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财經記者 王曉楠
因搭上華爲概念,四川長虹(600839.SH)股價連續上漲,創八年新高,也讓這一老牌家電再次 " 響亮 " 資本市場。隻不過在家電需求疲軟的當下,四川長虹盈利能力并不佳,面臨諸多挑戰,新上任的董事長能否給老品牌帶來新生機?
對于股價上漲的原因,市場中亦有傳聞與華爲概念有關,藍鲸财經向四川長虹求證,對方表示以上市公告爲準。
昔日 " 國民彩電 " 重拾生機?
昔日 " 國民彩電 " 竟要靠 " 搭熱點 " 才能重振二級市場。
10 月 19 日,四川長虹高開大漲,股價一度達到 7.26 元 / 股,雖然漲勢并未持續,最終報收 6.61 元 / 股,但是卻創下 2015 年 8 月以來近八年的新高。而在前一天,四川長虹股價漲至 6.63 元 / 股,連續五個交易日内的第三個漲停。
從年初回顧四川長虹二級市場的表現可以看到,該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漲幅已經接近 50%。甚至年初時四川長虹的股價僅有 2.61 元 / 股,然而十個多月後公司股價漲幅高達 155%,市值暴漲超 200 億元。
10 月 16 日,四川長虹曾發布關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經公司自查并向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核實,截至公告披露日,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目前生産經營活動一切正常,市場環境、行業政策沒有發生重大調整、生産成本和銷售等情況沒有出現大幅波動、内部生産經營秩序正常,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二級市場交易風險。
另外,四川長虹還表示,近期有投資者對公司與四川華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 " 華鲲振宇 ")的業務較爲關注。公司旗下聯營企業四川申萬宏源長虹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 " 申萬長虹基金 ")持有華鲲振宇 5% 股權。公司持有申萬長虹基金 48.39% 份額,按照持有份額比例穿透計算,公司間接持有華鲲振宇 2.42% 的股權。
目前,四川長虹主營業務包括家用電器、通用設備的研發、制造及銷售以及 ICT 綜合服務等業務。上述投資對公司主營業務的影響較小,不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産生重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全面負責基于華爲 " 鲲鵬 + 升騰 " 處理器的 " 天宮 " 自主品牌服務器、存儲等系列産品的設計、生産、銷售及服務,上述提及的華鲲振宇被稱爲華爲概念,而四川長虹也因此被市場歸于華爲鲲鵬生态鏈企業華鲲振宇的概念股。除了與華鲲振宇相關,四川長虹日前在互動易平台披露,旗下長虹佳華與華爲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系。
據華鲲振宇官網介紹,公司是國内領先的智算存一體化算力産業領軍企業。2020 年 6 月由成都高新投資集團、申萬長虹基金等牽頭成立混合所有制高科技創新企業,國資控股 60%。2021-2023 年前三季度,華鲲振宇分别實現營收 10.86 億元、34.24 億元和 39.49 億元,淨利潤分别爲 1143.02 萬元、4340.97 萬元和 4697.25 萬元。
說起來,華鲲振宇的收入規模變化較大,主要是背靠華爲。華鲲振宇還稱,在鲲鵬和昇騰的整機生态中,華鲲振宇出貨量位于第一名,預計 2023 年營收超過 80 億元。
除了四川長虹重拾升勢外,也讓跨界收購華鲲振宇的高新發展(000628.SZ)收獲了兩個漲停。9 月 26 日,高新發展公告稱,公司拟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華鲲振宇 70% 的股權。
隻不過,該筆交易也引來深交所的問詢。按照華鲲振宇 100% 股權預估值 30 億元測算,評估增值率 1354.05%,對應靜态市盈率 69.11,明顯高于可比公司的靜态市盈率 32.68。深交所要求高新發展說明本次交易預估值的合理性,以及華鲲振宇自成立開始收入規模大幅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報告期内業績的真實性。
老牌家電的 " 掙紮 "
作爲國内家電龍頭,四川長虹隻靠這波華爲概念股行情就妄圖暢享資本盛宴?對于在 A 股市場 " 沉寂 " 多年的四川長虹來說,顯然有點難。
20 多年前,風華正茂的長虹一度是國内彩電市場的絕對霸主,1997 年長虹彩電市場占有率高達 35%。直至 2009 年,長虹彩電保持了 20 年的銷量冠軍。如今,美的、格力自不必說,曾與長虹并駕齊驅的青島海爾也早已成長爲家電業一線梯隊公司。反而昔日 " 國民彩電 " 長虹電視卻淡出了消費者的視野。
四川長虹于 1994 年登陸上交所,一躍成爲當時滬市的 " 第一藍籌股 "。從 1994-1998 年,公司股價從 0.8 元 / 股直線拉高,曾在 1998 年創下 14.43 元 / 股的記錄。隻可惜近 20 年來,因戰略失誤等原因發展不佳,四川長虹的總市值從 1998 年 650 億元的巅峰,下跌至現在的 308 億元。
之所以跌下神壇,就不得不提四川長虹的兩次 " 重傷 "。2004 年,時任董事長倪潤峰帶領意氣風發的長虹決心打開美國市場,由 APEX 爲四川長虹代理出口彩電。雖然公司的營收從 2001 年的 95 億元增長至 2003 年的 141 億元,但最終以 APEX 共拖欠長虹集團 44 億元而宣告失敗。當年,倪潤峰卸任,于今年 7 月才宣布辭任的董事長趙勇接棒。
顯然,從後續發展也可以看出,未恢複元氣的四川長虹又走錯了方向。彼時國内彩電行業處在 CRT 向等離子、液晶電視升級的十字路口。此時,四川長虹大舉投資選擇了等離子,但最終,市場選擇了液晶路線。
2007 年,四川長虹斥巨資啓動虹歐公司 PDP(等離子面闆)項目一期工程,規劃總投資 6.75 億美元。截至 2013 年底,四川長虹對虹歐公司的投資達到 17.2 億元。隻不過該投資未能給四川長虹帶來利好,反而拖累了業績,2013 年,虹歐公司營業收入 17.4 億元,淨利潤爲虧損 3.47 億元。随後 2014 年,四川長虹以 6420 萬元的價格出售虹歐公司 61.48% 股權,甩掉了這個 " 包袱 "。
戰略決策的失誤也給四川長虹的業績帶來了動蕩。在營收方面,公司整體處于上升趨勢,然而從淨利潤來看,2022 年四川長虹的歸母淨利潤僅有 4.68 億元,甚至連 1998 年巅峰時的五分之一都不到。顯然,四川長虹要想 " 回到過去 " 并不容易。
不過,在彩電行業屢屢錯失發展良機的四川長虹,也在其他領域尋求新的增長動力,隻不過新動力似乎變成了 " 雞肋 " 的多元化發展。均半路出家的四川長虹曾涉獵過房地産、锂電業、智能停車等領域,隻不過未能折騰出太大水花。截至 2022 年,四川長虹來自家電闆塊的收入占比仍占 75% 以上。
雖然難回巅峰,不過經過多年發展,長虹集團資本版圖也在不斷擴大。截止目前,長虹系已有 7 家上市公司,包括四川長虹、長虹美菱、長虹華意、長虹佳華、長虹能源、中科美菱、華豐科技。此外,還有 3 家新三闆挂牌公司,包括長虹民生、長虹格潤和愛聯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三個月前,趙勇因年齡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在内的所有職務,四川長虹也由此進入新的時代。接棒長虹集團董事長的柳江生于 1969 年 6 月,2022 年 10 月,其進入長虹集團工作,并曆任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柳江将會締造一個怎樣的長虹,也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