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行業資訊,第一時間送達!
投稿 /爆料 :[email protected] @飛靈汽車
- 來源:飛靈汽車 -
在大衆之後,又一家外資車企将使用中方合作夥伴的技術。8 月 17 日,有媒體報道稱,日産将使用東風汽車最新發布的 " 量子智能電動架構 " 來研發、生産自己的純電車型。該媒體引用東風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尤峥的一段未公開采訪表示:" 最近,奧迪買了上汽的平台,大衆買了小鵬的平台,大衆給捷達買了零跑的平台,日産也将使用東風的平台。"
8 月 17 日,飛靈向尤铮本人求證此事。截至 8 月 17 日發稿時,尤铮并未對此進行回應。對此,飛靈又向東風公司進一步求證,對方表示有具體消息将會向外界公示。這個表态等于承認了日産和東風之間的合作。不過,雙方具體合作形式目前尚不清晰,到底是采購東風的技術還是雙方聯合研發,又或者是其他形式尚沒有定論。
在外界看來,日産此次與東風在技術上的合作,是目前電車發展大趨勢下的又一新案例。爲了推動在中國提升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最近幾年外資品牌 " 求助 " 于中國品牌的案例正在不斷出現。最早的是豐田,豐田兩家合資公司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在中國分别與廣汽、比亞迪進行合作,借用後者的技術推出智能電動車産品。其中,一汽豐田采用比亞迪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弗迪驅動電機以及電控等技術的 bZ3 已經量産上市。
而廣汽豐田的相關産品在今年也會上市。另外,在智能化上豐田在中國和其所投資的初創公司小馬智行共同進行研發,旨在推動其 L4 智能駕駛技術的落地。在中國,豐田還改變了其研發中心的模式,将兩大合資公司以及與比亞迪的合資公司共同納入其中。
在豐田改變之後不久,其老對手大衆在中國也快速進行調整。7 月 26 日,大衆集團表示其旗下的大衆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達成技術框架協議。在合作的初期階段,雙方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并 " 基于小鵬 G9 平台 " 共同開發兩款大衆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這兩款專屬于中國市場的新車将補充基于 MEB 平台的産品組合,并計劃于 2026 年走向市場。
另外,大衆汽車集團将向小鵬汽車增資約 7 億美元,收購小鵬汽車約 4.99% 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大衆汽車集團将獲得一個小鵬汽車董事會觀察員席位。雙方也可能會在未來聯合開發用于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 ( ICV ) 的全新本土化平台。據悉,大衆将在 2026 年之前與小鵬汽車共同開發兩款 B 級以上電動車型。其中,小鵬汽車的 G9 平台将用于此。
而奧迪也與其中國合資夥伴上汽集團簽署戰略備忘錄,進一步深化現有合作。根據協議,雙方将通過共同開發,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場智能網聯電動車産品組合。作爲規劃的第一步,奧迪将通過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型,進入此前在中國尚未覆蓋的細分市場,雙方共同開發的電動車型将配備最先進的軟硬件,爲中國客戶提供直觀、互聯的數字化體驗。各方将在開發過程中貢獻其核心能力。奧迪與上汽也有意在未來聯合開發用于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 ( ICV ) 的全新本土化平台。
另外,大衆對其廉價車也找尋了夥伴。據報道一汽 - 大衆旗下的捷達正在與零跑汽車洽談合作,合作内容爲一汽 - 大衆或 " 買斷 " 零跑汽車的某一代技術平台。若合作達成,捷達将主攻經濟型電動車市場,并将像一汽奧迪一樣将營銷公司遷至杭州。傳聞還援引一汽 - 大衆内部人士采訪—— " 公司确與零跑方面有接觸,但具體情況并不知情。" 盡管沒有官方确定,但這符合大衆在中國的戰略趨勢變化。
在大衆、豐田之外,此次日産加入合資隊伍反向技術輸出,使得中國電動車技術正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但需要指出的是,日産在電動車技術上并不差,相反其擁有深厚的技術儲備。
早在 1947 年,日産合作夥伴東京電動汽車公司就推出适合民用的 TAMA 電動車型。後續的幾十年中,日産也在根據時代變遷和駕駛者需求的改變而不斷創新,一直堅持不懈地進行着電動車的研發和生産,陸續共推出了 10 餘款經典車型,尤其是 2010 年日産聆風(Nissan LEAF)的量産上市,更是如同裏程碑一般,真正将電動汽車帶入人們的生活。這款産品在全球銷售了近百萬輛,但未有一例重大事故。
