽車第三季度銷售一輛車仍虧損約 2.3 萬元。
摩根大通證券研報表示,零跑汽車 2023 年 3 季度業績超預期,但 2024 年業績的提升空間可能會受到行業競争的制約。
目前,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異常激烈,零跑汽車除了要面對老牌新勢力車企 " 蔚小理 " 的前後夾擊,還要面對傳統車企自主新能源品牌的異軍突起。
與此同時,零跑汽車的全球化發展也進展緩慢。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朱江明不久前表示," 我們從去年開始也在嘗試海外的市場,做了一些歐洲的出口,像 T03,所以我們今年有幾千輛的出口。"
Stellantis 集團公告顯示,集團急需在未來十年内快速實現其在 "Dare Forward 2030" 戰略規劃中的電氣化目标,計劃到 2030 年,在歐洲售出的乘用車中純電動汽車占比達到 100%,在美國售出的乘用車及輕型卡車中純電動汽車占比達到一半。同時,Stellantis 集團還計劃到 2038 年成爲一家淨零碳排放企業。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Stellantis 在北美、歐洲、亞洲等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都有銷量,但是銷量都比較少,而入股零跑、還和零跑成立合營公司,在中國市場以外生産與銷售零跑汽車,Stellantis 可以從中享受到行業紅利,雙方也可以實現資源互補;目前,零跑汽車單憑自己的能力去做全球化發展也比較難,因爲中國已有很多比零跑規模大的新能源品牌出海後的銷量都不盡如意。
對于此次合作,朱江明表示,這是一次強強聯合,将給雙方帶來互惠雙赢的夥伴關系。零跑汽車不僅以最具成本競争力的方式爲市場帶來同級别最優的電動車,還要将零跑汽車的産品銷往全世界。
而唐唯實則表示,現在是 Stellantis 集團支持零跑汽車的全球擴張規劃并擔任引領性角色的最佳時機,借助本次合作,Stellantis 集團商業模式中的一片潛力領域将得到開發,也将通過零跑汽車的競争力在中國和其它市場獲利。
新的市場?
根據零跑汽車公告,零跑汽車将與 Stellantis 集團在荷蘭注冊成立合營公司零跑國際,将通過借助 Stellantis 集團在全球範圍内的營銷渠道,加速布局零跑汽車産品在全球的銷售,這首先将始于歐洲市場。
在 10 月 27 日線上深度溝通會上,零跑汽車聯席總裁武強表示,電動車電動化中國走在了前面,接近了 40% 的滲透率,其他市場以歐洲爲頭的有 20% 左右,比中國也就落後 2 到 3 年的情況,其他地區也會慢慢跟進,所以電動化的發展,海外必然是我們作爲全球化公司所要關注的點。
所以不難理解爲什麽中國的新能源車企紛紛牽手國際巨頭車企。
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雙方合作協議,零跑汽車需要出資 980 萬歐元,獲得合營公司 49% 的股份,而 Stellantis 集團則出資 1020 萬歐元,獲得合營公司 51% 的股份,成爲零跑國際的控股公司。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零跑汽車今年第三季度經營利潤依然虧損 10.254 億元,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淨額爲 14.005 億元,較第二季度的 27.624 億元環比減少 49.3%。同時,零跑汽車第三季度的銷售成本同比增長 19.6% 至 55.882 億元;研發開支和銷售開支分别同比增長 17.3% 和 13.1% 至 4.74 億元和 4.413 億元。
由此可見,造車不僅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還需要充足的現金流支持。
武強表示,零跑的資源、規模有限,不可能在海外大舉投入資源,所以選擇這樣的合作方式去做。目前的合作框架範圍既不包含零跑在國内的業務,也不包含 Stellantis 集團在國内的業務;零跑國際是将在歐洲注冊成立的合資公司,盡管是在海外作爲營、銷、服的獨家抓手和實體,但僅限于零跑品牌的汽車,不涉及任何 Stellantis 旗下 14 個燃油品牌的燃油車和電動車。
目前,Stellantis 集團在全球有 1 萬個銷售網點,歐洲 4000 多,這些網點散落于不同的國家,武強透露,預計零跑明年會有兩三款車車型開始在海外銷售,逐步地到 2025 年、2026 年會達到 10-11 款可在海外銷售的車型。
對于零跑國際股權的安排,武強認爲,在業務合作上的開展主要是借力,讓 Stellantis 發揮其作用和資源,所以在海外業務的合資公司由對方控股;但這也不是意味着零跑失去了控制,因爲零跑在海外沒有控制,也沒自己的版圖,畢竟零跑資源有限,如果向海外大舉投入資源,投入産出比達不到就會有負面影響,所以不存在讓出了主權和控制,雙方合作是共赢。
武強強調," 我們不提技術輸出,更多的是整車及車的部件及産品推向國際化市場 "。關于零跑汽車對外出口的時間進度和車型,武強表示,今年年底這筆交易還需要通過開股東會及走監管流程,預計明年第一季度才能去構建零跑在不同市場的策略以及具體運營的計劃,所以車的正式交付是在明年年中。
張翔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次合作反映了,Stellantis 集團在新能源轉型方面比較滞後,如果自己研發新一代新能源技術與平台需要很長的時間,投入也會很大,而與中國新能源車企合作是一種捷徑,也節省了時間,畢竟歐洲的新能源窗口期也是有限的,一旦錯過就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