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最後一季的新劇,對七話來說最特别的莫過于豆瓣 8.0 的《故鄉,别來無恙》,任素汐、李雪琴、史策、王子璇等人主演,以故鄉爲名,聊遊子之情。
追這部劇時,七話多次 " 破防 ",它是一部對遊子來說毫無抵抗力的作品,同時又是一部寫盡了年輕人酸甜苦辣,可以讓情緒徹底放肆一場的故事。
遊子與鄉愁
小時候很喜歡讀關于鄉愁主題的詩詞,無論古今還是近現代,文人筆下的鄉愁總是淡淡地傷感下包裹着無限的濃情,憂傷卻格外動人。
長大後,才發現舊時人的鄉愁很讓人羨慕,因爲 " 鄉愁 " 似乎成了沉于胸口卻又難以開口的情緒,思鄉,往往會變成一個熟悉又陌生的的詞彙。
就像劇中在外打拼多年的張沛、苟丹丹。
兒時成長的地方對她們來說永遠是白月光地帶,生活遇到挫折或難以掌控的改變時,總是下意識向故鄉靠攏,連自己的腸胃,都在向童年的小飯店招手。
但對故鄉的依戀,她們卻遲遲說不出口。
全身上下嘴最硬的張沛,甚至還很後知後覺,一度堅定地認爲家鄉是牢籠,打拼多年的北京才是她的安心所在,可當生命無常,最先思鄉的人是她。
當故鄉、家人在前,最先破防的也是她。
感情受重創回到故鄉的苟丹丹,悄悄回到故鄉卻選擇住酒店裝作在外地,一邊從故鄉的空氣中尋找療傷的能量,一邊小心翼翼地繞開家人和朋友。
兩人不同的反應,各有起因,也在戲劇化元素的加持下增添了許多超出現實的抓馬,但張沛的抵觸、苟丹丹的逃避,與很多遊子對故鄉的感情,其實是共通的。
成長的愛與痛
大部分人可能都不會遭遇苟丹丹般狗血的感情挫折,但大部分遊子,應該都有過或者正在經曆苟丹丹的 " 演戲 " 人生,面對故鄉與家人,開口總是那麽難。
因爲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爲父母的驕傲,每個人,都不希望讓父母擔心,也因爲,國人總是被各種各樣的面子裹挾,潛意識中在爲 " 面子 " 而活。
這種 " 面子 ",在遊子與故鄉之間,似乎又是固定套餐,逃不開,繞不過,隻有等真正撕開的那一刻,才能在陣痛中找到平衡,真正直視内心渴望的那道陽光。
工作狂人張沛,理性又強勢地她沒有苟丹丹那麽細膩的糾結,但在《故鄉,别來無恙》中,她的故事線,可能是對大多數遊子痛與愛最犀利地解讀。
于故鄉,一開始張沛表現地很抵觸,抵觸到父母談特産色變,談安家抓狂。後續因爲工作調動回到故鄉時,她還堅定地認爲自己的最終歸途一定是北京。
是她嫌棄家鄉嗎??
并不是。
回到故鄉的她如魚入水,完全沒有任何不适應的地方,甚至,人物性格都明顯松弛生動起來,從北京切換到成都,于她而言,根本不存在困難。
是她不孝順父母嗎?