後續,日産所發布的 e-POWER 技術,用全時電驅的設計理念、出色的智能發電系統,以及支持閃充閃放的三元锂離子功率型動力電池帶來新的體驗。不過,這個技術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如今反而要 " 借光 " 增程這一古老技術來解釋。但實際上,與插電式混動和增程式動力系統相比,搭載 e-POWER 動力系統的車型,因爲沒有大電池的負擔,操穩性能全面領先;同時還避免了插電和增程式在饋電狀态下,電池過重過大而增加能耗的弊端,最後還可以免去用戶每天需要關注外接充電的煩惱。
而從實際市場來看,日産在華面臨着非常大的壓力。日産汽車在華 7 月銷量爲 59507 輛,同比下降了 43.61%,環比下滑 13.93%。對此,日産高管承認,在中國市場充滿挑戰。日産汽車公司高級副總裁、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山崎莊平(Shohei Yamazaki)公開表示:面對中國市場商業環境的變化,我們需要加快導入更加适合市場需求的、更合适價格的産品。
目前,在中國的新能源布局上,日産主要是基于日産純電動技術、e-POWER 技術和啓晨 DD-i 超混動三大動力技術路徑。5 月 22 日,基于 e-POWER 技術的超混電驅奇駿正式上市,6 月銷量爲 1364 輛,7 月攀升至 3993 台。啓晨 DD-i 超混動平台打造的啓辰大 V 于 7 月初正式上市,該月賣了 1222 台。總體銷量來看,這些最新車型暫未給日産帶來提升。
作爲東風集團的兩大利潤奶牛,東風日産和東風本田都已經在這兩年陷入發展困境之中,銷量接連下滑。在這個背景下,日産率先變革既是日産的需要,也是東風的現實。
比如尤峥舉例道," 如豐田的開發周期一般在 48 個月左右,如果用了國産的技術,開發周期可以縮短到 24 個月。" 尤峥還表示,日産使用東風的平台,是因爲東風在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方面取得了領先地位。據了解,今年 4 月 10 日,東風日産發布了全新 " 量子 " 電動化平台。
根據官方介紹," 量子 " 架構能夠兼容多種動力,包括純電、增程、插電混動,支持前驅、後驅、四驅模式,尺寸方面同時支持小型、中型、大型汽車,車型同時支持轎車、SUV、MPV 等多種款式。此外,量子架構能夠實現超過 1200 公裏續航,滿足 800V 超快充。根據東風汽車的産品規劃,東風量子架構已完成全系列産品布局,未來将打造 16 款車型。新平台年産量預計将達 100 萬輛。
與豐田、日産這兩家日系車企一樣,馬自達在中國也已經尋求了中國合作夥伴長安的幫助。今年 4 月 18 日,馬自達在上海車展上宣布将從 2024 年底開始在中國擴大電動車産品線。除了純電動汽車外,還将增加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将與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的長安汽車共同開發。馬自達負責設計及行駛系統等行駛性能,長安汽車負責電動化、" 車聯網 " 技術及自動駕駛等領域。目前馬自達在中國銷售小型 SUV"CX-30" 的純電版,原計劃 2025 年以後引進新款純電動汽車。
由此,在中國市場中日系車僅有本田還沒有拿出在中國市場新一步的電動車計劃。本田今年在中國市場發布了三款全新的純電動車,并且提出将加快電動化步伐,2027 年之後,本田在中國推出的所有車型均爲混合動力車型和純電動車,不再投放新的純燃油車型;到 2035 年,中國本田将實現純電動車銷售占比 100%。其中,東風本田表示将通過合資自主品牌來實現電動化。而廣汽本田目前尚未有進一步動作,不過廣汽本田曾在 2020 年導入過廣汽電動車,但銷量慘淡。
對于合資品牌而言,目前也是最艱難的時刻。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 1~6 月,我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銷量爲 952.4 萬輛,同比增長 2.7%。其中,自主品牌銷量爲 598.6 萬輛,同比增長 22.4%,市場份額占比達到 53.1%。這是自主品牌首次實現半年度市場份額超 50%。另一方面也預示着合資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正在萎縮。即便是被稱之爲行動緩慢且謹慎的日系品牌,也都紛紛展開行動。在豐田、日産之後,下一個宣布新動作的會是本田嗎?
行業新聞跟蹤,技術熱點解讀,精準招聘服務
投稿 /爆料 :[email protected] @飛靈汽車
下拉【寫下你的留言】,讓評論來的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