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深潛 atom
" 管住嘴,邁開腿。" 減少能量攝入,增加能量消耗,是減肥的核心。道理雖然簡單,但是執行起來卻很難。
最近幾年,一款名爲司美格魯肽的新型長效胰高糖素樣肽 -1(GLP-1)類似物,因爲其副作用——減肥,備受市場關注。通過簡單地注射,就可以讓人産生飽腹感,從而減少能量的攝入,最終實現減肥的效果。
特别是馬斯克的長期站台,讓 GLP-1 的減肥效果深入人心。随着司美格魯肽的走紅,衆多國内藥企盯上了這一領域,比如華東醫藥申報的注射液在 23 年 7 月份通過審批。
在資本市場,蹭上 GLP-1 的概念,就可以讓企業股票大漲,博瑞醫藥、常山藥業等企業,估計都快速增長。不過,GLP-1 的研發初衷是爲了糖尿病患者,主要功能依然是控制血糖。爲了股價,故意炒作減肥概念,并非明智之舉。
美和健康的抉擇一直存在
網紅帶貨,并非國内專屬。在國外,也有 " 帶貨達人 ",世界首富馬斯克多次在社交網站上 " 公開帶貨 ",推薦司美格魯肽的減肥效果,完全切合 " 躺平式 " 的減肥需求," 減肥藥 " 司美格魯肽一下子走上神壇。
司美格魯肽有多火爆呢?2023 年 5 月,跨國藥企諾和諾德旗下兩款司美格魯肽産品注射液(适應症爲 2 型糖尿病)和 Wegovy 注射液(适應症爲肥胖)都被列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藥物短缺名單。
在名人和大企業的雙重背書下,無數人都在通過各式各樣的渠道,購買司美格魯肽,價格也從數百到數千不等。當然也有很多人,在使用司美格魯肽後,輕易實現了減肥的夢想。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似乎都忽略了司美格魯肽是用于糖尿病患者,并且是一款處方藥,應在專業醫療機構指導下使用,藥物都有不良反應、禁忌症和注意事項,消費者要理性認知,以免不合理用藥帶來副作用和不良反應。
就在 2023 年,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年會上,司美格魯肽用于減肥的調研終于出現。
首先,在減肥的效果上,司美格魯肽是明顯的。能司美格魯肽的減肥原理很容易理解,因其能夠增加了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會促使胃排空的速率将會減慢,持續有飽腹感,讓人減少食物攝入。結果顯示,接受司美格魯肽治療的患者平均體重降低了 4.7kg,且療效持續了長達 3 年及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司美格魯肽的副作用并非減肥一種,在降低癌症風險、緩解阿爾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改善心衰患者預後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效果。
其次,值得關注的是副作用。司美格魯肽在内的 GLP-1 激動劑恐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與胰腺炎、胃輕癱以及腸梗阻等胃腸道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胃腸道不良反應包括了膽道疾病(比如膽囊炎、膽結石和膽總管結石)、胰腺炎(包括膽結石性胰腺炎)、腸梗阻或胃痙攣等。
研究顯示,司美格魯肽用于減肥會導緻胃腸疾病風險增加 4-9 倍,爲了減肥而失去健康,需要高度關注。此外,JAMA 上也刊登了司美格魯肽的副作用,治療組出現胃腸道副作用的概率高達 84.1%。
對于 " 懶癌 " 患者來說,不能夠邁開腿,導緻減肥和健康一直都是沖突的。司美格魯肽并未打破這一減肥局面,卻增加了疾病風險,需要值得關注。
藍海正在成爲紅海,藥企需要克制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預估,到 2025 年全球肥胖人口将達到 15.5 億。根據肥胖人群的增加,全球減肥市場将會不斷擴容。根據 GlobalData 預計,到 2031 年全球減肥藥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371 億美元,2021 年至 2031 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爲 31.3%。