看到父母生活節省一毛破防地張沛,演出了很多年輕人的内心,遠在異鄉的人無論嘴多硬,都會在心疼父母上破功,親情,比我們想象中更重要。
對父母的愛,對故鄉地情,張沛比任何人都濃郁。
然,張沛和父母的蜜月期沒過多久,陣痛就來了,或者說,不少遊子 " 近鄉情怯 " 的真正原因,逐漸裹挾着那麽被我們努力遺忘地痛浮出水面。
先是與父母生活習慣與思維方式的碰撞。
子女想要自己的個人空間,希望被當成獨立的個體尊重,擁有自己的隐私,但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就是孩子,無論多大歲數都是孩子,是他們的一部分。
這是他們愛地表現,可這種愛,總是下意識便侵犯對方的精神空間,希望一點點擠壓其中的氧氣,讓對方窘迫壓抑,卻又難以撕開壁壘。
有時候,人們逃避地并不是愛,而是不知道如何照單全收這種愛。
而這種愛,基本上又都帶着刺痛地過往。
正如張沛,她努力與父母的生活方式和解,努力保持當下的平衡,但當過往被揭開時,張沛所有的理智與忍受,都會分分種失控。
年少時被父母冤枉早戀、當衆羞辱、打壓貶低的過往,是她心中永遠地傷疤。
人到 30,仍舊期待着父母向年少時無助痛苦的她說句對不起。
多年打拼努力,也希望得到父母地一句誇贊、認可。
可當過往被父母當成打趣提及時,她卻發現自己多年來不敢碰觸地傷疤,于父母而言隻不過是一段類似 " 我家小孩子不懂事 " 的往事。
嘴上道歉,内心卻覺得孩子在小題大做。
甚至,他們還此以撮合張沛和他們曾經認定并激烈反對地早戀對象。父母此時每一句不經意的調侃,都是紮住張沛舊傷的箭,她無法釋懷。
而她的父母,卻很詫異地說: " 都過去那麽多年了 " " 過去都過去了 " " 你還要跟爸媽記仇嗎 "
像對待無理取鬧小朋友般地語氣,并不能化解問題,隻會加深孩子的痛苦:原來讓我痛苦那麽久的傷害,對他們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原來,我的努力和事業,在他們眼中是不堪的。
被冤枉的少年、被打碎的自尊心、被貶低的理想、傷害孩子卻無知無覺地父母、因爲愛無法去恨地父母、因爲痛無法毫無芥蒂去擁抱的父母。
這些,才是張沛抵觸回故鄉的根源。
與張沛保有同樣的痛與糾結的遊子,現實生活中也幾乎信手拈來。
父母的愛與付出,永遠是孩子無法割舍的情感,這部分故事,無論劇中還是劇外,永遠那麽感人,那麽催淚。
但那些埋藏在兩代人之間的痛與怕,也在那裏,像一根刺插在每個人的心髒,父母無意中地拔動,便能讓近鄉情怯地遊子們痛到窒息。
與其說對很多遊子來說故鄉是羞于啓齒的愛,是難回去的思念,是想逃離的牢籠,不如說,是給予他們愛與痛的家,是不斷在蜜月期與陣痛期循環的親子關系。
影視劇是溫暖的。
編劇站在上帝視角,不僅把每個遊子的幸福與痛苦全部展現了出來,也把父母的無措與付出完全展現了出來,他們有局限而不自知,對子女,卻又愛得純粹。
所以,我們看到了逐漸理解張沛,爲了孩子慢慢改變自己的張沛父母,看到了跨越時間,通過 30 歲張沛向少年張沛道歉的父母。
這一段,相信有通過渴望的觀衆,根本無法抵抗。
對從小活在愛與幸福中的孩子來說,這份歉意好像很普通、很正常,但對如張沛般的 " 孩子 " 來說,可能一生都在等這句道歉。
父母在爲子女改變,子女在漸漸理解父母,這是《故鄉,别來無恙》在這個冬天貢獻給所有遊子的治愈,故事主題,溫暖又讓人淚目。
隻可能,在現實中,有些東西,99.9% 都是不會變的。
不是因爲不想變,不是因爲對彼此的愛不夠純粹與濃郁,而是,一方永遠理解不了對方的痛;另一方,永遠走不出對方留下的痛。
他們與 " 故鄉 ",像兩條緊挨着的平行線,彼此溫暖守護,又彼此無法共通。直到某一天,終于疲憊麻木,然後告訴自己:算了,就這樣吧。
特别聲明:以上内容 ( 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内 ) 爲自媒體平台 " 網易号 " 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