2021 年 4 月,司美格魯肽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成人 2 型糖尿病及降低 T2DM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不過,因爲減肥效果意外走紅,據諾和諾德财報,司美格魯肽 2022 年總銷售額高達 109 億美元,與 2021 年的 61 億美元相比,增長高達 78%。此外,諾和諾德另外一款減肥藥 Wegovy 銷售額約爲 8.77 億美元。諾和諾德的兩款産品,直接和間接地驗證了減肥市場。
諾和諾德将 GLP-1 減肥産品上市後,已經有兩款産品先後于 2014 年和 2021 年獲 FDA 批準上市,減肥業務已成爲諾和諾德新的增長點,2022 年,減肥産品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 84%。這也引起了國内衆多醫藥公司的高度關注,紛紛布局這一市場。
資本市場,也是持續火熱。9 月以來,涉及 GLP-1 類藥物的減肥藥概念股一路狂飙。比如常山藥業從 9 月 11 日的 4.47 元 / 股飙升到了 10 月 17 日的 17.15 元 / 股;又比如,10 月 13 日,博瑞醫藥董事長親自嘗試減肥藥消息傳出後,博瑞醫藥公司股價上漲 20%。
GLP-1 減肥産品在國内,正在從藍海變成紅海。
率先取得成就的是華東醫藥。2023 年 7 月,華東醫藥利魯平獲批上市,成爲首款國産 GLP-1 受體激動劑減肥藥物。不過,華東醫藥曾經先後兩次受讓該藥的糖尿病适應症及肥胖或超重适應症技術,該藥并非自家獨創;此外,仁會生物于 2019 年啓動貝那魯肽超重、肥胖适應症的三期臨床,目前已經提交上市申請。有望成爲國内第一款同時針對超重、肥胖适應症的原研藥。
自 GLP-1 減肥概念火熱以來,黃山膠囊、德展健康、翰宇藥業等衆多藥企,也都紛紛宣布各自都有相關産品和布局。不管何時能上市,産品效果如何,在資本的風口下,很多藥企心思已經飛了起來。
2014 年,諾和諾德的利拉魯肽獲批用于肥胖或減重治療,開啓了 GLP-1 減肥時代,利拉魯肽全球核心專利于 2022-2023 年相繼過期。這意味着,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 GLP-1 減肥産品,對于國内藥企也是一個機會。截至今年 8 月,全球共有 106 個 GLP-1 類減肥藥的臨床試驗項目,其中,中國企業有 43 個。
國際投行摩根大通近期發布的一則報告稱,預計以司美格魯肽爲代表的 GLP-1 藥物年銷售額到 2030 年将超過 1000 億美元。GLP-1 類藥物的安全性問題,在減肥的光環下也被忽略,需要正确地關注。
山東省某公立醫院内分泌科主任醫師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GLP-1 類藥物在我國多用于治療糖尿病,面對有減重需求的患者,現在還很少有醫生開出含有這類藥物的處方。希望玩家能正确看待這款藥物,不要盲目跟風。
衆多醫療監管部門已經注意到了風險。2023 年 6 月,歐盟藥品監管局(EMA)曾對 GLP-1 藥物可能存在的緻甲狀腺癌風險提出審查警告;7 月,歐盟藥品監管局就利拉魯肽和司美格魯肽藥物可能引發自殺風險的情況展開調查。
誠然多家投資機構提高了對 GLP-1 藥物的銷售預期,但随着司美格魯肽副作用和調查的持續,其他 GLP-1 企業有了發展的機遇,但問題在于産品何時上市呢?概念中的産品,并不能賣到消費者手中。就算産品上市,又如何避免司美格魯肽相關的困境呢?
醫療是個很長的賽道,GLP-1 減肥的巨大市場,在沒有足夠多的樣本下,希望企業能夠克制。特别是在消費者,并不知道會有哪些危害、可能會帶來什麽樣的副作用的情況下。不然出現醫療事故,也是企業難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